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止觀|病差治異,明止治病(兩百零一)
三、明治法宜對不同:
若行役、食飲而致患者,此須方葯調養即差。
若坐禪不調而致患者,此還須坐禪,善調息觀,乃可差耳,則非湯藥所宜。
若鬼、魔二病,此須深觀行力及大神咒,乃得差耳。
若業病者,當內用觀力,外須懺悔,乃可得差。
眾治不同,宜善得其意,不可操刀把刃而自毀傷也。
今約坐禪,略示六治:
一、止,二、氣,三、息,四、假想,五、觀心,六、方術。
用止治者:溫師云:繫心在臍中,如豆大,解衣,諦了取相,後閉目,合口齒,舉舌向齶,令氣調恂。若念外馳,攝之令還。若念不見,復解衣看之,熟取相貌,還如前。此能治諸病,亦能發諸禪。
作此觀時,亦有無量相貌:或痛如針刺,或急如繩牽,或癢如蟲噉,或冷如水灌,或熱如火炙。如是諸觸起時,一心精進,無令退墮。若免此觸,能發諸禪。若神意寂然,即是電光定相。此尚能得禪,況不能愈疾?
所以繫心在臍者,息從臍出,還入至臍,出入以臍為限,能易悟無常。複次,人托胎時,識神始與血合,帶系在臍,臍能連持,又是諸腸胃源,尋源能見不凈,能止貪慾。若四念處觀臍,能成身念處門。若作六妙門,臍是止門,兼能入道,故多用之。
正用治病者:丹田是氣海,能鎖吞萬病。若止心丹田,則氣息調和,故能愈疾,即此意也。又有師言:上氣胸滿、兩脅痛、背膂急、肩井痛、心熱懊痛、煩不能食,心瘇、臍下冷、上熱、下冷、陰陽不和、氣嗽,右十二病,皆止丹田。丹田去臍下二寸半。或痛切者,移心向三里。痛又不除,移向兩腳大拇指爪橫文上,以差為度。
頭痛、眼睛赤疼、唇口熱、繞鼻胞子、腹卒痛、兩耳聾、頸項強,右六病,兩腳間須安置境界,以心緣之。須臾,水腹脹急痛,但一心注境。若心悶,當小息。小可,更起倚,重作前法。若覺小除,彌須用治法。若因此腰腳急痛,即想兩腳下作一丈坑,移前境界置坑底,以心主之,自當差。要在靜室。
又,常止心於足者,能治一切病。何故爾?五識在頭,心多上緣,心使風,風動火,火融水,水潤身,是故上分調而下分亂,以致諸病,或腳足攣癖等。又,五藏如蓮華,靡靡向下;識多上緣,氣強,沖府藏,翻破成病。心若緣下,吹火下溜,飲食鎖化,五藏順也。止心於足,最為良治。今當用,屢有深益。以此治他,往往皆驗。蔣、吳、毛等,即是其人。
又,隨諸病處,諦心止之,不出三日,無有異緣,無不得差。何故爾?如門開則來風,閉扇則靜。心緣外境,如開門;止心痛處,如閉扇,理數然也。又,心如王,病如賊,心安此處,賊則散壞。
又,未必一向止心病處。如《皇帝秘法》云:「天、地二氣交合,各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如循環。故金化而水生;水流而木榮;木動而火明;火炎而土貞,此則相生。火得水而滅光;水遇土而不行;土值木而腫瘡;木遭金而折傷,此則相剋也。」如金克木,肺強而肝弱,當止心於肺,攝取白氣,肝病則差。餘四藏可解。
又,用止治四大者:若急止,治水;寬止,治火;止頂,治地;止足,治風。
文章 | 智 者 大 師
圖片 | 玉 泉 禪 寺 數 據 中 心
玉泉Monastery
天台祖庭 智者道場


※凈化心靈達至解脫自由的止觀實踐體系-禪修的目的和意義(一)
※道偉法師|禪的饋贈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