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 頸動脈狹窄

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 頸動脈狹窄

小王的爺爺今年70歲了,體檢時醫生說他頸動脈狹窄很厲害,都已經到70%了,小王聽了被嚇到了,但是看他爺爺現在還是很正常的,沒發現缺血什麼的,所以小王感覺就不用治療了。關注了「江蘇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公眾號的小王在微信上把他的疑問說了出來。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頸動脈狹窄的相關知識。

正常健康的頸動脈是光滑、富有彈性的血管,為顱腦血流輸送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通道。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脂質成分在血管壁上的沉積,這個過程也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此時頸動脈會變得僵硬、管腔狹窄。就正如家裡的水管,使用時間長了往往會發生生鏽、堵塞。

頸動脈疾病的早期通常不伴有任何癥狀及體征。當狹窄嚴重導致腦供血減少,此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的癥狀及體征:典型的是突發的一側肢體無力、麻木或是麻痹;吐字急促或吐字不清,或是難以理解別人的說話;突發的單側眼盲;即使這些癥狀和體征僅持續很短的時間並很快恢復正常,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應儘早就診,可能發生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t Ischemic Attack, TIA)。短暫腦缺血發作是發生腦卒中的高危信號,大部分因該頸動脈疾病而發生腦卒中的患者在卒中前多曾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經歷,應引起高度警惕!

並非所有頸動脈狹窄都需要手術治療,當狹窄程度小於50%時,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可以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等,及服用他汀類藥物來降低血脂水平,恢復血管內皮的功能和穩定斑塊。同時要積極的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癥狀,戒煙、限酒、減肥及有效的體育鍛煉,能正常運動者,每天應該進行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

當狹窄程度大於50%並伴有腦供血不足的癥狀或患者雖無癥狀,或者是狹窄程度大於70%時,我們就應該積極地進行手術干預。

哪些人易患頸動脈斑塊,從而引起腦卒中呢?通常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與以下因素有關,即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高血粘度、高齡、高(吸)煙、活動少等,簡稱「七高一少」,這是頸動脈斑塊狹窄最容易青睞的八種人。

看完以上的知識,我相信小王肯定對他爺爺的疾病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明白為什麼醫生要建議爺爺進行治療了。如果您身邊有發生頸動脈疾病的高危人群或已經檢查確診為頸動脈疾病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省人醫血管外科 的精彩文章:

TAG:江蘇省人醫血管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