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熱又黏「桑拿天」,祛濕化熱有妙招
悅讀中醫
只做中醫精品閱讀
小編導讀
我相信很多中國人會在夏天有一種「被桑拿」的感覺,感覺很熱,又感覺很濕,濕和熱交雜在一起是一種很黏膩的感覺。「被桑拿」的機理,就是濕和熱兩種邪氣交織在一起。外邪包括「風、寒、暑、濕、燥、火」,而濕和熱又是非常容易交織在一起的。濕熱致病是非常難治的。
今天,祁營洲老師會告訴我們在這麼悶熱的「桑拿天」里,我們該如何對抗體內的濕熱。一起來看吧——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如果說夏天經常下雨或者在南方的梅雨季節里,這個時候的濕氣很大,人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濕邪。濕邪的特點總結起來就是:濕性黏膩、濕性重濁、濕性趨下。濕性黏膩,就是感受到非常黏,就是潮。濕性重濁,就相當於「沉」,人會感覺到走不動,感覺懶和身上很沉。濕性趨下,容易生濕的人會出現身體下部的疾患。男生可能會出現陰囊潮濕,女生會出現一些婦科炎症,如白帶增多、陰道發癢等。
在感受濕邪的初期,只是一個簡單的濕。但是,時間長了之後,濕是可以化熱的,這叫「濕郁化熱」。濕邪為什麼會化熱呢?舉個例子,當你白天把濕的毛巾團在一起扔在盆里,晚上回家後,會發現毛巾中間是熱的,這就是生活中典型的例子,是「濕」鬱結在一起化成了「熱」。
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發現,在桑拿天,其實一共有兩個階段,開始你單純感受到的是濕邪,如果你沒有及時處理的話,隨後這個濕郁就會化熱。那麼,我們應當如何應對呢?
暑濕初期推薦方:解表化濕的藿香正氣水
暑濕的初期,也就是當我們僅僅感受到是濕邪的時候,我推薦一個最簡單有效的中成藥——[藿香正氣水]。
(僅作展示,無商業用途)
藿香正氣水的知名度非常高,它的作用是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一盒10支,價格不到10元,服用時一次10毫升,一日2次。
我們再來發散思考一下,在感受濕邪的初期,濕邪該怎麼去?第一個方法,用風吹。如果家裡哪個地方比較潮濕,我們會打開窗戶用風把濕氣吹走,中醫也有個名詞叫「風能勝濕」,大家不妨記下來。第二個方法是通過發散的方法。當體內有濕時,要讓它發散出去。第三種方法是「下」的方法,讓濕排走,以通過大小便排走為主。
再來看一下,濕的來源有哪些呢?一是外濕。在桑拿天氣的時候,就會感受到大自然帶來的外濕。二是內濕。它是由體內哪些因素導致的呢?答案是脾胃功能。我們知道中焦脾胃是主運化水濕的,如果脾虛運化水濕不足,就會導致體內水濕停滯而產生濕。這就是外濕加內濕的過程,不管是內濕還是外濕,藿香正氣水都能克服。它可以把濕邪發散走,還可以理氣和中,這個「中」指的就是中焦。它調理的是脾胃,調理了脾胃之後,又可以通過脾胃的功能來運化水濕。
所以說,藿香正氣水第一個非常明顯的作用就是治療夏天的暑濕初期。夏天不管什麼類型的感冒,你都可以喝藿香正氣水,可以不分風寒風熱,不分內寒外熱,先用一些藿香正氣水,然後再來分析風寒風熱,判斷使用代茶飲或中成藥。第二個作用,藿香正氣水可以非常好地解決腹瀉問題。這個腹瀉指的是傷食瀉,比如吃多了、食物壞了、過期了等引起的腹瀉。對於這種腹瀉,藿香正氣水就可以用,而且效果非常好。肚子痛是中焦脾胃出了問題,這個葯剛好具有理氣和中的作用。
藿香正氣水雖好,但應注意兩個問題:第一,一般的藿香正氣水都含有酒精,因此喝完之後不要開車,會涉及酒駕的問題。當然,也可以買到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氣水,價格會偏高一點,但在我看來同樣作用的藿香正氣水,最便宜的就是最好的。第二,藿香正氣水不能一直喝,因為它是性溫的,喝的時間過長就會化熱,比較燥,所以需要喝的時候,喝1-2天就好了,一般建議不要超過3天。
濕郁化熱推薦方:祛濕熱的三仁湯
咱們繼續講濕,如果在濕的初期沒有很好的處理,容易濕郁化熱,判斷標準可以通過看舌苔,這是非常明顯有效的方法。如果舌苔非常厚,基本上可以判斷是有濕的。再看舌苔的顏色,如果顏色偏白,基本以濕為主。如果舌苔顏色偏黃,又厚又黃,基本上以濕熱為主,就是有濕又有熱。那有人間了,如果舌苔前半部偏黃,後半部偏白,或者是後半部偏黃,前半部偏白,該怎麼判斷?這是上焦以熱為主,下焦以濕為主。或者反過來上焦以濕為主,下焦以熱為主。所以當你看舌頭的時候,可以通過舌苔來判斷是否有濕。
如果出現了濕郁化熱的情況,該怎麼辦?給大家提供一個代茶飲——[炒杏仁8克,白蔻仁10克,薏苡仁30克,竹葉10克,通草3克,代茶飲]。
這個方子來自《溫病條辨》當中的三仁湯,《溫病條辨》是清代名醫吳鞠通所著,我只是把三仁湯原方當中的五味葯拿出來,並沒有全用。這款代茶飲的作用是清利濕熱、宣暢氣機。
「三仁」分別是杏仁、白蔻仁和薏苡仁。杏仁,降肺氣、宜降氣機,體內有濕瘀時,通過杏仁打開體內的上下氣機通道,讓氣機能夠自由出入,讓體內的濕瘀能通過通道排出。白蔻仁和薏苡仁,都有健脾利濕的作用。竹葉歸心經,它可以清心火,來化解濕瘀所化的熱。最後的通草顧名思義,它的作用是流通。當化完濕之後,必須讓濕邪有一個能夠排出體外的通路,所以用了通草。
有同學問,因為體內濕邪很大,所以有很多大夫、專家推薦薏仁紅豆湯食療,但是喝了很多次之後,濕邪依然沒有去掉,這是為什麼呢?薏仁紅豆湯的確是可以祛濕的,作為食療,應該在一定的時間內見效才對,但如果一直都不見效,那麼肯定是有問題的。紅豆和薏米都是在化濕,但是化了濕之後的通路在哪兒?它沒有留出通路。如果能在薏仁紅豆湯中加一點通草的話,也許效果馬上就出來了。用藥很多時候,效果的關鍵可能在於點睛的那一兩味葯,當你做了一點小小的調整,也許整個方子馬上就不同了。
END


TAG:悟空說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