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逐字稿:我們該怎樣理解職業規劃?

逐字稿:我們該怎樣理解職業規劃?

夜 白 鹿 第 三 十 八 篇 原 創

各位頭馬的朋友,晚上好。謝謝主辦方邀請我來參加活動。你們這個環節叫「大咖分享」,分享我很樂意,大咖不敢當。

因為我覺得,願意來參加頭馬演講俱樂部的人,都是很有膽識和思想的人,相比於你們,我的演講水平絕對是有夠爛的,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做一個諮詢師的原因。

基於我對自己的了解,和對職業規劃的一個原則分析,我給自己設置了一個合適的場景。一會兒講到這個原則的時候,我再給大家剖析一下自己這個案例。

今天呢,我想借這個機會,一邊分享,一邊和大家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我們是怎樣理解職業規劃的」

(第一次互動)

現在,我想問一下在場的各位,聽說過「職業規劃」的請舉下手。更進一步說,了解過職業規劃,甚至做過職業規劃諮詢,或者上過這個方面課程的朋友,請舉下手。(請舉手的朋友分享一下,從什麼地方知道,又為什麼要去研究或者諮詢的)

我想大家思考一下,職業規划到底包含什麼內容,解決什麼問題。是薪水的設計,還是職位升遷的設計?大家所理解的規劃,是不是這樣的呢?

我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在諮詢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一些情況:

有的朋友,有幾份工作擺在面前,不知道該怎麼選;

有的朋友,畢業兩年了,換了將近十份工作,還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非常迷茫;

還有朋友,工作十多年了,結果公司面臨改革,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也有朋友,是一個媽媽,對於工作時間和家庭時間該如何安排,不知所措,很是焦慮。

你們自己,或者身邊的朋友,應該或多或少,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吧?所有這些情況,很容易導致一個問題,就是情緒的焦慮或抑鬱。

而如果想要做好這個規劃,重要的就是能夠更加理性全面地分析職業這件事情,而當我們在情緒中的時候,是很難理性思考問題的,因為我們掌管理性和情緒的大腦在打架。

所以諮詢可以起到什麼作用呢?借用一個專業理性的大腦幫你梳理,還可以幫你平復情緒。

我有很多客戶,在諮詢完後,情緒平復了,回去後,他們的工作並未做任何的改變和調整,但是整個工作狀態就不一樣了,他們的職業問題,就像完全消失了一樣。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消失了,而通常是因為我們加入了一個思考的維度,就把它解決了,所有的衝突就沒有了。

當我做的諮詢越多,我越願意把這個諮詢叫做生涯諮詢,而不是職業諮詢。

生涯是比職業更寬的一個範圍,因為我們的職業,並不能完全脫離我們的生活,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是時時刻刻在互相影響的。

當我去了解國內外有關生涯規劃理論的發展的時候,我發現這個理論本身也一直在與時俱進,因為我們的整個生活環境和職場環境都在變。

我試著去確認中間一些不變的原則,然後把我之前學的理論,重新排列組合,加入新的理解。

所以今天我用一種比較直觀易懂的方式,把一個我們可能都思考過,但不一定總結過的東西梳理出來,這也就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一個重點:職業規劃的維度問題。

我簡單把它表示為,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橫向,是我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的當下各個要素,縱向,是這些要素在不同時間段的不同變化。

從橫向上,我們需要了解的東西,可以總結為:認識自己,了解職業。

首先,認識自己,要認識些什麼呢?你的興趣是什麼,能力如何,價值觀是什麼。我常常聽人說:我都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第二次互動)

你們在座有這樣的情況嗎?對這幾個方面都挺有疑問的,或者有相反的,從這幾個方面來看,認為對自己很了解的朋友請舉下手。(恭喜你,你是被上帝眷顧的人。)

其實呢,在我做過的這麼多諮詢里,可以這麼說,能夠很清楚知道自己這幾個部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那了解了自己之後呢,我們要了解職業世界是怎樣的。職業有什麼需要了解的呢?工作性質,職責,和回報是怎樣。

這些到哪裡去知道呢?招聘網站,師兄師姐,前輩,在行專家,都可以問。就是搜集信息的一個過程。

為什麼要了解這些方面?我們來看一下,大致來說,他們有這樣一個對應關係。你的興趣,對應了工作性質,能力對應職責要求,價值觀對應回報。

這樣,你才能更清楚自己是否適合這個工作,能從中學到什麼,能否勝任,做起來有多大的難度,又能得到什麼,是不是你想要的。

GIF

實對職業世界的了解,不單單指這一個方面,這裡呢,因為時間的關係,也便於大家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我提取了中間一些重點給你們分析一下。

這裡面的每一個部分拆開來,都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包括分析能力的幾個層級,針對不同層級的各種策略。

那今天為了讓大家有更直觀的感受,我讓小夥伴給大家發了一個測試的鏈接,不知道你們對解讀的結果有何感想,我們今天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個測試叫做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想到的興趣都是指興趣愛好,比如音樂、美術、書法等等,但我們這裡講的是職業興趣,是按照工作的不同性質來對應我們的興趣類別,大家看看這張圖,對應自己的測試結果來看一下。

大家可以特別注意一下,在對角線上的兩種興趣,是比較隊里的,比如C和A,一個喜歡創新,一個完全不喜歡變化,那現場有人在這樣的對立線上嗎?(有SAC,現場講解)

我常常跟客戶講,這些所有的測試,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為什麼呢?

首先,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做測試的時候,有沒有在選擇答案的時候模稜兩可,因為你可以並未從這方面思考和觀察過自己,所以你也不知道哪個選項是準確的。

這樣測出來的結果,本身就會有偏差。

所以我們一般在諮詢時,會配合非正式測試,就是很多問題,通過你的回答,和這個對應,來幫助你分析自己,這兩個結合之後,才能得出一個更精確的結果。

以上呢,是有關職業興趣的部分,另外,有關能力這部分,有更為複雜的分析和策略,時間的關係,今天就不能詳述了。

這裡重點講一下價值觀,這個詞聽著很熟,但真讓你解釋起來,可能很多人無法說清楚。

我想用一句話做個概括,就是幾件事情在你心中的重要性排序。你認為什麼最重要,比如有人認為美比智慧重要,有人認為挑戰比穩定重要,這些都沒有錯,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嘛。

你有沒有好奇,為什麼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來了解自己,來分析自己和職業的對應關係呢?

那我們來看一下下面這張圖,表示什麼意思。

GIF

代表,我們的興趣、能力、價值觀,是互相影響的。

有興趣,可能會去嘗試,就會帶來能力的提升,能力提升後,價值感得到滿足,興趣也變得越大,這樣輪子就轉起來了,就是正循環。

那如果出現錯誤了呢?那就是反循環,進入下降階段,慢慢就停止轉動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興趣代表了我們是否喜歡一個工作,能力決定了我們能否勝任它,而價值觀決定了我們在這份工作上能做多久。

如果目前我們的工作出現了問題,那一定是在某個方面卡住了,讓這個輪子轉不起來了,

這樣看,我們的這幾個因素都會變化對不對?我們就要講到另外一個維度,就是縱向的維度。

剛才我們講了,我們的這幾個考慮因素,在時間軸上會產生變化。

比如你剛開始做一個工作的時候,能力比較弱,知識儲備也不夠,如果認真工作努力學習,能力和知識自然而然會產生變化,得到提高。

那興趣呢?興趣會不會變化?

我開頭的時候說過,我會給大家剖析我的案例,現在我就從興趣這個方面來剖析一下。

我以前是個理科生,第一次做完這個測試的時候,我很篤定地認為我的興趣是RIS。

我喜歡手工,我可以做一天的縫紉,可以安靜地做蛋糕,還可以拆電腦機箱,拆收音機,甚至拆了我家的爐灶把它擦乾淨,我一直是這樣的,所以我對R類很感興趣

I呢?我從小是數學課代表,特別喜歡做數學題,我現在都還記得小時候解數學題帶給我的愉悅感,喜歡研究事物背後的邏輯。

S呢?我喜歡幫助人,為別人服務。

這三個方面是我很確定的部分。但是,剛才我們說過,處在對角線上的兩個興趣,是互相矛盾的,而我呢?R和S,正是這樣的對角線上,在做這個測試之前,其實我就已經發現了自己這個矛盾,而做完後我更明確了,但名沒有答案,百思不得其解。

一直到後來,我遇到了一個來訪者,突然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得到了解答。

這個來訪者是個20多歲的小夥子,之前是個程序員,和我一樣。他之所以來找我諮詢,是因為他想換工作,去做產品經理,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

他的興趣測試結果和我一樣,而他的疑惑在於,第一,新技術的出來並不會讓他很興奮。第二,作為一個程序員很少和人交流,而他是個很喜歡溝通的人,這讓他很抓狂。

而他之所以會選擇程序員這個工作,主要是源於他父親是個很厲害的工程師,從小教他,使他在這方面強與別人。

而我呢?我父親是電工,我從小跟隨他在汽修廠長大。

所以我們發現,我們對這個興趣的提升,根本是源於有個很好的老師教我們,然後從能力提升的角度切入進去學習,使這個輪子轉了起來,並不是源於自己本身的興趣。

理解之後,我們不斷在生活中更多觀察自己,不再違背自己的意願去順應別人的眼光,更多去向內關注,做什麼事情會更讓我自己由衷地開心。

後來,我沒有用測試,卻重新理解確認了自己的興趣維度,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興趣產生了變化。這是經過思考和實踐確認的。

另外一個方面,價值觀,也是同樣的情形。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還年輕力壯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自己身體沒問題,你說,這個時候不注重健康嗎?當然不是,你問任何一個人,身體健康重不重要?連8歲的小孩都可能會告訴你很重要,沒有健康其他什麼都沒用。

但嘴上說重要,身體卻很誠實,想熬夜還是繼續熬夜,懶得鍛煉還是照樣睡懶覺。這個重要並不是真實的行動,而只是一個理論數值。

而隨著年齡增加,身體出現不適,身邊人紛紛開始生病,我們也越來越關注「健康」這個詞,這個詞在我們心目中的重要性開始提升,早睡早起,跑步健身,這個價值觀的順序真正改變了。

這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的事情多了,很多事情也發生了變化,從這個馬斯洛需求圖來看,我們在不同階段的時候,需求是不一樣的。而另外一方面,我們的角色的變化也會引起價值觀的改變,比如單身的時候,到結婚,到為人父母,身份變了,責任變了。

這樣分析這三個方面,你會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自己的變化是不言而喻的。

這就帶來了職業規劃的第三個原理,就是我們和職業之間的一個互動。

工作的本質,是交換,是你和這個世界互動的方式,是你用自己的能力付出,去換取別人的勞動成果,是你為這個世界提供的價值,和別人提供的價值之間的一個交換。

工資、金錢,只是中間的一個介質。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白的一點。

既然是交換,你就要問自己,我能為別人提供什麼?想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有哪些選擇?對不對?這是我們衡量雙方是否匹配的一個標誌。

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應該能夠理解一件事情,就是如果你想擁有更好的外在,就要先提升自己,使自己有能力去換取更好的想要的。

當然,這個更好的概念,又有很多維度。

是更好的情緒管理能力,還是更好的編程能力,包括眼光,把握機會的能力,更豐富的閱歷,這些都是可能的,不要用外面世界的統一標準來束縛自己,這一切不是別人給你的,而是你自己去主動獲取的。

這樣一來,你可能會發現另外一種可能,就是設計你自己的人生。把人生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這些,就是我們今天分享的一個總結。

在做職業規劃的時候,我們要橫向考慮各個因素,也要縱向考慮這些因素在時間軸上的變化。

總體來說說,先認識自己,再了解工作,最後,在時間軸上考慮這些因素的變化,學會用進步的心態,來調整自己和工作之間的關係,進行自己和職業之間的一個互動。

這個,才是職業規劃的核心考慮步驟,謝謝大家的聆聽,現在有什麼疑問,可以現場來交流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白鹿 的精彩文章:

TAG:夜白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