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袁家村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可複製嗎?

袁家村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可複製嗎?

袁家村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可複製嗎?

為何國內不少鄉村旅遊、「農家樂」項目門前冷落客人稀?為何國內眾多「新農村」、「移民新村」、「奔康新村」、「拆遷村」變成了「空新村」?這得檢討下項目開發是否脫離了鄉村味,脫離了民俗文化魂,脫離了農民的支持!不少「農家樂」項目僅僅是「老闆樂」而已!沒有文化作為主題,沒有產業作為支撐,沒有農民的積极參与,項目難於接地氣,也不可能有好的效益與結果。不該拆的卻拆了,該建的卻沒建好,因為前期缺少長遠的創新發展理念,沒有融入文化與旅遊元素,國內大部分新農村也只是「外殼新」而已!而袁家村的發展成果,是否讓您感到汗顏,或者流口水呢?

近年來,袁家村成了國內旅遊業界討論的一個熱點話題,各路專家與媒體紛紛解讀袁家村旅遊發展現象並將其總結為「袁家村模式」。成了網紅的袁家村,位於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全村佔地面積約500畝,有居民62280人。據官方統計,2017年袁家村共接待遊客超45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0億元。2018年春節花燈期間(初一至元霄),袁家村接待遊客超過100萬人次,實現了開門紅。袁家村鄉村旅遊已走上了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創造了中國鄉村旅遊的奇蹟。

袁家村本是關中一個窮困破爛的小村莊,一個很不起眼的窮鄉僻壤,因為沒有自然景觀、沒有歷史遺存,沒有值得驕傲的傳統旅遊資源。讓國人驚奇的是,這個沒有得到老祖宗和老天特別關照的袁家村,何以能夠異軍突起,一鳴驚人,迅速成為國內鄉村旅遊的「網紅」呢?經過深入走訪調研,本人就「袁家村模式」進行了反覆思考,有些感悟,下面談談自己的膚淺看法。

一、什麼是袁家村模式?

近年來,關於袁家村旅遊開發的相關新聞報道鋪天蓋地,在朋友圈的信息也經常被刷屏了:各路專家媒體爭相評價、解讀袁家村現象,前往袁家村研學和考察的人員紛至沓來,袁家村迅速成了國內鄉村旅遊的「網紅」,成了遠近小商小販爭相前往創業的樂土。這就是神奇的袁家村現象,或稱為「袁家村模式」!袁家村是可怕的,硬是把一個貧瘠的小村莊變成了鄉村旅遊的典範,真的是讓人不可思議!

最為可怕的是袁家村人,思變善變、敢想敢幹是他們出奇致勝的法寶。袁家村雖然沒有名山名水,也沒有名勝古迹,但這裡卻有一個有超強創新創業能力的優秀農民企業家團隊!說起袁家村今天的成績,袁家村人誰也不會忘記村裡改革開放以來的先後兩位村支部書記郭裕祿和郭占武。郭裕祿是袁家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是袁家村早期經濟發展的帶頭人。改革開放初期,郭裕祿憑著他敏銳的嗅覺和勤勞敢幹的作風,帶領袁家村人興辦磚廠、水泥廠、搞運輸等實業,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農村集體經濟轉型的第一次經濟飛躍。

九十年代後期,國家調整產業政策,淘汰落後產能,袁家村經濟陷入困境,2000年前後逐步淪為一個「空心村」。2007年,黨支部書記、關中印象體驗地創始人和設計師郭占武帶領村民,以鄉村旅遊為突破口,打造農民創業平台,促進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以股份合作為切入點,創辦農民合作社,創新分配機制實現共同富裕。郭占武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自主創新,創建以關中民俗文化為核心的村景合一、全民參與的關中印象體驗地景區,實現了袁家村從傳統工業向旅遊綜合服務業轉型的第二次經濟飛躍。

通過一系列創新實踐,袁家村成功探索出一條以農民為主體,自主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路徑,其發展思路和成功經驗被總結為「袁家村模式」,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

二、袁家村模式有何高招?

袁家村發展鄉村旅遊,到底有什麼高招?在調研中,本人發現,袁家村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四大策略:

一是沒有景觀,就打造「袁家古村」。原本沒有任何歷史遺存的袁家村,按理說沒有什麼看頭,談何旅遊景觀?但袁家村人卻造出了一個貌似古村落的景觀,而且努力造出了關中古村風味,實現了「村景合一」。為了加強村莊景觀效果,村莊除了注重整體設計與建築仿古之外,還借鑒了國內許多古商業街市的布局,寬窄有度,峰迴路轉,街道不長卻不斷給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春的驚喜,就連充滿現代情調的酒吧也極盡仿古之能事並連帶著鄉村泥土氣息。遊客走村串巷,彷彿轉身清明上河圖中繁華街市之中。因為模擬的功夫到家,超強的複製能力,袁家村人成功了,村裡有景有看頭了。走進袁家村,許多遊客還以為這是一條有悠久歷史的古村落呢。

二是沒有文化,就吸引各路文藝高人落戶。袁家村引進了剪紙、皮影、年畫、版印等方面多位非遺產品傳承高手,引進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有影響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裝點袁家村,平添了「袁家古村」的文化之魂。各個檔口的非遺專家,也在不斷的複製著前人的手藝,並創造出新的產品。在各種非遺門店裡,非遺傳承人一邊耐心解答遊客詢問,一邊在認真演示著自己的「絕活」,成為遊客駐足時間最長、最耐看的門店,遊客在嘖嘖稱奇之餘,還紛紛刷單購買以作收藏紀念禮品。村裡還專門建設了非遺博物館並滾動進行演藝展示,嬴造了濃濃的文化色彩。

三是沒有歷史,就包裝自己的前世今生。袁家村,沒有輝煌的過去,卻有驕人的今天。於是,袁家村人靈機一動,把改革開放初建設的村民「奔康房」保存好,作為袁家村人改革開放初期勤勞致富成果「奔康房」和輝煌歷史的見證。同時,袁家村人還建造了村史展館,介紹了袁家村人從一窮二白到今天成為「網紅」村的全過程,展示了其致富經及各級領導對袁家村的關懷與發展願景。於是,當初還在納悶:村中「古風建築」旁邊為何還有一排作為農舍旅館用途的不相稱的瓷片房子,為什麼不對其進行拆除或者「穿衣戴帽」?現在終於明白了。

四是沒有產業,就築巢引鳳招商。改革開放初,袁家村是做工業的、運輸的,都是對外輸出為主的行當,與鄉村旅遊沒有一毛錢關係。看準了商機的袁家村人,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先後引進了美食餐飲、民宿旅館、酒吧休閑、特色小食、文化手禮、工藝展示等產業,不斷豐滿村中旅遊業態產品。按傳統思維,一個既沒有資源,又沒有勞動力,沒有人氣的村莊,是根本不可能發展旅遊產業的。但袁家村人做到了,他們以產業為核心,通過發動全民經商並不斷引進商戶,硬是把一個無產業的空心村發展成為繁華商業旅遊村,目前有外來經商人員達20000多人,加上每天各地前來旅遊消費的各地遊客,村中人氣興旺,生意興隆,好一派關中「清明上河圖」景象。

袁家村發展鄉村旅遊的經驗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以產業為生命——村民自主合作經營

袁家村成立了村民入股分紅機制的產業合作社,包括辣椒、旅社、餐飲及各個旅遊業態細分行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共20多個,涵蓋了旅遊消費的眾多傳統業態,走上了產業合作化的道路。其中最有吸引力的產業要數各式風味飲食,由合作社統一調度安排與農戶商戶自願相結合,村民自願填補美食特產空白經營項目,關中美食幾乎沒有空白項,在村中關中風味小吃應有盡有,堪稱關中鄉村地道美食博物館,讓遊客目不暇接、合不攏嘴。村民安居樂業,自主創業,村中的事都成了自己的事兒。

(二)以文化為主導——新瓶裝老酒

袁家村是一個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遊開發結合,文化與旅遊結合,合作社組織與村民自願經營的典範。村莊自身沒有歷史文化遺存,但村兩委班子採用了「新瓶裝老酒」的辦法,硬是把一個新農村變成了文化氣息濃郁的「文化古村」。所有建築,幾乎都裝進了文化的元素,尤其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皮影、木刻年畫以及各種飲食文化將全村包裝得醇香而華麗,與村中各式美食文化一道,成為村中無處不在的魅力文化旅遊之魂。於是,新村便成其為古村,又添加了新的活力。

(三)以農民為主體——全民皆商共享利益

農戶在村委班子帶領下,全民皆商,家家戶戶都是老闆,真正實現了自主經營、自我管理、自強不息。村民熱情友好,誠信經營,海納百川,童叟無欺,處處是一派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景象。袁家村還因此現吸引了外地來村經營創業人員達20000多人,有商戶800多家。村民享受到了鄉村旅遊發展的甜頭,村裡發展都與每一位村民有關,誰還會去搗亂和給政府添麻煩呢?

(四)以創新為動力——不斷完善旅遊業態。村民們洞察商機不斷革新,善於發現,步步為營,滾雪球發展產業鏈,不斷激發商業動力。據村幹部介紹,袁家村將在原有基礎上,計劃在村外圍發展花海與果園採摘及相關戶外體驗項目,試圖打造田園綜合體與旅遊小鎮結合的新業態,不斷豐富袁家村旅遊業態。

三、袁家村模式可複製嗎?

不少專家撰文解讀時稱,袁家村模式不可複製。袁家村模式真的不可複製嗎?本人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可學習借鑒的地方,袁家村也不例外,同樣是可學可研可複製。因為袁家村的成功不是空穴來風,幾乎所有的成果都是複製別人而來的,但並非簡單的複製,而是創造性的借鑒,或者說他們抄襲別人的手段很高明,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

袁家村鄉村旅遊發展模式也不是無可挑剔,也有他們自身存在的發展瓶井問題,比如:自然景觀不足,發展用地空間規模不足,以及遊客導流線路欠合理等等。袁家村人也在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並且也還在不斷地複製別人的經驗。同樣,我們也可複製袁家村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但不可東施效顰,不可簡單照搬照套,要有創造性,因地制宜,避免水土不服。今後發展鄉村旅遊或田園綜合體項目,可以選擇複製袁家村經驗,並建議從景觀化、產業化、市場化、品牌化、民俗化、制度化等幾個方面「六化」入手:

一是景觀化,有觀賞性。通過無中生有,打造不一樣的景觀,讓項目有看頭,有亮點。通過移花節目,人工打造的新景觀同樣會有魅力。

二是產業化,有商業性。通過挖掘引進傳統業態,或者打造旅遊消費新業態,形成產業化經營生態圈。

三是市場化,有創造性。關於捕捉消費人群和精準營銷,創新營銷方式等,把產品經營服務市場化,成為市民遊客消費的福祉。

四是品牌化,有排他性。要樹立項目口碑,形成易於傳播的甚至是家喻戶曉的不可複製的項目品牌形象。

五是民俗化,有文化性。鄉村旅遊首先是來源於農村和農民,要有濃濃的鄉村氣息,充分展示鄉愁情懷。當地民俗和歷史文化是鄉村旅遊項目靈魂所在,必須有載體有產品有活動。

六是制度化,有規範性。鄉村旅遊開發最難,難就難在其各自為政的農民意識,導致管理上難於形成一體化,經營管理容易出現「各吹各的調,各說各的好」。因而要形成統一的管理,制度化的有序的經營組織系統,需要有強有力的帶頭人和制度化作保障。

小結:袁家村模式,不僅僅是可學可研可複製,而且應該大力推廣基礎上創新其產業發展、文化包裝、組織引領等經驗。包括當今中央大力推行的全域旅遊、田園綜合體、農村城鎮化等戰略性計劃,都應該借鑒袁家村發展模式,要產業發展放在第一位,把形與神結合,把農民利益放在心上,你的項目企業就活了。因為毛爺爺曾說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20185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愿旅遊 的精彩文章:

TAG:心愿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