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誤解了世界,誤解了自己——讀《我們誤解這個世界》一點感悟

誤解了世界,誤解了自己——讀《我們誤解這個世界》一點感悟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追求,特別很多人以財務自由為目標。大家有個隱含的邏輯:物質越豐富,生活越幸福。

作為普通人的我,煩惱並沒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減i少。相反,是增。

我也見過身家過億的人,在年三十那天,一個人獨自在辦公室苦苦想錢。真不知,實現了財務自由,獲得的自由度究竟是多大?

最近在讀周國平的一本書,《我們誤解這個世界》。書用作者與濟群法師一問一答的形式,向讀者展示許多我們很關心的話題。如自由與命運、智慧與愛的智慧、生命與苦樂等。受益、解惑。

我原對佛法是一堆的誤解與不屑。從小接受的唯物主義教育,影視劇的導向,還有見到在寺廟與菩薩做交易的眾多拜佛者,都造成我對佛教的印象:迷信、愚昧、消極。甚至會因媒體一些負面報導,更加否定。

此書可以讓我們重新認識佛法,其實佛教這個宗是「修心」宗。佛法教的是減少煩惱。跟錢多錢少沒關係。

可我們很難接受來自宗教的東西,多持排斥態度。那是不是,我們真沒有一點宗教思想?不是。

很多人平時並不相信因果,但是當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們馬上就相信了,並且狠狠說上一句,「小心因果報應」!「因果」成了詛咒別人的詞,很少人懂得反省自己。

現在實中,處處可見佛,離我們很近。

濟:在多數人的印象中,似乎覺得佛法離生活很遙遠。其實,佛法是人生的大智慧。人生存在的各種問題,佛法都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正確認識,並提供究竟的解決途徑。因為的所有問題,無非是人的問題。很多時候,事情對我們產生的影響,並不是事情本身,而在我們具備什麼認識,以什麼心態來處理。

但離我們也很遠。

濟:多數人的生命現狀,無非是一大堆錯誤想法加上一大堆混亂的情緒。而物質的過度和信息的泛濫,又加劇了這種混亂。

我們的混亂非一天兩天。

濟:很多小時候會好奇:人為什麼會死啊?死了到哪裡啊?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但這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老師和父母會不斷告訴你,不需要去關心這些,只應該關心考試和升學。他的這些思考非但得不到支持,還會被直接扼殺。所以大長後,關心的只是眼前的柴米油鹽,升官發財。

周:實際上把幸福的源頭給掐死了。幸福的源頭就是精神的健康,從小就被掐死了,只好向外界乞求,一輩子受苦受難,還以是在追求幸福,太可憐了。

回想起女兒小時,一次帶她逛一家高檔商場的情景。問女兒:

「喜歡這些東西嗎?」

「喜歡。」

「那就好好讀書,自己掙錢買」。

一直對此自鳴得意。慚愧呀,這是極其功利、錯誤的教育方式,且壓根沒有意識到。正如濟群法師所說,我就是「處於一大堆錯誤想法加上一大堆混亂的情緒」中。

當西藏行時,一點無法理解虔誠藏民,還覺得好可憐。其實,可憐的是我,活在混亂的意識和隨性的情緒模式中,還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有「思想」。

與我一樣活著的人,不是少數,與財富無關。我們以為捉住一隻蟬,就天真地以為自己擁有夏天。

其實,就算我們事業有成、夫妻恩愛、孩子乖巧、身體健康,一樣會遇到別的苦,而且絕對不比現在的苦更輕。

可我們總是固執己見,以為自己的所想所思所行是對的,且輕易排斥不了解的東西。

可問題是,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早就被我們的錯誤的觀念,被我們的價值觀,被我們好惡的情緒處理過。

混沌商學院創始人李善友教授在他《兩副眼鏡》課中提到,釋老師(佛教的開創者釋迦牟尼)很了不起,在還沒有科學的2500年前就認識到人類所認識的世界並非真實的世界。

猶如與人為善,很多時候對善的理解完全是個人的。給人一碗湯,可他人想要一杯水。被否後,情緒很多時候會發酵,怒?委屈?

人與人相處發生的很多矛盾,最根本原因是我們不了解自己,且不自知。同時,去追求誤導我們的東西,如黑厚學/成功學。

佛性,含義是覺性。修佛是修人的覺性,不是崇拜佛、菩薩。我們誤解佛法很多。如佛法中放下、隨緣是消極的表現。

佛法的放下之意,是不對結果執著,事已發生。不抗爭/抗拒,是接納,並從因上努力,即找到問題的源頭去改正。

我遇見這一位知性大姐,聽見她的一次分享。她說:「我離異已二十多年,但對前夫從來沒有半點怨恨。而是感激他,他教會我很多。當他去世後,我一直代他照顧他的父母…..」

這位大姐就是放下了過去和結果,否則她不可能過得輕鬆,不可能有心胸代去世的前夫照顧其父母。放不下,痛苦的只是自己。

佛法的隨緣是指在沒條件改變前,做好當下,即隨當下的因緣、環境。而不是眾人理解或曲解隨緣含義的信佛人認為,隨緣是消極待之。

佛法並沒否定對生活積極追求,只是佛法被誤解。

周:人生在世,向外尋求成功無非議,但倘若只有這一個目標,未免格局太小,境界太低。目標小而低,其結果必定是到達了沒有大歡喜,達不到則有無窮的低極煩惱。

不管是哲學、科學、心理學,還是佛法,都是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手段、途徑。

我們最大的問題是沒能力正確認識自己,同時沒有能力正確認識世界。生命是無盡的積累,是習慣的積累,習慣來自於心念。

濟:我們的每一個念頭都會開展出一條生命的道路。真是生命的道路有千千萬,但很多路走下去,可能是死胡同,可能是無盡的痛苦深淵。

「成為你自己!你現在所做、所想、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尼采」

打開心,讀讀此書——《我們誤解了這個世界》,你不會一無所獲。這是一場心靈的盛宴,一位哲人與一位高僧的對話。

END

搭建一間有溫度的——

抹藍小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抹藍小屋 的精彩文章:

寫,能重新定義自己

TAG:抹藍小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