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進入課堂前,你在想些什麼

進入課堂前,你在想些什麼

思於課前——基於生態的視角

Si yu keqian——jiyu shengtai de shijiao

八年前,生態課堂應該是一個很火的詞,一些地方都在大立課題,大力研究。不過,從生態的視角來理解課堂,或許會讓我們有一些新的、並能保持持久的認識與思索。

生態課堂是「課堂中師、生、環境各要素之間和諧共長、動態平衡的樣態」。

范國睿在《教育生態學》一書中指出:由於教育生態系統及其與周圍環境要素之間的關係,以及教育生態系統內部的各種環境要素與作為教育生態主體的人(尤其是學生)之間的關係也十分複雜,所以,教育生態學自產生以來,尚未形成統一的、科學的體系;但對一些現實的教育問題的生態學研究,應當遵循生態學的基本精神:系統、平衡、聯繫

下面就這三個生態課堂研究的基本精神,說說我們在進入課堂前,需要去想清楚或者要去思考的一些東西。當然,這裡僅局限於生態的視角。

系統

系統首先是基於一定的時空環境而存在的,而所謂環境,是指相對並相關於某項中心事物的周圍事物。那麼,課堂的中心事物或者說教育主體是什麼呢?老師還是學生?

郭思樂在《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中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他說:現在有一種說法,叫做教學過程的雙主體論。理由是,所謂一個行為或動作的主體,是指動作發出者。學習是學生的事情,當然是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學的動作發出者是教師,應以教師為主體。郭思樂認為這個說法值得探討。

書名:教育走向生本

原價:18.00元

作者:郭思樂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6-01

他認為:首先,從語義上說,說一個事物雙主體,同說這個事物沒有主體幾乎是一樣的;其次,從系統論來說,把教學分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部分,並進而複合起來說是教學過程的雙主體,就把系統僅僅看成是部分之和,這忽視了系統的有機性。第三,從語用學來說,雙主體寓意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在活動並完全等價,這不僅是一種無效語言,似乎對教學發生的內涵理解還是不妥帖的。第四,從教育學來說,教與學是不可分的,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生產過程是在學生身上發生的。(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

蘇格拉底比喻教學是「產婆術」。在這個生產過程中,產婆和孕婦,誰是主體?

同樣,我在2016年聽南師大陳佑清教授的講座時,他從哲學的角度分析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存在的矛盾與不合理。課堂中的師生關係是需要去深入思考的,我們不能隨便相信並相傳那些看上去很美、聽上去很有理、仔細一想卻是垃圾的話語——不過,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就是「仔細一想」!

平衡

平衡,這裡是指一種從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動態平衡。從學生的學習成長來說,平衡意味著一種習得,不平衡是一種學習狀態。作為生態課堂上的教師,是為了讓學生「平衡」,還是讓學生「不平衡」?又應該通過那些具體的方法來實現?這些問題,我們要去思考。

聯繫

生態學認為:生態因子之間的聯繫是多樣的,包括物質的、能量的和信息的。生物鏈是這些聯繫最顯著的表現。據文字記載,最早揭示生物鏈的描述來自中國的西漢,類似於這麼一句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美國青年科學家林德曼經過三年的生態學研究,發表了《生態學中的營養動態方向》,文中提出了食物鏈,而該文的啟發也是來自中國的哲學諺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那麼在課堂上,是否也存在這樣的鏈條:能量鏈、信息鏈?

生態鏈越複雜,聯繫越多,便越能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那麼在課堂上,如何使各因子之間發生更多的聯繫便是提高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途徑了。

生態一詞的含義是多樣的,從我國古代對生態的理解來看,生態既是指一切生物的生理特性、生活習性和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係。同時蘊含美好和生動的意態。

比如南朝梁簡文帝《箏賦》:「丹荑成葉,翠陰如黛。佳人采掇,動容生態。」

再如明劉基《解語花?詠柳》詞:「依依旎旎、嫋嫋娟娟,生態真無比。」

或許,這更趨向於我們生態課堂所最求的境界。套用一句廣告語:自然的、自由的……「生態課堂,應是課堂的本真狀態,去除雕飾作秀、強調真實自然,追求和諧融洽、師生情感交融,才智共生互贏,並有尊嚴而自信地生活在課堂上。」也就是追求那種生理上的自然從容和心理上的自由開放。這樣的生態,才會使課堂更精彩。

如何進入課堂生態?是不是教師走進了教室,也就走入了課堂教學?

不是的。在美國學者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學心靈》一書中,提到不好的老師都有一個樣子,「他們說的話在他們面前漂浮,就像卡通書中氣泡框里的話一樣。」這樣的教師,是隔離在課堂生態之外的。按經典的理解,教育就是試圖從自我內部「引出」智慧內核,只有這種智慧內核,才有力量抵制謬誤,用真理啟迪生命。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斷言:「在自然的一切作為裡面,發展都是從內發生的。

日本心理學家春山茂雄甚至認為,人存在祖先腦,即右腦,只要促進右腦的活動,就能獲得祖先的50萬年的內存,採取一種最合理的方式行事。在《教學勇氣》一書中,帕克?帕爾默提出教學中必須面對的兩中最難對付的真相。第一個真相是,除非教師把教學與學生的生命內部的鮮活內核聯繫起來,否則永遠不會」發生」教學。第二個真相更讓人恐懼,只有我們教師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我們才有資格說教師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之中。

教師的內心是使我們的生命鮮活的核心,而使生命鮮活又是無愧於教育這個詞、並是真正教育所強調和召喚的。張文質說,好教師就是在課堂上顯得比平時更漂亮的人。這是因為他不僅喚醒了自己鮮活的內心,而且已經進入了學生的課堂生態。

教師如何進入課堂,這是我們當下都需要考慮和去實踐解決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勤地理 的精彩文章:

TAG:德勤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