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理學: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智商關係到底有多大?

心理學: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智商關係到底有多大?

「特曼人計劃」留給我們的思考

智力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都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即認識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商(英語:IQ),即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和同年齡被試成績相比的指數,是衡量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

顯然人類完成許多的社會和智力活動都離不開智商,我們來看看美國幾位總統的智商,許多政要和傑出的人物都有著極高的智商。

那麼我們不禁會想到,人們的成功、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否也與智商有決定性的關係呢?

美國心理學教授特曼,從加州所有中小學生中挑選出智商最高的1%的學生做跟蹤研究,他起初認為,這群學生因為有著超人的智商,將來必定會在社會各行業大展宏圖,特曼教授對這群學生進行長達幾十年長期的跟蹤調查,這就是「特曼人計劃」。

追蹤的結果出人意料,若干年後走上社會的「特曼人」,他們並沒有成為社會的頂尖人物,大部分人都只是從事普通工作,拿著一般薪酬,與當時普通智商的學生沒有顯著差別。

「特曼人計劃」說明智商並不能決定和預測人成績和成功,讓我們重新認識下智商。

智商的幾個真相

目前的智商測試並不能全面準確的衡量人智力的全部

智力結構理論對於智商測試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智力結構理論還在不斷完善中。目前的測試只能部分的反映智力活動水平,智力測驗初期主要用於篩查那些「智力缺陷」的兒童,智力測驗僅作為醫療診斷和教育心理科學研究的手段,並且測量人員會對智力測驗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客觀解釋。

近年來,智力測驗被運用到更廣闊的領域,部分「測量人員」的解釋就不那麼客觀嚴謹,過度神化了智商測試結果,把智商與孩子的聰明程度和孩子的發展划上了等號。

其實測量的結果是有局限性的,其準確程度要受到多種有關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比如測試效度、操作水平、責任心、測查對象的知識經驗、接受測量時的情緒、心理狀態,測量時的環境、場合等都有密切關係,測試的結果僅供參考。

智商並不能決定和預測人的成敗

「智商」這個概念自打提出以來,就一直處於爭論和完善之中。多項長期追蹤研究顯示,智商並不能決定和預測人的成敗,像前面提到的「特曼人」計劃就是個例子。

對於普通人,具有中等及以上的智力水平,就有可能在學業、事業及生活中取得相當的成功。在影響人們成就的因素中,智商僅佔一部分,而動機、抱負、意志力、性格、態度、交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價值觀等其他因素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智商相對穩定但不是固定不變

美國心理學家麥考爾通過研究發現,對於正常兒童來說,其智商在2.5歲至17歲之間,會發生28.5分的變化,分值上升和下降都有可能。這表明,適度有效的培訓,智力中等的孩子,可以達到優等智力水平;智力優等的孩子,在不良的環境中,其智力潛力也完全有可能發揮不出來。

智商不完全由遺傳基因決定,是遺傳基因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我們長期以來認為孩子的智商完全由父母的基因遺傳決定,但近年來研究發現,成長環境起的作用同樣重要,神經學家發現孩子出生後幾天、最初的幾個月和最初的經歷體驗都對大腦發育有著巨大的影響。

先天條件和後天培養對智商的發育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嬰兒大腦的活躍度是成人的2倍,嬰兒大腦每秒有700多次神經互聯或突觸形成,在前3年中人類大腦處於學習潛能的巔峰,而且還會逐步建立思維、反應、解決問題的基本模式。

父母在孩子早期經歷中建立安全的依戀模式,有意識的讓嬰兒置身一個有語言、遊戲、書籍、音樂、合適的玩具能有效的促進大腦的發育,提高智商。

另一項研究表明中國歷代文學家的地域分布,居然和地域經濟水平大致歷史分布是一致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智商的發展水平與社會經濟環境息息相關,不完全由遺傳基因單一因素決定。

智商與學習成績的關係有多大

顯然高智商有助於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但是僅僅有高智商並不能保證學習成績一定會好。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智商較高,但學習成績卻不大理想,相反有的孩子智商一般,可學習成績反倒不錯。

這恰恰說明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僅僅與智力因素有關,也與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關係。

讓我們來看一下孩子的智商分布,100~115屬於正常智商,超過130的孩子屬於智力超常,到達160的是天才,低於90的是弱智的孩子。統計研究顯示,在我國智商低於90與高於130的學生,僅占所有學生的2%。

也就是說,在一般的班級里,孩子的智商水平大致是相同的。數據顯示:小學階段,智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為0.6~0.7;中學階段,智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為0.5。

以上數據說明大部分孩子智商差別並不大,並且在學習過程中智商對學習成績的最終影響並不大。

在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非智力因素中,孩子的學習動機水平、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意志力水平等起著重要的作用,即或是智商低一些,通過努力也可以取得好的學習成績。相反智商相對高一點的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不思進取、不刻苦、不努力、懶惰,也不會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在影響孩子學習成績另一個因素也要引起家長們重視,那就是感統失調,學生中有5%-10%的學生因感統失調導致讀寫障礙,而出現感統失調的比例高達10%-30%左右。這些孩子往往會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慢、好動、不聽勸阻、無法跟上學習進度等學習困難。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商並不低,只是他們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通過感統訓練可以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這些孩子碰到的問題既不是智力問題也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神經系統發育出現了問題。

作者簡介:

肖遠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心理諮詢師

致力於揭示和發現心理的本質,提供切實有用的乾貨、拒絕標題黨、寫專業而有態度的文章,助力於人們活出健康、快樂、成功的智慧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和初戀聯繫上了,但是我有家了,還是很愛她,該怎麼辦?

TAG: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