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以貌取人看錯人 一個貌若潘安心如朽木一個丑如惡鬼德厚流光

孔子以貌取人看錯人 一個貌若潘安心如朽木一個丑如惡鬼德厚流光

人與人交往之間第一眼的印象非常重要,第一眼留給人好印象的往後都很受歡迎,但第一眼留給人壞印象的往後為人處事都比較艱難。也因為這樣憑藉第一眼的印象而去判斷好壞就成為人們的通病,甚至從古至今都存在這種現象。歷史上大家所崇拜的聖人孔子曾經也因為以貌取人而在教導弟子上犯了這個毛病,結果讓他十分後悔。

孔子的學問和品行歷來天下皆知,因此拜在孔子門下的弟子總數多達三千多人。這麼多人孔子自然不可能一個一個地教導,那樣既浪費時間精力又無法選出優秀的弟子,所以孔子在教學時就會在這麼多人里選擇他認為出色的當作親傳弟子,因此教導出了很多後世有名的弟子,但也因為這樣而錯過一些非常優秀的弟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孔子在教導弟子時對於那些言行出色、相貌堂堂的弟子格外偏愛,但對於言行笨拙、相貌醜陋的弟子就比較冷淡了,這種對待方式其實並不算有失公充,畢竟當人數眾多時那些外貌或者言行比較出眾的人總是比較顯眼。

孔子的弟子里有兩個人,一個叫做宰予的,他與人交談時特別會說話,總是能說到人的心坎上,再加上他的相貌十分英俊,所以孔子對於這個弟子十分喜愛;另一個叫做子羽的,在與人交談時比較木訥,並且相貌看上去十分醜陋,給人第一眼印象就感覺很不好,所以孔子對於這個弟子十分冷淡。

兩個弟子在學問上一同求教孔子的時候,孔子總是對宰予笑語盈盈,盡心指導,而對於子羽卻偶爾教導一下,更多的時候叫他自己領悟學習。

後來,孔子所看好的弟子宰予,其平時的所作所為與他的外貌言行反差之大讓人目瞪口呆。宰予不僅品行上有問題,而且在學習上也十分懶惰,總是尋到機會就呼呼大睡,讓人看之只能嘆一聲「朽木啊!」而被孔子冷淡的子羽呢,卻在為人上光明磊落,處事上正直清明,從來不阿臾奉承,在學習上也十分下功夫,見過的人都讚歎他的聰明勤奮。

如此一來,孔子的這兩個弟子的成就也就十分明了,叫做宰予的最後也沒有混出任何名堂,反而漸漸泯然眾人,而叫做子羽的卻憑藉自己的才能成為天下人都知道並敬重的賢者,仰慕而來拜在他門下的弟子更是多達數百人。

孔子知道後,曾經渭然長嘆:「我只是憑藉言行相貌出色就輕易下定論這個人十分優秀,結果看錯了宰予,而只憑藉相貌的醜陋就認定這個人碌碌無為,結果錯待了子羽。」

通過這個典故大家知道,孔聖人在以貌取人上也無法免俗的犯了錯誤,那麼,作為普通人的大家生活工作上應該也常犯這種毛病。不過,只要沒有因為以貌取人而犯了大錯誤,一切都來得及改正。以後遇到任何人先自我提醒:一個人的品行如何會通過時間來證明,一定不能憑藉第一眼的印象就輕下定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收復燕雲十六州,他是大明首屈一指的開國功臣,其死因至今是迷
大唐第一臣諍臣死後落得墓碑被推的下場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