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首跨越數億年的「冰與火之歌」,了解一下?

一首跨越數億年的「冰與火之歌」,了解一下?

編者按

是工業的糧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墊腳石」,它帶來火焰,帶來光明,更帶來推動人類社會突飛猛進發展的能源。億萬年前它「生」(形成)時,一片千里冰封;今天它「死」(燃燒)去,卻製造全球變暖。

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

煤炭的「前世今生」。

煤炭。來源:網路

「前世:冰之歌」

——地球險些變雪球?

提起煤炭,人們往往會想起轟鳴的巨大機器與煙囪里冒出的黑煙。它曾經充當過為人類提供能源的主角,又因為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與環境污染,逐漸退居二線。但無論在人類社會,還是在自然界,事物往往不止扮演一種角色,珠穆朗瑪峰都曾經深藏海底,更何況經歷了數億年演變的煤炭呢?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發的研究指出,與現在成為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正相對應的是,3億年前,煤炭在形成之時,地球險些變成一個「雪球」。

GIF

煤炭如何形成,至今仍是假說。最常見的解釋認為,煤炭的前身是植物,準確地說,是未及腐爛分解便埋藏於地下的植物。此後,在地下經歷漫長演化後最終形成煤炭。

在整個地質年代中,

有三個大的成煤期,

發生在距今3億年左右的石炭紀晚期

到二疊紀早期之間這次非常重要,

是煙煤和無煙煤的主要來源。

煤炭形成過程示意圖。

在石炭紀,地球的陸地開始被大片森林覆蓋,許多植物生長在海陸交匯的沼澤里,死去的植物沉入水下與空氣隔絕阻止被氧化分解,新的植物在上面生長死亡然後繼續堆積,整個過程周而復始。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由此被埋藏。

石炭紀的蕨類植物叢林,部分樹種可達40 米高。(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最初的階段是泥炭化,植物殘骸經過分解和化合,形成泥炭或腐泥,其中除了大量的碳,還包含水、氧、腐殖酸等。

在地熱和壓力的作用下,泥炭層壓實、失水、老化、硬結,最終變成褐煤,植物中的碳被保存下來,而腐殖酸和氧則被排除出去。

此後,地殼繼續下沉,褐煤在地熱和壓力的作用下,繼續壓實、失水,碳含量進一步上升,氧含量減少,腐殖酸則蕩然無存。

最後,隨著地層進一步加深,地溫越來越高,煤的變質程度也隨之越來越深,碳被緊緊固定在煤炭中。

就這樣,由於碳被封存在地底,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極端減少,

氣候隨之失衡,

石炭紀-二疊紀大冰期隨之形成

西藏崗布冰川一角。西藏地區是石炭紀-二疊紀大冰期中中國少數受影響的地區之一。(來源:新華社)

這次冰期,是自地球上大量生物出現以來至今,最大的一次冰期。全球氣溫普遍下降。最寒冷時期約為距今2.8 億年至2.7 億年前,全球溫度下降至少在10℃ 以上,南半球各陸地上普遍存在冰磧層。

今天,人們回過頭來,可以看到因煤的形成導致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曾在地球上留下了多麼深刻的印記。當然,人們也不難聯想到,自工業革命以來,這些煤的燃燒又將引發多麼巨大的改變。

「今生:火之歌」——

帶來溫暖,也帶來危機

人類燃燒煤炭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幾千年前。相關史料證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國家,河南鞏義被發現有西漢時用煤餅煉鐵的遺址。古希臘和古羅馬也是較早使用煤炭的國家,希臘學者泰奧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約300年所著《石史》中記載有煤的性質和產地;古羅馬人大約在2000年前已開始用煤加熱食物……但在煤炭的歷史上,這僅僅是一些探索性的利用。

工業革命時代

公元1776 年,全新的時代氣息自英國開始向世界各地蔓延。一個名為詹姆斯·瓦特的人用他的「改良版」蒸汽機,帶領人們步入「蒸汽時代」,而為蒸汽機提供源動力的煤炭也自此迎來了「 黃金時期」,它與鋼鐵、蒸汽機一道,成為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象徵。

煤的燃燒。

工業革命的漫長曆程中,煤炭一度面臨石油的挑戰。但20世紀30年代後,隨著發電機、蒸汽輪機製造技術的完善,火力發電進入大發展時期,煤炭在世界能源中仍佔有「屹立不倒」的「工業糧食」地位。那時,鮮有人能夠意識到,煤炭燃燒的熊熊火光之下潛藏著可怕的危機。

在工業革命之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長期穩定,維持在28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在長久的時光中幾乎沒有變化。然而以煤為代表的化石燃料燃燒,徹底打破了大氣的平靜。

今天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10.31ppm(2018年4月數據),是近80萬年來的最高值。雖然石油、天然氣的燃燒同樣會帶來二氧化碳,但煤炭仍難辭其咎,煤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氣的兩倍,但提供的能量卻只有後者的三分之一。

英國畫家德·盧戴爾布格描繪工業革命的《卡爾布魯克代爾之夜》,作於1801 年。描繪當地的煉鐵廠,大熔爐飛濺的火花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周圍的小鎮和遠處的群山。

倫敦煙霧事件

1952年12月5日,倫敦出現異常低溫。居民為了取暖,在家中大量燒煤,煤煙從煙囪排放出來。不幸的是,當時恰逢反氣旋籠罩在倫敦上空,大量的煤煙在高空堆積無法散去。在寒冷的空氣中,大量煤煙為水蒸氣提供了凝結核,於是濃厚的煙霧出現了。

交通癱瘓,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進,市民不僅生活被打亂,健康也受到嚴重侵害。許多市民出現胸悶、窒息等狀況。據統計,當月因這場煙霧而死的多達4000人。此次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成為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

煤炭燃燒的弊端日漸暴露之際,人們對煤炭使用的狂熱轉變為理性。迫在眉睫的空氣污染最先得到重視,1956年,英國政府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空氣污染防治法——《清潔空氣法案》。此後,隨著人們對全球變暖認識的逐漸深化,如何削減以煤為代表的化石燃料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

如今,《巴黎協定》已經提出了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以上2℃的目標,並贏得了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支持。人類能否友好地與煤「說分手」,將成為地球未來是否仍然宜居的關鍵之一。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氣象報 的精彩文章:

東北太平洋熱帶風暴「丹尼爾」生成
透視颱風「瑪莉亞」:為何強度強移速快

TAG:中國氣象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