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原創: 道偉大和尚 當陽玉泉禪寺 昨天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在日常的生活裡面,要能夠排除對自他的擾亂,這種干擾會帶來不良影響。一個人內心當中出現了不安全感和緊張,都是由於自我保護、自我擾亂的內心世界的煩惱所引起。積壓時間久了,他會將這種偏執輻射到外在的人和事物當中。因此,佛陀在很多指導禪修實踐的經典裡面告訴我們,我們所面對的這個世界的人和事,你所看到的都是虛幻的。

《金剛經》裡面有一句大家很熟悉的經文講到: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我在很多場合里講過,特別奇妙的,大家耳熟能詳的兩部最著名的經典,一部《心經》和一部《金剛經》。《心經》和《金剛經》裡面,講的都是如何開發我們人類心靈的最高智慧,佛陀直接進入了這個最核心主題。很多人把佛法當作哲學,把佛法當作邏輯,把佛法當作印度最富有象徵性和代表性的人類最高、最完整的系統性的哲學來分析,這有違佛陀的初衷。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人類自古以來,對於知識、思想、哲學的探討一直沒有停止過,因為我們的人生始終處在一種不斷追求和不斷迷茫的狀態里。而知識體系和哲學思想以及邏輯思維只能說服我們,讓我們有足夠的認知去理解:「哦,原來我們的人生是如此,原來世界的狀態是如此」。但僅僅停留在認知上,並不能夠使我們的生命真實地得到一種智慧。

因此,很多的哲學家、科學家在研究宇宙真相的理論世界時,雖然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他們並不能夠真正實現自己的生命解脫。為什麼呢?他們花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探求與自己身心無關的外在事情上,忘失了真正要契入身心世界去觀察自己的生命本質。他們放棄了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的大好時光,去研究外在的客觀世界,對自己的身心世界的實相和活動卻非常的茫然和無知。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我們偉大的世尊——佛陀,於兩千多年前誕生在印度。在他那個時代,哲學極其豐富,具有代表性的哲學思潮就有六大派系。佛陀,是以自己親身的經驗去體證宇宙人生的真相,他並沒有從理論入手,他是從人類的生死痛苦的本質根源出發。

佛陀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富有覺醒的這麼一個契機,環遊迦毗羅衛國的四個城門。今天看印度拍的《佛陀傳》就感受很深,你們沒有看過的人,回去有機會要看一看。

他環遊四門的時候看到四個現象:生,孩子誕生;老,老人走路非常不方便,蹣跚行步,拄著柺杖向前行;病,病人在那邊奄奄一息;死,看到有人抬著死屍路過城下。他說:我作為王子,我的世界是那麼的豐富和快樂,沒想到今天的出遊,滿目都是生老病死的狀態,怎麼會這樣子呢?他就猛然反省:我也會經歷這些,我已然經歷了生,現在是逐漸逐漸地趨向老病,終究有一天,我也會死去。只要是在有為的世界裡,這都是無法抗拒的生命規律。釋迦太子說:我該怎麼辦?以他數世修行的善根和菩薩面對生老病死的敏鋭,不是茫然,不是漠視,而是一種非常靈敏地感受到自己將要面臨的生命危機,提出「我該怎麼辦?」這種的靈敏度使他開始反思:我現在這樣的生活,繼續享受下去,行嗎?

這位釋迦太子跟大家一樣,歷經了童年、少年,學習五明,我們中國叫六藝,然後結婚生子,跟你們在座諸位同樣在經歷著。所以佛陀並不是像神一樣的存在,跟我們非常地接近,他的示現完全沒有離開過一個人的生活軌跡。當然,伴隨著佛陀智慧的崇高和偉大,很多的神話被演繹出來,無非就是告訴我們人生一個道理,來啟發我們在座的每個人能夠去反思我們面對人生的生老病死、生住異滅、不可挽留的生離死別、不可控制的自我,要提出:「我該怎麼辦?」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當我們一個至親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爸爸媽媽離開自己的時候,感受會最為深切。或者我們至愛的伴侶、至親的兒女離開了我們,我們也會感受很深切。親人的生離死別會讓人恍然大悟,剛開始是失去親人的那種無助、痛苦和無奈,經歷了這場痛苦的人,他的成長會比看多少本書要深切和深刻。在快速提升對生命的珍惜,進而提升生命的品質方面,沒有什麼比生離死別來得快來得直接。

我生性非常開朗、活潑,是一個慈悲、熱愛生活的人。我鍛煉自己弟子的時候,用兩個方式,一個就是慈悲,一個就是嚴格要求。嚴格的要求,包括對你們在家居士弟子也是一樣,有時候師父會很嚴格地來考驗你。沒有給你一個強大的磨練,你是沒有辦法感受到修行的衝擊力的。因為我自己就是被自己的老師這樣鍛煉過來的,唯有在這種的環境之下,我們的修行才有可能突破。否則,我們的生活隨時隨處都會蒙蔽了我們,欺騙了我們。

| 如果誰給你一個強大的磨練,讓你認識到人生的真實本性、本質、實相,你要感謝他。但由於習氣使然,大多數人都是聽騙不聽勸,愛聽好聽的,忠言總是逆耳嘛。

面對生命的業流,我們的這種慣性倘若沒有強大的修行磨練,我們是無法猛然反省:「我的生活的真實、我的生命的真相在哪裡?」可是釋迦摩尼佛在環遊城四門的時候,遇到了生老病死,這對一個年輕力壯的正在享受生活的富貴王子,能夠產生這麼大的一個衝擊力,說明他的根器是不一般的。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比如我的出家,就跟自己家裡親人的生離死別有關係。姐姐的離故,使我在跨進家門的時候,感覺家庭情感的這個業力場的氛圍似乎已經是不再能夠留住我了。我不是缺乏愛,是在那樣一種強烈的衝擊下,這個助緣幫我暫時離開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家,從中脫離出來,沒有那個緣就不會。

隨著出家的生活慢慢一天一天的消逝,我把姐姐的離故漸漸淡忘了。後來又有一位親人離開,那個時候已經修行十幾年了,心智也相當成熟了,跟當時剛出家的心智也大不一樣,但十幾年後的自己覺得對這個生離死別的問題,還是沒有能夠徹底得到解決。所以自己就埋沒在山中,去接受更加刻苦而嚴酷的訓練。非得要讓自己搞明白、搞踏實了不可,自己必須要接受為止,必須不被自己所蒙蔽為止,從而有了一個更大的突破。

在座諸位,剛才講的釋迦牟尼佛悟道覺醒的經歷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要走一條極其不簡單的路。與其被動接受生老病死和生住異滅的無常現象的逼迫,倒不如我們主動地去迎接。

道偉法師|止觀實踐體系(科學家的局限和佛陀的覺醒)(二)

文章 | 道偉大和尚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玉泉Monaster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摩訶止觀|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一百七十八)
摩訶止觀|十乘觀法,勸修勤行(一百八十九)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