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全國僅有的一人兩廟,三國名將張飛廟,身葬閬中,頭葬雲陽

全國僅有的一人兩廟,三國名將張飛廟,身葬閬中,頭葬雲陽

漢桓侯祠,俗稱閬中張飛廟,位於四川省閬中市古城區西街59號,是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的祠廟。因張飛死後追謚為桓侯,故名。唐時叫"張侯祠",明代稱"雄威廟",清代以來才叫 "桓侯祠"。

張飛,字翼德,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一。東漢末年從劉備起兵,劉備定益州稱帝後,封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棣校尉,任巴西太守,鎮守閬中。公元221年,張飛被部將范疆、張達所殺,相傳身葬於閬中,被追謚為桓侯,閬人慕張忠勇,於墓前建闕立廟,以禮祀之。

張飛鎮守閬中達7年,他保境安民,大敗張郃。張飛死後謚為桓侯,葬於閬中,「鄉人慕其忠勇,於墓前建闕立廟,以禮祀之。」歷時一千七百餘年。張飛死後即建起桓侯祠,雖遭兵火毀壞,但累毀累建,「土宇幾更,墓田如故」。明代典膳黎重,在墓冢四周築圍牆47丈。此後還有多次續修。

跨進大門,立於眼前的是明代所建敵萬樓,樓高10餘米,重檐歇山式屋頂,四瓣鑲成的梅花方形柱,翹角連雲,氣勢不凡,構造精緻,別具匠心。檐下巨大匾額上楷書「靈庥舄奕」、「萬夫莫敵」、「虎臣良牧」等,正映照了《三國志》中對張飛「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的評價,表明此樓是為紀念張飛有力敵萬夫之勇而建的創意。

穿過敵萬樓後三十多米的小廣場,面闊五間、寬22米的大殿矗立在兩米高的石砌台基之上,氣勢雄偉。據說這座大殿始建於蜀漢,清道光22年重建,是祭拜張飛的主要殿堂。殿內正中塑有二米多高的張飛文像,這是清嘉慶年間追封張飛為「桓侯大帝」的冠冕座像。張飛頭戴冕旒,手捧玉笏,端坐於神龕之內,豎眉瞠目,不怒而威。

據傳張飛在閬中被部將范疆張達暗害後,二人取其首級投奔東吳,行至雲陽,聞說吳蜀講和,便將其首級拋棄江中,為一漁翁捕魚時打撈上岸,埋葬于飛鳳山麓,世人在此立廟紀念,故有張飛「頭在雲陽,身在閬中」之說。

雲陽張飛廟,又名張桓侯廟,現位於雲陽盤石鎮龍寶村獅子岩下,係為紀念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而修建。張飛廟原址為雲陽老縣城對岸飛鳳山,始建於蜀漢末期,後經宋、元、明、清歷代擴建,已有1700多年歷史。因三峽工程建設,作為庫區唯一遠距離整體搬遷的文物單位,於2002年10月8日閉館拆遷,溯江而上32公里,搬遷至現址,2003年7月19日「搬舊如舊」的新張飛廟正式開館。

搬建後的張飛廟與雲陽新縣城隔江相望,相映增輝。老縣城已沉入30公里外江底。

張飛廟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山、坐岩、臨江,山水園林與廟祠建築渾然一體,相互襯托。廟外黃桷梯道、石橋澗流、瀑潭藤蘿、臨溪茅亭、峻岩古木等景場,秀美清幽。廟內結義樓、書畫廊、正殿、助風閣、望雲軒、杜鵑亭、聽濤亭等古建築,布局嚴謹、層迭錯落,既有北方建築雄奇的氣度,又有南方建築俊秀的質韻。

踏上陡峭台階走上二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雕塑面江而立,三人神態栩栩如生,背後桃花掩映,給人意氣風發之感覺。

三樓大殿當中為張飛銅像,此前泥塑無法整體遷移, 雕塑家仿照原樣,雕刻成張飛青銅座像。銅像若有所思,彷彿正在為蜀漢江山、百姓安樂遐思。銅像上面,懸掛了「力扶漢鼎」的牌匾。銅像前,遊客多將紅布結繫到銅像前的欄杆上,祈求平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上之殤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美10座古橋,你喜歡哪座?每座都有講不完的故事
小霸王學習機,一個時代的記憶,當年擁有它的都是土豪

TAG:墨上之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