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啟華:經歷銘心刻骨,牽掛魂牽夢繞

孫啟華:經歷銘心刻骨,牽掛魂牽夢繞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山東省第一時間選派優秀的醫護人員前往救援。2008年5月13日-6月28日,山東省共派出醫療衛生救援人員11批、792人、車輛102台,隊員們排除萬難,累計診療轉運傷病員1.7萬餘人次,衛生宣教28萬餘人次,累計消殺面積達3209萬平方米。2008年6月28日-2010年底,在對口支援北川災後恢復重建階段,山東先後派出醫療衛生隊員1779人,累計診治傷病員近16萬人次,實施各種手術2434例,累計消殺5276萬平方米,監測水源、供水點11539個,為滿足北川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保障新縣城建設順利進行做出了重要貢獻,實現了山東省委省政府「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目標要求。

轉眼間,十年的時光已經過去,災區經重建已經改變了模樣,本媒聯繫到部分當年曾參加抗震救災、恢復重建的醫務工作者,請他們講述親歷往事,以志紀念。——編者

援川行一世情

2008年的5月12日8.0級地震撼動汶川。13日早晨,山東省赴川抗震救災首批衛生應急救援隊火速集結,奔赴四川震區開展醫療救援工作。作為時任衛生部衛生應急隊員,我有幸加入首批衛生應急救援隊,隨隊出征。從都江堰的生死時速醫療救援,到轉戰平武的救災防病,再到馳援北川災後援建的醫學評估,一件件艱辛往事又不禁浮現在我腦海里。

孫啟華進行現場調查

在平武縣,我和其他隊員們冒著餘震和泥石流的威脅,利用兩天的時間,對平武縣近一半的鄉鎮現場調查,對全縣災後衛生防病工作狀況進行評估,並提出6條合理化建議,被平武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全部採納。在國家尚未出台相關技術方案的情況下,我們又連夜起草了《平武縣抗震救災衛生防病應急處置方案》《平武縣抗震救災臨時救治醫院感染控制指導原則》《平武縣飛龍廣場災民居住片區環境清理和消殺處理辦法》等技術文件,得到當地認可,並作為正式文件下發實施。同時,《應急處置方案》和《醫院感染控制指導原則》,經山東省衛生廳修改後正式下發,為後來山東省赴川衛生防疫隊的防疫工作起到了技術指導作用。

每天對居民安置點進行消殺,工作人員合影

在中央確定山東省對口支援北川縣後,為儘快掌握北川縣災後醫療衛生防病狀況,我和徐愛強副主任趕赴北川,利用兩天時間實地調查,連夜完成了1萬餘字的《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地震災後醫療衛生防病狀況調查評估報告》,作為災區的第一份評估報告,為今後山東省對口支援北川縣重建衛生防病工作的決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在完成了北川的調查評估工作之後,因唐家山堰塞湖險情,綿陽大疏散。領導已經批准我和徐愛強副主任返回山東,我們放心不下災區的工作,再次請纓去安縣:「我們來四川快兩個周的時間,對這裡的情況比較熟悉,而且現在災後衛生防疫任務非常重,我們專業對口,正好能夠發揮作用。請組織考慮讓我們繼續留在這裡為災區服務。」隨後,我們送走戰友,又去了安縣。

難忘在抗震救災一線的二十多個日日夜夜,難忘北川援建期間深入各對口支援鄉鎮督導援建工作,更難忘2009年5月參加「黨報聯動·請恩人回四川」在汶川、北川與當地群眾再重逢時聲淚俱下的瞬間。

經歷讓人銘心刻骨,牽掛讓人魂牽夢繞。汶川地震過去十年了,我也先後四次到汶川地震災區參加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親歷了醫療救援的悲壯,見證了恢復重建的光榮。十年經歷,歷歷在目,難以釋懷,揮之不去,我時而翻看自己在前方發回的戰地日記,時常拿出珍藏的救震期間使用的行軍包、衛生應急袖章、行軍壺。最牽掛失去親人、無家可歸的受災同胞,最難忘並肩作戰、生死與共的戰友情。十年彈指一揮間,自己雖然變老了許多,但我始終告誡自己,如果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將時刻準備著。

汶川地震十年過去了,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蘊含的偉大精神,展示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的寶貴精神財富已經轉化為推動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激勵全國人民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新征程續寫輝煌壯麗的精彩華章。讓我們一起來祭奠歷史、悼念地震遇難的同胞。願遇難的同胞安息,祝生者平安幸福!

孫啟華近照

孫啟華,疾病防控專家,時任衛生部衛生應急隊員、山東省疾控中心消毒與感染控制所副所長、山東省赴川抗震救災首批衛生應急救援隊隊員。

編輯

盧驍 張勝傑

主任

聶慶喜

值班主編

郝金剛

發布

張勝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東衛生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山東衛生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