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塗爾干:理解與超越

讀塗爾干:理解與超越

一、引言

塗爾干作品內容圍繞「社會失范」問題與「社會整合」兩個主旨展開:他在《社會分工論》中揭示出社會轉型時期集體意識的衰落導致的「社會失范」問題,在《自殺論》中以「自殺」問題為例子得出自殺率與社會整合程度呈反比的關係。

針對「社會失范」的問題,塗爾干提出了一系列「社會整合」措施:

他在《道德教育》、《教育思想的演進》、《哲學講稿》中詳細闡述了他的兒童教育、中學教育思想,以及認識自我的哲學思想,塗爾幹將教育視為一種基於知性的對於社會道德規範的服從;

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原始分類》、《亂倫禁忌及其起源》中詳細論述了宗教的起源問題以及宗教生活在知識範疇中的意義;

在《職業倫理與公民道德》、《孟德斯鳩與盧梭》中表達了他的國家觀,即在實業主義的指導下,建立一種由個人、職業體系和國家三個層次構成的國家治理體系;

在《實用主義與社會學》、《社會學方法的準則》中詳細闡述了他的社會學方法論,可以說他的社會學方法論思想散布在他的所有專著中,是他組織文獻材料、觀察和解釋社會現象的根本指導原則。

二、塗爾干「社會失范」概念

塗爾干認為在「社會容量」與「動力密度」兩個變數的影響下,科學和實業從宗教和軍事的權威中掙脫,經濟生活越來越成為社會生活的中心,人們之間的競爭加劇、人口流動和交流更加頻繁,原來建立在初級群體(如家庭、氏族)基礎上的機械團結向建立在職業群體基礎上的有機團結轉化,如果把社會比作一部龐大的機器,社會各部分的聯結齒輪就是分工。

但是,當實業主義佔據社會的中心位置時,意味著人的慾望失去了規制;以及並不是建立在個人自由發展基礎上的分工,社會不平等加劇,一系列社會病態現象隨之出現,慾望、不滿、焦慮不斷填充社會團結的火藥桶,社會斷裂的危險一觸即發。這就是塗爾乾的「社會失范」概念的提出。

三、塗爾干「社會整合」思想

在塗爾干「社會失范」的概念中,集體意識的破壞是核心問題,塗爾干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提出了恢復集體意識,實現社會整合的論述。

一是通過教育手段培養具有完滿人格的公民。在《道德教育》中,他提齣兒童道德教育的三要素:紀律、對群體的依賴以及自主自決,並運用兒童心理學提出通過操作條件反射(如懲罰、獎賞)和習慣培養、心理暗示、榜樣樹立等措施來培養兒童的道德規範,他還提出了學校和教師作用的相關論述;

在《教育思想的演進》中,塗爾干通過比較歷史的手法,回顧了法國中學教育的歷史,對於中學教育的本質、訓練的科目安排、中學教育的目標有精彩的論述,中學教育的本質是為思維訓練,訓練的材料要包括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要注重社會實在,而不能形式主義;

在《哲學講稿》中,塗爾幹將哲學定義為「研究意識狀態及其條件的科學」,他構建出由心理學、邏輯學、倫理學、形而上學組成的哲學知識體系,分別研究人的意識狀態的規律、高級意識活動應遵循的規則、意識活動應遵守的規範、意識狀態存在的條件。

二是構建以「職業團體」為中介的國家治理體系。塗爾干認為隨著傳統初級群體的瓦解以及實業和科學的發展,在以分工為聯結、經濟活動佔據主導地位的社會中,職業團體不斷發展壯大,它發揮著規制個人經濟活動的作用,它的觸角遍布社會角落,職業活動成為人們活動的重心。

塗爾干認為政治問題的出現和社會失范問題的出現同理,都是缺少一種次級群體來扮演社會整合的角色,而這種群體就是職業群體,它不僅能夠為個人提供職業規範,還是個人參與政治生活的平台,通過職業群體的中介,國家能夠大範圍地貫徹集體意志,還能夠最大程度上吸取廣泛的社會信息實現科學決策。

四、塗爾干宗教社會學思想

塗爾干宗教社會學思想集中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原始分類》、《亂倫禁忌及其起源》幾本作品中,他批判了宗教起源於泛靈論和自然崇拜的觀念,提出兩個開創性的觀點:

一是宗教圖騰體系產生源自人類對於自身、對於集體的劃分,宗教的崇拜是人類對於自身的崇拜;

二是原始分類這個概念的提出,引發了無數關於「人類思維與社會生活的關係」的研究,這屬於知識社會學範疇。

五、塗爾干方法論思想

塗爾干社會學方法論的思想散佈於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關於「社會事實」的概念頻繁出現,社會事實具有客觀性、約束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存在於人類社會中的天然法則;

他多次運用比較歷史的方法或者說「發生法」研究宗教、教育制度、社會主義概念等等;

在《孟德斯鳩與盧梭》一書中可見他的方法論思想受到聖西門和盧梭的巨大影響;在《社會學方法的準則》一書中塗爾干對他的方法論思想進行了詳細的總結。

他首先提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即社會事實這個概念,主要是一種在集體生活中產生的具有約束性的精神因素,如感情、信仰、習俗等等;

然後就如何劃分社會事實、劃分社會類型、觀察社會事實提出一系列準則,這回答了社會學者如何捕捉社會事實;

接著就如何對捕捉到的社會事實進行剖析,他提出要圍繞社會事實產生的原因及其結果,到社會環境的內部去觀察,可以把社會環境的社會容量和動力密度比作社會事實的自變數;

最後就對於得出的關於社會事實的因果關係的求證,塗爾干提出了共變法和發生法。

以上內容參考自塗爾干係列作品:《社會分工論》、《自殺論》、《職業倫理與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演進》、《道德教育》、《哲學講稿》;《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原始分類》、《亂倫禁忌及其起源》;《孟德斯鳩與盧梭》、《實用主義與社會學》、《社會學方法的準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滕飛 的精彩文章:

TAG:滕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