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戊戌變法時 為何說嘗試拉攏袁世凱 是害了光緒皇帝?

戊戌變法時 為何說嘗試拉攏袁世凱 是害了光緒皇帝?

提起戊戌變法的失敗原因,有許多人認為,是袁世凱的告密,出賣譚嗣同,使得慈禧發現了光緒奪權的圖謀,才遽然發動了戊戌政變。其實不然。

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計劃和部署的,並非僅聽袁世凱的一面之詞。而實際上,袁世凱的告密傳到慈禧耳中時,政變已經發生。

袁世凱的告密,只是為他自己撇清了關係,同時害了戊戌六君子性命,但已經無關變法失敗的大局。

在帝黨人士王照看來,從變法後期遇到過大阻力,康有為等人謀劃拉攏袁世凱的那一刻起,失敗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為此,王照還特別寫了一首詩,說明他自己的觀點:

「內政何須召外兵,從來打草致蛇驚。詖詞已闢臧三耳,豈料乘機起項城。」

「豈料」,意思是沒有想到。說明王照雖然經「禮部六堂官」事件,向光緒交了投名狀,但卻始終沒有進入帝黨的核心,連拉攏袁世凱的計劃,他都無從得聞。

當時光緒推動變法最大的阻力,是他手中沒有實權,大清真正的最高統治權,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帝黨的人深知,不掌握實際權力,便無法推動變法。但他們內部,卻分化出兩種不同的理念。

康有為等人,主張光緒從慈禧太后手中奪權,以一個真正有權威的皇帝身份來推動變法。而王照則相反,王照認為光緒應該和慈禧合作,甚至名義上要在慈禧的指導之下,一起去推動變法改革。

帝黨內部會分化出不同的主張,主要是由於對慈禧的看法不同。

康有為、張蔭桓等人認為,慈禧妥妥是個無可救藥的頑固派,只要有慈禧在,變法不可能順利進行。而王照則清楚,慈禧並沒有明確的政治立場,也就是說她其實不反對變法,屬於中間派,是光緒應該爭取的對象。

客觀來說,王照的對時局的洞察,是比康有為等人要深的。

首先,慈禧是大清實際最高統治者,不管是出於公利還是私利,如果變法對國家有好處,慈禧是沒有理由阻止的。慈禧唯一擔心的,是光緒借變法之名奪她的權,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她就會斷然結束變法。康有為等的主張,正是慈禧最擔心發生的情況。

而從光緒奪權的可行性來看,其實也並不具備奪權的客觀條件——光緒是慈禧從小帶大的,滿朝文武基本都是慈禧的人,光緒想憑藉自己新任命的幾個小幹將和慈禧對抗,無疑是以卵擊石。

所以王照的主張,是讓光緒暫時隱忍。慈禧年事已高,光緒只要熬過這幾年,未來有更多大展拳腳的機會。而康有為等人策劃拉攏袁世凱,試圖軟禁慈禧太后,無疑是將成敗輕於一擲,是一種賭博行為,而且幾乎沒有贏的希望。

另外從維新派的許多行為來看,也暴露出了他們政治上不成熟的一面。

比如譚嗣同拉攏袁世凱時,對袁說的是:「報君恩,救君難,立奇功大業,天下事入公掌握,在於公;如貪圖富貴,告變封侯,害及天子,亦在公;惟公自裁。」譚嗣同一腔熱血,捨身報國,的確值得尊敬,但卻不能認為人人都如自己一般,只要曉以大義,便能捨生忘死。事實也說明,比起譚嗣同開的空頭支票,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更能吸引袁世凱。

王照還提到,康有為等人在袁世凱之前,想拉攏的另一名對象,是清軍將領聶士成。徐致靖曾勸王照前往與之輸誠,遭到王照反對。徐致靖訓斥王照說:「受皇上大恩,不趁此圖報,尚為身家計,於心安乎?」王照則反唇相譏:「我以為拉皇上去冒險,心更不安。人之見解不能強同也。」

後來也正如王照所預言,光緒一召見袁世凱,並許以官職進行拉攏,慈禧立時聞風而動,開始了中止戊戌變法的計劃。從那一刻起,變法其實已經失敗,還賠上了光緒一生的政治生命。光緒對變法操之過急,未能戢鱗潛翼,等待時機,最終自食了苦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張之洞明知大清要亡 卻仍忠於清廷 是因為慈禧太后嗎?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