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貨基快速贖回僅限一萬或可商榷

互聯網貨基快速贖回僅限一萬或可商榷

單日提現最高僅限1萬元這一條款真正影響的是千家萬戶的個人用費便捷度與整個家庭的財務安排。

近日,證監會與央行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貨幣市場基金互聯網銷售、贖回相關服務的指導意見》,共列出12條禁令用於規範互聯網貨基的發展。12條禁令當中不乏切中時弊的條款,但「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提供以貨幣市場基金份額直接進行支付的增值服務」,以及「互聯網貨幣T+0贖回提現單日最高1萬元」這兩條,尤其是後者,著實令人有矯枉過正之惑。對存量業務改造僅給予1個月過渡期,也就是說本月底前必須完成。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總規模已破12萬億,其中貨幣基金近60%,持有人數據破7億,個人持有規模(4.5萬億)比機構(2.9萬億)多1.6萬億左右,絕大多數都是互聯網貨幣基金帶來的規模。如果說其他條款只是影響基金公司,但單日提現最高僅限1萬元這一條款真正影響的是千家萬戶的個人用費便捷度與整個家庭的財務安排。再來看監管部門對於規制快速贖回原因的官方解答:部分基金管理人和基金銷售機構以所謂「實時大額取現」為賣點盲目擴張業務規模,進行誇大性、誤導性宣傳,信息披露不完整,給投資者帶來無限流動性預期,使投資者忽略貨幣市場基金自身蘊含的投資風險屬性,忽視普通贖回安排,同時,墊支機構也面臨一定的財務風險,市場極端情形下易引發流動性風險,存在系統性風險隱患,亟需加以規制。

眾所周知,賣點往往就是客戶的痛點。雖然贖回T+1日到賬有理有據,但一些自身實力許可又勤於創新的基金公司為增強產品競爭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協調各方力量,研發出了T+0快速贖回到賬業務這項增值服務,一路磨合過來已超5年。而T+0到賬本質就是那一天誰來墊付,其無外乎兩種,一種是由基金公司本身(或股東,大多為銀行、信託、證券等)提供快速贖回墊付資金,另一種由基金產品的託管行等金融機構來墊付。不管誰來墊付,實質上都必須付出那一天的資金利息成本,這是基金公司為自身發展的讓利,加上用貨基直接進行消費支付,償付信用卡賬單等環節的打通,使得觸網後的貨幣基金成為人們自發的、首選的入門級理財,無論年齡、學歷,往往是很多人人生第一次理財嘗試的開始。這種對於客戶所關切痛點的暴擊,也間接倒逼了以往相對「高冷」的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創新與轉型,以及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進程。而擔憂這類墊支機構所面臨的財務風險,是否過慮?畢竟公募基金公司120多家,貨幣基金近千隻,當前能夠做到墊支的也只在少數,且總量有限。至於若有基金公司或銷售機構「誇大與誤導」「信息披露不完整」,宜處以重罰,因為公募基金二十年,受到的監管可謂公認最嚴,本身再透明不過。

從去年10月1日已正式施行的《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開始,配套之前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與《貨幣市場基金監督管理辦法》等法規文件,從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以及基金產品設計、投資限制、申購贖回管理、估值與信息披露等業務環節著手,貨幣市場基金所受到的各項風險管控可謂迄今最嚴。不料層層加碼之後,仍逃不脫被一刀切,可謂下策。與基金公司習慣被監管不同,太多本身金融知識有限,已經習慣餘額寶等互聯網貨幣基金的個人投資者,面對這一降維打擊不知所措,事先也並未聞有任何徵詢與聽證。這些本身弱勢的對象,在年初兩會期間便已經引發不少代表發聲呼籲,要給這些金融知識匱乏,投資需求高漲的城鄉個人投資者多一些類似餘額寶這樣的穩健而便捷的理財選擇。禁令之下,漸有被逼回銀行傳統理財櫃檯之勢,值得商榷。

(證券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 的精彩文章:

深交所正式啟用新版官方網站及APP 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全面強化市場服務
迪安診斷聯手美國高科技生物公司啟動核酸質譜項目

TAG:證券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