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熱愛生活的人,絕對不會錯過艾灸養胃的機會……

熱愛生活的人,絕對不會錯過艾灸養胃的機會……

艾灸對治療胃病有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現在和胃健脾、和胃止痛等多方面。

艾灸是我國中醫療法中使用最多的手段之一,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為主,通過紅外熱效應及艾灸產生的藥理作用,可以緩解身體不適,達到延年益壽,養生健體的功效作用。

中醫認為,脾胃為「水谷之海」、「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飲食需要經過胃的腐熟和脾的運化之後才能轉化為精微物質,然後輸送到全身各處,起到滋養全身的作用。

脾胃虛弱、氣血不和、則容易導致胃脘痛、噯氣、噁心、呃逆、嘔吐、腹脹、腹瀉、便秘、厭食、消化不良等癥狀。

艾灸最常見的是祛毒排濕,調理女性月經不調宮寒等。其實艾灸也能治胃病的,主要表現在和胃健脾、和胃止痛等多方面。

使用正確的艾灸方法,並且堅持治療的情況下,艾灸治療可以緩解多種胃痛病症。

胃俞穴

胃俞穴主治脾胃、腰脊等疾患:如脾胃虛弱、脘腹脹痛、霍亂吐瀉、翻胃吐食、噎膈、飲食不下、食多身瘦、腸鳴腹痛、黃疸水腫、小兒疳積、胸脅支滿、腰脊攣痛、瘧疾痞塊、咳嗽、虛勞、經閉、癰疽等。

位置:胃俞穴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中脘穴

中脘穴主要用於脾胃疾患等:如腹痛、腹脹、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擴張、胃痙攣、胃下垂、消化性潰瘍、急性腸梗阻、消化不良、腸鳴、泄瀉、痢疾、便秘,以及失眠、精神病、高血壓、黃疸、疳積、虛勞吐血等。

位置: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足三里穴

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經活絡,升降氣機的作用。

位置: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神闕穴

艾灸該穴位有溫陽益氣,健運脾胃之功效。主治腹痛,泄瀉,脫肛,水腫,虛脫等症。

位置:位於肚臍中央,為任脈之要穴。

內關穴

內關穴具有寧心安神,和胃和逆,理氣鎮痛的功效。

位置: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梁門穴

梁門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腸腑等疾患:如嘔吐、呃逆、胃痛、納呆、完谷不化、腹中積滯、痰飲心痛、疝痛、脫肛等。

位置:在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距前正中線2寸。

▍3個養胃錦囊妙計

1、注意生活細節

胃病的產生,除了生活不規律、暴飲暴食之外,還跟許多生活細節有關。我們都知道胃炎、胃潰瘍的發生,搗亂的是幽門螺旋桿菌。這種細菌是可以感染的,所以在生活里,我們需要關照這些容易被傳染的細節。

建議:外出就餐時,注意分餐制

不要跟別人混用筷子、碗盤等器皿,更不要用錯別人的牙刷。如果你的另一半有確診的胃潰瘍癥狀,那就只能暫時避免接吻了。這也是細菌傳染的一條途徑。

2、戒暴飲暴食、戒夜宵

暴飲暴食,是傷胃的一把利劍。毫無規律地往胃裡塞進它根本無法承受、無法消化的食物,只會給你的身體帶來麻煩。別以為心情不好,大吃一頓就能發泄情緒,滿足自己。暴飲暴食之後帶來的痛苦,你一定承受過。

建議:一餐七分飽

飯吃到七分飽。細嚼慢咽也是養胃的重點,好好運用牙齒,把食物碾碎,這樣食物到胃裡也就會容易消化。

3、調整生活作息

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是養胃的關鍵和基礎。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你的胃就會運轉正常。每天讓它按時接受定量的食物,它工作起來也會規律。

建議:早餐熱吃

可以保護你的胃的溫熱狀態,讓肌肉放鬆、讓血液流動順暢。適當的蛋白質和脂肪,可以使食物在胃裡停留較久,水果和蔬菜可以中和胃裡的酸根,使胃裡達到酸鹼平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艾灸調理 周身乏力
夏天艾灸、運動、桑拿、汗蒸、足浴,哪個排濕氣更有效?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