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陪讀媽媽」現象,詳解小留學生的留學親子關係處理

從「陪讀媽媽」現象,詳解小留學生的留學親子關係處理

浙江衛視火爆熱播劇「陪讀媽媽」引發了大眾對於低齡留學的關注。

劇中開篇,在「小小留學生」丁一一的內心中,世界並不是那麼的真實,尚可遊戲一番。他串通同學設計的一場險些被學校開除的惡作劇,希望由此擺脫不適應的海外生活。卻沒想到母親李娜為了孩子牽腸掛肚,發現在國內"遙控"效果不佳,便如落日追星般,毅然拋下國內的事業遠赴重洋,在異國他鄉的加拿大,開啟了"陪讀"的生涯。

影視劇的藝術表演來自於現實生活,在今年6月份,上市公司河南約克動漫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陳軍海也因出國陪讀而辭去職位,可見低齡留學的小留學生對於家庭精力和布局的影響是多大。

大部分選擇陪讀的家長

是因為如下原因:

1、 陪讀有利於對小留學生的監護

中外文化差異是孩子情緒波動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尚未健全時更容易凸顯問題,家長在身邊,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處理,不容易讓孩子誤入歧途。

2、 照料小留學生日常生活

不同於外國孩子從小自力更生的習慣培養環境,國內的孩子缺少獨立生活能力,很難自行安排膳食、學業作息等事項,較容易出現學習成績波動、營養不良等問題。有家長陪讀,不僅可以照顧小留學生的起居,更可以督促功課學習。

3、 維持和諧的親子關係

小留學生長時間不在父母身邊,容易出現親情缺失,陪讀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更可以積極和他們進行思想交流,不至於孩子誤入歧途,對孩子身心健康有利。

家長陪讀也會存在如下弊端

1、 小留學生依賴性變強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長在處理了生活和學業方面的問題的同時,也阻礙了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

2、 犧牲了家長的事業

大多數國家的陪讀政策都不允許陪讀者從事正式的工作,家長們貼上了時間、金錢,更是貼上了事業。前文所述的約克動漫董事長兼總經理陳軍海,放棄了上市公司老闆的身份出國陪讀,事業的犧牲不可謂不大。

3、 資金壓力

一部分不寬裕的家庭,負擔小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費用已是一筆不小的資金支出,如今再加上一個犧牲了事業沒有收入的家長,負擔更重。一些家長只能在國外打工賺錢以支付不菲的國外開銷,繁忙的打工生活又讓家長無法有效的對孩子學習和生活進行有效監管。

留學陪讀可以說是準備送孩子出國的家庭都認真考慮過的問題,那麼我們先簡單從各個國家的政策方面解讀一下。

美國

美國移民法中,設置有陪讀簽證類別,即F2簽證。但這一簽證的申請針對的是在美求學的留學生的海外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留學生的父母則不在簽證允許的申請者之列。學生家長要想去美國看望孩子,可以申請探親簽證或旅遊簽證。探親簽證不能提前申請,一般孩子辦好學生簽證後,家長就可以申請了。一旦簽證獲得批准,在有效期內,家長可多次往返,其在美國停留的時間由美國邊境海關的移民官決定,最長可達6個月。

英國

與美國相似,英國禁止留學生的父母陪讀,但允許家長辦理3-6個月探親簽證。一般來說,低齡留學生在英國大多選擇寄宿學校,家長陪讀的情況相對較少。

加拿大

加拿大沒有明確的陪讀政策,不存在陪讀簽證,所謂的「陪讀簽證」,是在實際操作中,加拿大移民局將陪讀簽證歸入到訪問簽證(visit visa)中,也就是人們把申請簽證的目的從走親訪友變成了陪孩子讀書,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是訪問簽證的一個變種。這類簽證有效期為6個月,家長可以反覆申請,來增加陪讀的時間。

紐西蘭

17歲以下或在學校1-13年級就讀的留學生允許一名家長前來陪讀。持監護人簽證者可多次進出紐西蘭,並可停留12個月。若子女的簽證有效期少於12個月,監護人的簽證有效期將與其子女的簽證有效期相同。簽證申請人以照顧學生為主要目的,如果想要工作或者參加學習,需要提出申請,並且打工或學習時間有限制。

新加坡

新加坡有「母子陪讀」的留學政策。「母子陪讀」是新加坡政府「網羅人才、從小做起」的政策的體現,即從小培養適應新加坡發展的雙語人才,同時允許在新加坡就讀的外國學生的女性親屬(主要指母親,也可以是祖母或外祖母)到新加坡陪讀。在學生入學滿一年後,陪讀家長就可以向新加坡勞工部申請到特殊的工作準證,在新加坡就業,家長工作收入可以滿足孩子就學及生活所需。

澳大利亞

可以申請監護人陪讀簽證,此簽證類型是針對未滿18周歲的學生。澳洲政府規定:未滿18周歲的國際學生在澳洲留學必須要有監護人負責監護,直到學生滿18周歲才可以免去監護。學生父母在澳洲作為監護人期間,必須要和學生共同進入澳洲或在學生假期時共同離開澳洲。如果是學生父母其中一人作為監護人辦理陪讀簽證,在孩子滿18周歲的時候就不再需要監護人,陪讀簽證就會到期,父母就不能再在澳洲停留,必須要回國。監護人可以是學生的父母,也可以是學生親屬或者當局指定、認可的澳大利亞當地人。

在長期為海外陪讀家庭提供服務過程中,美藤豆豆發現,家長與小留學生更加有效的親子溝通,才是構建學生與家長和諧關係的基石。

如何形成有效的親子溝通?

溝通頻率

溝通頻率以不佔用彼此的大量時間為宜。比如平常每兩天電話或語音一次,周末長時間視頻一次。具體操作可以靈活機動。

溝通內容

溝通內容方面不需要過問太多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測驗結果,這是和對接的國外生活監管老師溝通的主要內容之一。話題應該主要放在情感方面,詢問一下最近有什麼有趣的事,好玩的事,和住家有沒有一起互動,以及運動、飲食、休息等,可以順帶問問作業完成情況。

除了詢問孩子們的近況,家長們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身邊的逸聞趣事,或者邀請他們參與一些家庭或事業重大決定的討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在意自己是否會得到認同和尊重。

溝通方式

溝通方式對孩子和家長是很重要的技能,大家要努力成為好的聽眾,邀請孩子們傾訴,不要急於發表看法和意見,努力做到感同身受,在情感方面提供支持和傳達同理心。

很多時候孩子們找父母談不是為了徵詢看法,或者得到一個結論,而只是希望有個人能聽聽ta吐槽一下,說過之後就沒事了。他們如果和你們主動談自己的生活大家應該感到很榮幸,因為他們覺得你們值得信賴、可以依靠,是好朋友、好夥伴。

再回歸本文的出發點,《陪讀媽媽》的故事說的是小留學生的家庭事,畢竟兩代人的關係是放之四海皆不會過時的熱門話題,無論是加拿大的陪讀經歷,還是內地的本土的陪伴學習,其實都有很多的共通之處,拋開異國生活的五味雜陳,其實更多的是兩代人之間的溝通與理解,畢竟,孩子已經長大,越來越獨立,也越來越渴望沒有束縛的自由,而身為父母的家長,卻不敢徹底放手,任他們飛,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且特別容易見仁見智的現實問題,《陪讀媽媽》有勇氣直面,是在獨特性的故事中,來挖掘全民都能理解和感受的有關家庭教育的共性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藤豆豆 的精彩文章:

TAG:美藤豆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