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抗聯最小的女兵走了!她推動「抗戰十四年」寫入教科書

抗聯最小的女兵走了!她推動「抗戰十四年」寫入教科書

7月21日

李敏老人走了

帶走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東北抗聯老戰士

原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李敏

因病於2018年7月21日3時39分逝世

終年94歲

那是一代人的傳奇

只有「傳奇」

才能描述那個時代中的他們和她們

「抗戰十四年」正式寫入教科書

最大的願望實現了

2017年年初,教育部一份《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在網路上引起網友廣泛關注。這也讓東北抗聯老戰士李敏興奮不已。近十多年來,老人一直建議把「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把「十四年抗戰」寫入教科書。

從2002年開始,十多年來,李敏與東北三省眾多抗聯戰士及一些關心抗聯歷史的人士一起,推動把「抗戰十四年」正式寫入教科書。他們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建議,向全國政協提交提案,各地實地演講,讓「抗戰十四年」成為未來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詞。

「抗日戰爭局部戰爭十四年,全面戰爭八年,我原來最大的願望就是把抗日戰爭十四年歷史寫入教科書,現在終於實現了。」

李敏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十四年中,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著反日大旗,英勇奮戰,流血犧牲,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對日鬥爭。

沒有哪一場戰爭,像東北戰場這樣慘烈,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數十萬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殊死搏鬥。在這場戰爭中犧牲的戰士是無法用數字來統計的, 中國人民不應該忘記他們和由他們譜寫的這段歷史。

李敏認為,由於以往長期宣傳的一直是八年抗戰,東北抗日聯軍十四年抗戰史很多人都不知曉,教育部今年正式要求「抗戰十四年」寫入教科書,可以把這段塵封的歷史重新挖掘,讓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知曉抗聯,了解抗聯精神。

最重要的意義是,把中國東北抗日聯軍1931年至1937年長達6年的艱苦卓絕抗戰,正式加入全民抗戰的歷史中,讓抗日戰爭的歷史體系更加完整。

李敏的傳奇人生

13歲參加東北抗日聯軍

李敏,1924年出生於黑龍江省蘿北縣梧桐河屯的一個朝鮮愛國者的家庭。

父親李石遠由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朝鮮,在20年代初流亡中國東北,「九一八」事變後,在抗聯六軍一師任後勤處長,1938年犧牲。

李敏的哥哥李雲峰在抗聯六軍一師六團任政治部主任,1942年為國捐軀。

1933年春,抗日軍民分四路攻擊集賢時,日軍用機槍瘋狂掃射愛國軍民,親人們的悲嚎聲,在安邦河、雙鴨山、七仙峰上空久久地迴旋,一首感人肺腑的悲歌——《媽媽,請你不要哭》流傳開了。

李敏當時在抗日救國宣傳隊里,每逢唱到「媽媽,媽媽,親愛的媽媽,請你不要哭」的時候,周圍的群眾都泣不成聲。許多人自動獻出自家僅有的糧食、乾菜、食鹽、衣物,支援抗日隊伍,有的還送兒送女參軍,上山打日本鬼子。

1936年李敏才13歲,還是個小姑娘,想上山打日本鬼子,可是部隊首長嫌她小,說啥也不收。在她多次懇求下,又唱了幾首抗日歌曲,使首長受到了感動,才把她留下,從此成了一名抗聯小戰士,開始了戎馬生涯。

在那艱苦的年代裡,部隊除武器外,帳篷、火爐、鍋碗瓢盆、鍬鎬針線,一切都要攜帶。冬天,地上冰雪三尺,有的部隊還穿著單衣服,晚上只得圍著篝火,烤一會,睡一會,真是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最困難的時候,山果、野菜、樹皮、草根、死馬、野獸、甚至皮帶、鞋底都成了食物。至於藥品更是奇缺,戰士們負了傷,連綁帶都沒有,只得從身上撕下一片衣服包紮,醫務人員的藥包里,常常裝著「老瓜眼」樹的樹皮,味很苦,煮一煮消毒。

難啊,凍死餓死的太多了

對於極度的飢餓,李敏有著清晰的記憶——「餓得心突突地響,感覺心逼到嗓子眼兒了,幾乎要背過氣去。」

「實在餓極了只能吃點雪,但是胃受不了。更多的時候,是扒榆樹皮、樺樹皮,和著雪水煮。喝完熱乎乎的湯,心好像沒那麼痛了。」

老人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這樣一件事:1939年除夕夜,部隊實在沒吃的,一位姓苗的司務長就在鐵桶里煮靰鞡鞋,為戰士們準備「年夜飯」。

黎明前,敵人突然進攻,苗司務長本已撤了出來,但想起鐵桶還在地窨子里,於是返回去拎起鐵桶往山崖上跑。眼看跑到跟前,大家趕緊伸出手拉他時,一顆子彈打中了他的後背……

白山黑水抗擊日寇八年多

抗聯戰士不但遭到強大敵人的追擊圍攻,還常常受到斷糧、斷葯的威脅,忍受飢餓的煎熬。尤其是冬季,天寒地凍,缺衣少食,鬥爭更加艱苦,部隊經常在饑寒交迫中與超過自己十幾倍、幾十倍的日軍周旋苦戰。

在林海雪原抗擊日寇,李敏可謂身經百戰。可有一次戰鬥她至今難忘。

1938年冬天,一場大雪覆蓋完達山脈。日偽軍趁著大雪,進山對抗聯部隊進行圍剿。一天,被服廠和醫院被日軍包圍,指導員裴成春在阻擊中身負重傷,她對李敏等人說:「你們快走,我在後面掩護!」

當時,西面是懸崖絕壁,數丈深淵;南面是又寬又長的雪溝子;東山較近,有樹木可以隱蔽。李敏趟著沒膝的積雪開道,卻沒見人跟上來。轉身一看,她發現本來跟在身後的戰友又被包圍了。

不遠處一個騎馬的日本軍官馬刀一指,「噠噠噠」一梭子彈打來。李敏機智地滾進一個雪窩子里隱蔽起來,才得以虎口脫險。這次戰鬥,1個女兵排只有李敏隻身突圍出來。

九死一生轉戰蘇聯

退休前,李敏已是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但她特別重視自己曾經的另一個身份:中國特別旅的准尉。

抗聯中,有一支傳奇的部隊。

抗戰期間,經過數年苦鬥,3萬餘人的抗聯隊伍,只剩下千餘人。在共產國際和蘇聯共產黨的幫助下,他們退到蘇聯境內休整,編為蘇聯紅軍遠東紅旗軍獨立第八十八旅。

這支部隊成立於蘇聯遠東的維亞茨克小鎮,成員大都是撤退到蘇聯的原中國東北抗日聯軍官兵。他們接受蘇軍提供的服裝、武器,按照特種部隊的標準進行訓練,甚至使用了與蘇聯軍隊相同的軍銜制度。

李敏和她所深愛的陳雷,在抗聯時代的照片。

在那裡,李敏接受了軍事訓練和政治文化學習,包括各種武器的使用、冬季滑雪游泳訓練、通訊技術、前線救護、鋪設鐵絲網、翻越障礙和戰鬥行軍隊形編組、行軍警戒的派出搜索以及架設電話線、耐寒訓練、武裝泅渡等。

她是當年抗聯隊伍中最小的女兵之一,在蘇聯受訓則成為中國首批具備傘降能力的女特種兵。

「課程由蘇軍軍官擔任教官,不僅要求我們百發百中,而且還要求熟悉應用游擊隊的戰術和一些戰略戰法。」李敏老人說,在蘇聯接受特種訓練,特種空降是一種危險的實踐訓練科目,如果在高空降落傘一旦不能有效打開,就會發生意外。

回國後,李敏先後完成偵察、通信聯絡、破壞敵占區橋樑鐵路倉庫等多項任務,還參加了摧毀日軍黑河軍事要塞的作戰行動。

百戰餘生,老人特別懷念那些長眠在異國的戰友。撫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章」等勳章,李敏激動地說:「這些獎章,屬於每一個抗聯戰友……」

盡畢生之力弘揚抗聯事迹

老人生前在家裡掛滿了抗聯各支部隊、主要將士的事迹宣傳畫,幾間不大的房間儼然成了一個小型抗聯博物館。

「我的心愿就是讓更多人知道抗聯事迹,弘揚抗聯精神。我這一生,特別是我離休之後,一心一意做這件事情,因為這十四年的歷史太可歌可泣了。」李敏說。

1995年,俄羅斯政府授予她「朱可夫勳章」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章」。

2002年,李敏組建東北抗聯精神宣傳隊,踏遍老林深山,尋訪昔日戰友犧牲地,並儘可能為他們立碑。

「那麼多好同志都犧牲了,很多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如果不給他們立碑,誰也不知道幾十年前還有這樣一群人,為了民族解放甘灑熱血。」

她說:「成立宣傳隊的目的,就是要宣傳東北抗聯戰鬥的十四年,弘揚抗聯精神。」

「這是中國東北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老人說。

2010年,她榮獲哈爾濱市「百年風采女性」榮譽稱號。而她則盡畢生之力弘揚抗聯事迹。

在李敏家專門有一間練歌房,房間四壁掛滿她們常唱的歌曲和演出的照片,幾個宣傳隊員與李敏一起唱起李敏填詞的《哈爾濱,英雄的城市》,其中歌詞中有兩句:「我們要為你建一座凱旋門,我們要為你建一個勝利廣場」!

致敬!

李老,一路走好!

軍報記者微信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軍人的幾種擁抱你知道嗎?
特戰女兵挑戰「死亡之谷」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