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位廉吏來自侯官,卻與甘肅定西有一段不解之緣……

這位廉吏來自侯官,卻與甘肅定西有一段不解之緣……

原標題:這位廉吏來自侯官,卻與甘肅定西有一段不解之緣……



在甘肅省定西市區東山的半山腰,有一座許鐵堂紀念館,是定西人民為了緬懷清康熙年間一位侯官籍縣令而修。紀念館總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館內建成刻有「為官之鏡」的墓碑一塊,仿古磚木結構的碑廊80米,雕刻石碑60塊,以及陵園、詩亭等建築。紀念館後的一塊台地上,還遷建有官員的墓冢,至今香燭不斷。


這位侯官籍縣令就是康熙四年(1665年)鞏昌府安定縣(今定西市安定區)知縣許珌。2011年5月,甘肅省紀委對全省12個首批「甘肅省廉政教育基地」命名授牌,許珌紀念館名列其中;2014年9月18日,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福州三坊七巷歷史人物勤廉館開館,許珌亦榜上有名。


▲(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為許公紀念館題字)



▲(許公紀念館成為甘肅省廉政教育基地)



▲(三坊七巷歷史人物勤廉館?林世彬/攝)


那麼,許珌生平事迹如何?且待本文為您娓娓道來……



侯官書香世家 詩才天下知名



許珌,字天玉,號鐵堂,生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是福建省福州府侯官(今閩侯)縣人。許氏家族為侯官書香門第,官宦人家,到了許珌這一輩人,惟有他和從弟許友兩人才名一時,最為稱著。


▲(位於三坊七巷的許珌故居?林世彬/攝)


民國《福建通志?文苑》稱許珌系明季提學許豸的侄子,幼年家境優渥,出手闊綽。清兵入關後,許氏門庭遭亂,家境破敗。面對如此慘淡的家境,許珌為了振興家門,只能四處奔波,漫遊吳越、齊魯、燕趙諸地,與當時的文壇名卿雅士王士禎,陳維崧、鄧漢儀等結交,以期在學業和見地上有更大的進展。


順治十四年,王士禎的《秋柳》詩問世之後,許珌與之唱和,寫出了《秋柳和貽士四首》,一時天下知名。當時,王士禎作為繼錢謙益之後的文壇盟主,不但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在仕途上亦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許珌能與王士禎交遊唱和,可知其才學不凡!



▲(陳列在廉政館內的許珌手跡複製品?林世彬/攝)


期間,許珌廣交詩友,影響了他的詩歌創作,形成了沉雄孤峭的個人風格,諸多名士對他也十分推崇。此後,許珌詩才蜚聲當世,「每篇出,輒傳布海內」,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



治縣卓有功績 清譽震動隴阪


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時年五十一歲的許珌被授鞏昌府安定縣(今定西市安定區)知縣。許珌赴任後,此時的安定已是苦瘠甲於天下,時逢戰亂,民不聊生。生存環境的殘酷,加之朝廷稅賦的繁重,百姓水深火熱的生活讓許珌為之痛心,他下決心要為安定人民造福。


許珌以重教興學、化民成俗為治縣宗旨,在安定創辦書坊,興教助學,尤重激勵士人志節,表率民風。安定舊有拜城隍之俗,許珌到任後,令改拜文章氣節雙崇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為城隍,將民間信仰與忠義重學融為一體。



▲(位於甘肅省定西市的文天祥紀念館)


為了儘快重振民生,許珌用自己有限的俸祿濟貧助學,帶頭開展興教倡學、鋪路架橋、治理污水等公益事業,為官將近三年,幾乎沒有什麼積蓄,安定士民對之感恩戴德。他還經常巡察各鄉,訪貧問苦,辦事公道,深得士民愛戴,民間呼之為「許青天」。


「居官清慎,愛士重學尤倜儻樂施,雖婦孺能道其廉明。」這是民國版《安定縣誌》對許珌的評價,由此可知許珌在當地聲譽之隆,人盡皆知。



困老異鄉享冥福 至今隴人懷許公



許珌擔任知縣期間,多次為民請命,請求上級減賦減征,老百姓得實惠,他卻往往不能完成征賦征徭任務,引起了上司的不滿。

康熙六年(1667)大旱,民間饑荒嚴重,許珌又一次上書請求減賦賑災,得罪上司,受到免職處分。由於為官清正,身無積蓄,許珌罷官後竟連回鄉的盤纏都沒有,一度流寓臨洮,晚景極其凄涼。康熙十年(1671),因貧病交加,57歲的許珌客死他鄉。去世前作的最後一首詩中,有「一片長城萬里沙,可憐辛苦未還家」之句,充滿思鄉之情。安定人感其恩德,憫其凄涼,自發捐資為他辦喪,葬於安定東山腳下,歲時祭祀。



▲(許公墓)


許珌為安定縣所作貢獻,安定人民銘記在心,也益加懷念。自雍正七年至乾隆六年(1729—1741),安定官民多次為許珌重修墓園、立碑褒揚。道光二十七年(1847),安定縣建許公祠供後人瞻仰緬懷。祠成,臨祠街、巷命名為「許公街」「許公巷」。



▲(福建商會和甘肅當地熱心人士捐建的許公紀念館)


此後,許公祠成為官民膜拜祈福之所。當地百姓習慣稱許公為「許爺」,稱許公祠為「許爺廟」。許爺信仰,以及由許珌提倡的文天祥城隍信仰,已經成為定西重要的民間信仰。以一介「芝麻官」而享此殊榮,許鐵堂泉下若有知,當感無憾矣!


新聞鏈接


新編秦腔歷史劇《許鐵堂》


劇本研討會在定西舉行

7月13日,由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文化廣播影視局主辦的大型新編秦腔歷史劇《許鐵堂》劇本研討會在定西賓館舉行。


記者了解到,《許鐵堂》改編自清代閩侯鄉賢、安定縣令許珌的經歷。劇本由8位專家進行研討,蘭州市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國家一級編劇付勝和隴南市文藝創作研究室副主任武誠編劇。此劇本題材重大、立意深遠,結構嚴謹,情節感人。既宣傳推介了許珌,弘揚了他注重名節的文人情懷、崇拜英雄的愛國情懷和關愛百姓的親民情懷,也通過他剛正不阿、為民做主的一生,進一步加強了廉政教育。為當下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掃黑除惡」專項行動起到積極的教化作用。


林若野/文


文中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定西市安定區文化館供圖


編輯:倪心昕 張敏 陳秀雲


校對:邢晨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見閩侯 的精彩文章:

「五箭齊發」!閩侯未來三年將新生成上千新項目!

TAG:遇見閩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