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勇:農業金融機會巨大 抓住四大增長點

張勇:農業金融機會巨大 抓住四大增長點

近幾年國家一號文件始終鼓勵農業發展,金融服務要逐漸向農業傾斜;在鄉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金融支撐實體業的作用日漸凸顯,政策中多次提到發展三農供應鏈金融。談到農業金融,中糧信託是佼佼者。和訊獨家對話中糧信託副總裁張勇,揭曉農業金融的現狀、前景、未來發力點以及農業金融改革的建議。

農業金融四個增長點

張勇介紹,對金融機構來講,中國的農業是非常大的市場,農業金融無論在中央政府,還是在金融機構的戰略里,都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數據顯示,中糧信託目前在農業金融上的存量規模大概佔總體規模的15%左右。數據雖然不大,但張勇對和訊網強調,農業金融的拓展空間非常大,並透露了四個比較大的增長點:

第一,隨著農業種植髮展適度規模化經營,整個種植產業鏈在土地整合過程中產生的融資性需求和服務性需求,中國基本農田就有18億畝,再包括其他一般性農田等,這個需求有巨大的體量,是金融機構未來需要關注的業務方向。

第二,中國城市化率已經過半,城市土地的價格現在已經到了相對高的位置上,而農村土地的價值並沒有在價格上體現出來,所以現在農村土地特別是建設用地跟城市土地,在地租上存在巨大落差。基於農村的建設用地通過例如有機農業、休閑旅遊、養老等多業態的疊加,可以創造非常多有價值的產品。

譬如,北京上海這樣一線城市的周末郊區度假房,假如在農村的建設用地上建的房子,由於土地價格成本低,可能售價200萬,40年使用權,環境好,空氣好,適合養生休閑。這種需求是非常巨大的,由於農地流轉成本相對低,它的利潤率是較高的,是潛在的業務空間。

第三,消費升級,以及供給側改革與需求端對接越趨精準,需要農業產業鏈進行深度地整合。實際上,無論是種植產業鏈還是養殖產業鏈,龍頭企業在價值鏈中的領導作用亟待加強。消費升級需要實現農業品的可溯源,下游的加工企業對農產品的需求也愈發精細化,消費者願意付出更高的成本,去買安全的好產品,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可能人類歷史上都沒有這麼大規模群體在同時實現消費升級和城鎮化,這必然是巨大機會。

第四,國際合作。實事求是地講,中國的農業相對國際水平是比較落後的,但是中國人口體量巨大產生巨大的消費需求,這種需求和農業生產包括技術水平的落差,會導致我們對國際合作的需求,例如對優質食品資源的需求、先進農業技術的需求等等。同時,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也是很多國外農業食品企業所需要的,所以這裡面會有非常多的資源、技術、市場的結合,無論從投資角度還是金融角度,都存在非常多的機會。

用地產開發模式做農業和農業金融可能是行不通的

這幾年,很多其他行業的企業集團和投資機構也紛紛介入農業,效果不太理想,存在一些難點和問題:

一是當前我國的農地使用權流轉配套機制還不夠完善,大範圍、跨地域的土地產權流轉市場沒有形成,農地經營權難以處置,簡單講,就是資本屬性不足。當市場基於農地設計融資性或投資性金融產品時,對投資機構的保護不夠。

二是農業的產業鏈很長,特別對高標準的農產品或者食品,對產業鏈整合和控制的要求更高,當我們只是投資產業鏈的其中一個環節,會發現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很多,產業鏈整合難度大。

例如,有些著名房地產商投了農業以後,鎩羽而歸。在他看來,這些房地產商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沒有按照產業鏈的方式組合資源,可能試圖通過大量地收購農業資源、大量的廣告投入輸出品牌來獲取回報,但缺乏基於產業鏈的深耕細作。

農業金融五個著眼點

張勇指出,對於農業金融來講,目前總體上是非常好的機會。通過合適的產品設計、標準化的複製、機構的協作和聯合、產業鏈的梳理整合,能夠形成迅速有效的商業模式,發掘農地價值的提升,一定能夠找到比較好的業務方向。

對此,他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產業鏈思維,需要用合適的方式或者金融手段,推進產業鏈上的機構合作或者打造平台,形成產業鏈聯合體,在聯合體內,機構分工協作、控制風險,可以保證農產品質量,逐步實現產品定製,提升產業鏈價值。

二是關注消費渠道。很多企業投資農業時,都是把資金不均衡的投到上游生產環節,我們看到一些企業去生產定位高端的獼猴桃、藍莓等農產品,但是生產出來卻無法賣出高價格,應該要考慮生產和市場的接受度,平衡投資,考慮銷售端的匹配。

三是關注農地金融。農業的根本利潤來源還是來自於土地,因為農地是稀缺的,不可替代的,每一塊農地的區位、地理環境決定這塊農地所能生產出來的東西也是有區別的,它的使用價值也有區別,具有資源的壟斷性,可以通過規劃化經營、合理搭建地上業態發掘農地使用價值等各種途徑獲取利潤。

四是關注資源型和區域性食品品牌。如果將投資範圍擴展到農業食品行業,中國地域廣闊,地方上有比較特殊的、長期累積形成的區域性的農產品或者食品,具備工藝特殊性和區域市場,甚至文化積澱的品牌,是有機會的。

五是深耕某個產業。農業投資長期關注和深耕在一個產業里,積累產業內的資源,是比較好的思路。目前市場上投資農業企業非常成功的機構比較少,但是在某個具體行業是有的,例如養殖、乳業等。

雙向平滑產業鏈風險

張勇向和訊網介紹,中糧信託的農業金融業務大體上經過了基於農業經濟的單一資產或者是產業鏈的單一環節設計信託產品,基於產業鏈思路、通過農業生產要素的整合控制風險設計信託產品,建立包括產業協調、營銷拓展、商業模式梳理、投資融資等在內的農業食品企業的綜合服務模式,以及打造農業食品企業生態圈等四個發展階段。開發創新了土地流轉信託、魚塘承包權信託、農機租賃權信託、糖業信託、白酒信託,生豬投資、肉雞投資、肉牛指數,農業的供應鏈融資,農事服務一體化信託等一系列的農業金融產品。

張勇認為建立基於產業協調的投融資模式是信託公司差異化競爭的一個發展方向,能夠充分發揮信託公司的制度優勢,形成更廣泛的機構合作和更廣面的資源整合,建立區別於傳統融資類業務的更多元化的資產管控和盈利模式,中糧信託正在按照單一產品—打造業務條線—建立平台—形成業務管控體系的邏輯建設農業金融的業務體系。

在風險控制方面,由於農業產業鏈比較長,主體相對複雜,如果給產業鏈的單個主體提供融資,普遍認為風險是比較高的。張勇透露,中糧信託主要是通過橫向和縱向來平滑風險:

從縱向產業鏈來看,中糧信託把整個產業鏈的主要相關主體都通過利益結合的方式捆綁在一起,構建產業鏈閉環,比如種植產業鏈,主體有合作社、擔保機構、農事服務公司、金融機構和收購糧食的貿易商加工商等。形成封閉的產業鏈以後,就會把原來獨立的市場經濟主體逐步變成生產車間,例如農戶不用再去思考種什麼,產業鏈告訴你種什麼,農資由農事服務平台提供,資金由金融機構提供等,這樣產業鏈風險就被適度平滑了。另外,金融機構還要考慮如何從產業角度向產業鏈中的主體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或者構建產業管控體系,風險控制手段多元化立體化,可以進一步降低風險,加大融資投放。

從時間的橫向上來看,需要構建風險緩釋機制。例如,金融機構給農戶的貸款,如因旱災糧食欠收出現違約,傳統機構一般會終止合作、清收資產的措施。中糧信託會判斷只要不是道德風險,會繼續支持融資,甚至擴大規模。這樣合作社可以第二年償還債務或者分攤到未來幾年,風險在時間上被平滑掉,這也是做農業金融非常關鍵的一點。

建言農業產權制度改革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回顧農業金融的改革歷程,張勇建議,推動農業金融發展需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核心應該是進一步關注和推動農業農村農地的產權制度改革,採用各種改革措施逐步增強農地的資本屬性,釋放農地價值。例如前段時間中央政府提出農地「三權分置」改革,主要目的就是把農地上附著的經營權釋放出來,可以股份制等方式實現市場化的合作。具體措施上,可以考慮發展土地流轉信託、成立土地流轉公司、創新土地銀行模式等。

其次,應鼓勵和拓展農村土地可以發展的產業或業態,通過把產業輸入到農地上,推動農地與各種產業形成股權等多層次的結合。例如可以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構建農業產業鏈,推動規模化經營來提升產業鏈價值;也可以通過轉換業態,允許更豐富的產業嫁接。這個過程要關注通過產權設計確保農民養老醫療保障等問題的一攬子解決。

最後,就是要對中國農業需要明確定位,我們的農業需要規模化,但不只是規模化,要有因地制宜的合適的定位。中國地域廣闊、農產品和食品品種類繁多,歷史悠久,中國人的餐桌上也不應該只是牛奶麵包,而是應該有體現文化、區域特點、適合中國人口味的食品。所以中國農業的適度規模化、區域化、本地化和精細化可能是合適的定位。日本的農業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人口和土地的資源佔有比例近似,能夠在土地上實現高水平的精細化經營。

來源:和訊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信託業協會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信託業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