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為何中探花的人比中狀元還高興?說出來你可能不敢信

古代為何中探花的人比中狀元還高興?說出來你可能不敢信

隋朝做的最正確的事大概就是發明了科舉這一制度。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才選拔方式都跟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有關。每當有人進京趕考的時候,人們總會祝福他高中狀元。然而,對很多人來說其實中了第三名的探花,是比中狀元更加讓人高興的事。

現在有很多人不太了解古代的科舉制度,以為以前的科舉就跟現在的公務員考試是一樣的,也有人認為高考便是古代的科舉。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

在古代,讀過書的人並不是像現在這樣。古代是一個以農耕與手工為主的社會,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有機會讀書的人並不是很多,而能有錢上學的人就更少了。以前十個人裡面,可能有九個人是不識字的。

因為讀書機會來之不易,人們很珍惜讀書機會,所以很用功,當時的文人的文化功底是現在的讀書人比不了的。然而即使這樣,有的人讀了一輩子書,連個秀才也考不中,可見科考之難。范進中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跟我們現在上學一樣,科考制度是從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一級一級往上考的,分別取得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當時只要能考上秀才,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會被很多人尊重。而能考中舉人,就會有機會做官,但是需要運氣好。真正有前途的是中進士,中了進士之後就能正式入朝為官了。

進士的前三名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然而不是所有的地位都是靠實力來決定的。前兩名無疑是考試表現最出眾,最有實力的。然而這探花就不僅僅是根據實力,還要看胎投得好不好了。因為殿試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探花一定要長得好。

好看的人誰不喜歡,皇帝也不例外。中探花的人因為長得一表人才,皇帝和大臣們免不了要多看幾眼。看都看了,免不了要交談幾句,一說話,又覺得這人不僅長得好,還有才華,就難免對他多了幾分厚待。所以中的即使只是第三名,但卻是比中狀元更加讓人高興的事,因為探花總是能得到皇帝的重視。

除了能得到重視外,探花的另一個好處是,身份沒那麼扎眼。因為人們總是對第一名給予更多的關注。有時受到關注是好事,有時候卻不一定,比如有的高官,甚至皇帝,總是想給女兒找個好夫婿,狀元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全國第一,能不好?但是那些身份尊貴的女子卻不是人人能夠駕馭的。

所以,古代中探花的人甚至比中狀元更加高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漢朝將軍被圍困,將軍下令:鍋灶增加一倍,最後大勝!
皇帝逼和尚吃肉,和尚邊吃肉邊念叨一句話,流傳至今成為千古名言

TAG:客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