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尤努斯:貧困人口需要量身定製的金融框架

尤努斯:貧困人口需要量身定製的金融框架

7月20日,由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社及格萊珉(中國)有限公司主辦、鄭州大學商學院協辦的「改變世界的金融力量——2018中經普惠金融暨精準扶貧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上,來自中外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及業內專家,對普惠金融的實踐與發展、金融科技的演變與創新等話題展開深度對話與思想碰撞。

根據「十三五」規劃,從現在到2020年,還需要實現5630萬人的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個脫貧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普惠金融的供給側改革。

談及普惠金融,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經營報社社長、鄭州大學商學院院長金碚表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不僅要創造更多財富,而且要實現社會各方面的進步,特別是要解決人類所面臨的無法以傳統的經濟機制和企業制度來解決的諸多難題,例如貧富分化、環境破壞、氣候變異、人口老齡化等。我們必須以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方式、創新的機制來應對這些挑戰。」

論壇更有幸邀請到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孟加拉國經濟學家、格萊珉銀行創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講述他的扶貧經歷及格萊珉模式。

尤努斯以解決世界性貧困問題為己任,努力致力於用新的銀行商業模式改變千萬貧困人群的命運。作為普惠金融的創始人,尤努斯認為,貧困群體難以獲得公平的經濟機會,而金融可以改變這種狀態。

尤努斯表示,傳統上,金融是為富人提供服務的,而弱勢群體難以得到金融服務,因為金融機構和系統並不是針對弱勢群體而建立和制定的,貧困人口需要量身定製的金融框架。

格萊珉中國總裁、聯合創始人高戰介紹道,格萊珉銀行授信後需要組成「五人社群」,許多中國機構將格萊珉銀行模式理解為「五人聯保」,即一個窮人無法還款,另一個窮人會幫他還款,其實不然。聯保會成為窮人貸款的無形門檻,削減窮人的信心,這並不是格萊珉模式。

在「尤努斯對話中國朋友——普惠金融與精準扶貧」圓桌對話環節中,格萊珉銀行的創立者之一、格萊珉信託總裁海康表示,格萊珉銀行把金融作為一種改變世界的力量,不只提供金融服務,同時也提供一些社會的服務。海康介紹,窮人和小微企業都需要金融支持,孟加拉格萊珉銀行在當地為這些有需求的人最初提供10美元的貸款,他們開展一些小的商業,並逐漸發展自己的事業,現在這些人獲得的貸款額度從10美元增長到了1000美元,說明他們的能力在不斷增長,金融發揮了力量。

格萊珉模式的思想可以概括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中國,也在踐行著「造血式」扶貧。

方正證券扶貧工作部董事總經理阿孜古麗表示:「深入全國調研後,我們發現,貧困縣有很多很好的資源,我們要將這些資源變成資產,我們要讓貧困縣有自我造血功能。」阿孜古麗介紹道,在實操中,一年來方正證券先後派出以投資銀行、研究所、產業投資基金、資產管理等業務骨幹為主的專家調研組,對各幫扶縣規模以上企業進行現場調研,摸清家底,為縣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畫出清晰的路線圖。

浙商銀行總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助理王玲提到:「實現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的是找准客戶定位,控制好風險和成本,通過精細化的管理、專業化的營運、標準化的操作,讓它具有可複製性,一個個複製起來,類似於尤努斯教授所說的『五人小組模式』能夠不停地複製,形成規模效應,實現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網信集團戰略發展總監陳文在論壇圓桌討論時亦表示,金融機構實踐普惠金融存在難點,即風險收益無法平衡。陳文認為,現在的關鍵是缺乏技術上的手段,有效降低開發小微項目的成本,同時能夠合理地對於小微貸款做一個市場化的風險定價,這制約了大家投入大精力開展這類業務。

論壇上,復星公益基金會向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捐贈了給村醫的意外險與健康險。復星基金會執行秘書長張翼飛表示,復星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創建一個健康扶貧公益平台,以盡最大可能動員社會資源,推動更多機構、企業和個人關注鄉村醫生群體,加入鄉村醫療扶貧,從而紮實推動健康扶貧工作,助力2020國家脫貧目標的實現。

(和訊銀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訊銀行 的精彩文章:

華為EBG劉維明:銀行如何做數字化轉型

TAG:和訊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