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民營航天公司把展台開到范堡羅去了,是忽悠還是靠譜?

中國民營航天公司把展台開到范堡羅去了,是忽悠還是靠譜?

7月16日,兩年一度的世界最頂級航空航天博覽會 - 英國范堡羅航展拉開大幕。今年的展會出現了以零壹空間為代表的中國民營航天企業的身影。這家企業今年5月剛剛進行了國內民營航天企業的首次火箭飛行試驗,並計劃在年內發射首顆衛星,再爭一項國內第一!

今年5月,零壹空間研製的OS-X火箭點火升空

他們的出現,給展會帶來了一陣清風,但也引發了一些質疑。民營航天企業口中的宏圖大略,究竟是充滿機會的風口,還是圈錢圈地的忽悠?

今天,我們就從機遇、需求、成本和瓶頸這幾個角度,簡單分享一些想法,期望能幫助有意投資或者投身民營航天的朋友做出判斷。

機遇

「白菜化」的航天技術

說起民營航天,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馬斯克創立的SpaceX(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這家企業不但已經常態化開展商業航天發射任務,而且旗下已經擁有目前全世界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 - 獵鷹重型。這款火箭能夠將超過60噸重的物體送入環繞地球飛行軌道,其運載能力幾乎是第二名的2倍。

獵鷹重型火箭

馬斯克的獵鷹系列火箭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很大程度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巨人」正是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美國「航天國家隊」,甚至還包括向美國轉移了不少技術的前蘇聯航天研究機構。過去幾十年,這些機構在急於打贏冷戰的國家全力支持下取得了豐碩成果,實現了包括登月、太空梭在內的壯舉。

這些技術看似雄偉,背後卻是天價成本。據統計,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僅僅進行了6次月面著陸,卻耗費了美國全部科研經費的20%,其中僅僅研製發射登月飛船的土星5號巨型火箭的支出就足夠買下整個美國海軍。顯然,這樣的「燒錢」方式是無法持續的,因此冷戰結束前後,「國家隊」封存了大量的科技產品。

土星5號能夠將140噸的物體送入太空,是現今最強火箭獵鷹重型的2倍多,而成本卻是天價,上世紀80年代以後就不再使用

然而,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場不期而至的「白菜化」變革悄然揭幕,那就是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根據摩爾定律,單位支出能買到的計算能力,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規律作用在航天領域,就是原本「國家隊」才有能力進行的複雜計算,現在小型機構甚至個人都可以完成。因此,火箭和衛星可以變得更可靠、更簡單、更輕巧,一些以往不大可能實現的目標,如今已經變得切合實際。

登月宇航員說,自己一小步,是人類一大步。然而如今大家用來閱讀這篇文章的手機,就已經有資格議論這一大步 - 它的計算能力,已經可以滿足阿波羅登月項目的全部需求!

例如,馬斯克研製獵鷹火箭時,為了控制成本和時間,使用了比較成熟但推力指標不十分突出的發動機;而獵鷹重型火箭起飛重量高達1421噸,因此需要多達27台發動機才能起飛。

在以往,這種使用多台發動機的設計是不受推崇的,因為只要其中有一台異常,整個發射就很可能功虧一簣。蘇聯就因為採用類似設計的N1巨型火箭屢射屢敗,不得不將載人登月的頭籌拱手讓於美國。

造型個性的蘇聯N1火箭,它需要30台發動機同時工作才能起飛,而相比之下美國土星5號只需要5台。發動機數量越多,出現問題的概率就越大,但如果每台發動機都足夠可靠,數量多也不算問題。只是在上世紀6、70年代,這種美好願望是不現實的

然而時過境遷,馬斯克依靠總結經驗和藉助信息技術開展設計,顯著提高了每台發動機的可靠性,同時也改進了控制方案,做到即便個別發動機故障也不會影響整體任務。獵鷹重型火箭的成功試射表明,馬斯克的構想是完全可行的。

在中國,航天技術「白菜化」的趨勢也在發生。以零壹空間今年5月發射的OS-X火箭為例,上面就出現了減阻桿、箭上設備通過wifi通信、低成本燃料、大氣層內機動飛行、控制設備瘦身等「黑科技」。以往,它們都是中國航天「國家隊」的專利,但隨著軍民融合的深入,一部分技術被轉讓到了民營航天領域,與後者出色的計算與應用能力結合,為客戶提供前所未有的解決方案。

「你出錢,我提供實驗室」也是商業航天的一種業務模式。OS-X是一款定位為科研試驗平台的火箭,可以根據客戶需要搭載不同類型的載荷,開展大氣層內高速飛行以及部分太空飛行試驗

零壹空間計劃在今年底使用另一款產品OS-M火箭完成衛星發射任務

得益於航天技術「白菜化」,目前將1公斤重量發射入軌的成本只有1萬美元左右(不到10萬元人民幣)。很顯然,稍微有些實力的機構、企業甚至個人都可以藉此參與到航天中來,從而徹底打開了人們探索和利用太空的腦洞。

市場

「批發化」的火箭衛星需求

「白菜化」之後的航天技術,有什麼用呢?

舉個例子。2014年3月8日,馬來西亞航空MH370航班在從吉隆坡飛往北京途中神秘失蹤,其主體下落至今仍然是一個謎。那次事件以後,世界範圍內加強民用航班監控的呼聲日漸高漲。目前人們主要通過地面接收機接收航班發出的ADS-B信號來實時監控後者高度、速度、航向、位置等信息。這一信號只能直線傳播,因此當飛機位於大洋、沙漠、山區等偏遠地區時,就有可能因為飛出接收站視線範圍而無法被監控。

如果把接收機安裝在飛機上方的幾百公里處的衛星裡面,然後一大群衛星組成一個覆蓋全球的監控網路,那麼飛機將無處藏身。美國加拿大合資的Aireon公司與全球著名的低軌衛星通信公司銥星合作,已經開始將ADS-B接收機裝上銥星用於監控客機,目前試驗進展良好,整套系統有望在年內開始運行。

Aireon提供的星載ADS-B系統示意圖

這類太空ADS-B接收機的重量可以控制在幾公斤範圍內,因此很容易就能夠安裝到銥星上面。銥星的主業是通信,而現在居然能夠兼職監控客機,獲取更多收入!這就是航天「白菜化」的力量。

民航監控只是一個例子。對地觀測也值得一提。我國多方出資研製的吉林一號商用遙感衛星,對地觀測解析度優於1米,已經與冷戰時代的專業偵察衛星相當,而重量只有幾十到幾百千克不等,是後者的1/10。完整的吉林一號系統由138顆衛星組成,可以10分鐘為間隔獲取全球任何地點的圖像,為國土普查、環境和天氣監測、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森林消防等多項應用提供前所未有的強大支持。

吉林一號拍攝的機場、北京南站。只要不是敏感目標,世界各地的衛星圖像都可以買到

除了通信、航班監控、對地觀測,衛星還有可能開展製藥、冶煉、科學觀測、地球環境監控甚至科普等多種任務。可以說,發射衛星這門業務,已經像開張的菜場一樣,熱鬧起來了。

今年兩會期間,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型號總設計師胡勝雲代表表示,「未來幾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達到三五百億元問題不大。」

由我國中學生參與研製、以科普實驗和教育為主要用途的八一小衛星

可問題來了,期望發射衛星的人不少,但火箭的排期好像不太令人滿意。僅僅SpaceX一家,目前已經排滿了至少未來1 - 2年的發射任務。為什麼不能多安排一些發射及時滿足大家需求呢?

關鍵

市場需要「快遞小哥」

撇開SpaceX這條攪動市場的「大鯰魚」,目前在全球範圍內,航天「國家隊」仍然是發射的主力,民營航天企業處於起步階段。

無論美國、歐洲、俄羅斯、中國……「國家隊」都有共同的特點:1、需要承擔大量最尖端航天技術的研發和關鍵性的發射任務,例如對地球和月球以外天體開展探測、研究全新航天動力、建造發射空間站核心艙段等;2、受冷戰慣性影響,所使用的火箭商業化程度較低、成本較高、準備時間長,一年進行2、30次發射已經接近極限;3、機構在運作上受體制限制,難以靈活地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

美國波音、洛馬等「國家隊」成員研製的火箭,每次發射報價高達幾億美元

2018年,中國航天「國家隊」計划進行36次發射,同比增加125%(2017年16次),這已經接近當前能力極限,很難勻出精力進行其它發射了

如果用日常生活中的場景來類比,那麼航天「國家隊」類似於國家郵政,擁有強大可靠的運力,特別適合執行重大任務,但從運作機制到軟硬體設備,這樣的隊伍並不完全適合在平日里幫大家送快遞的(至少目前如此)。就像快遞業務是隨時隨地走街串巷的小哥和三輪車的強項一樣,那些時效性強、重量小、數量多的衛星發射任務,更適合由「短平快」的民營企業完成。

而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性能甚至強於「國家隊」產品,目前每次發射報價只有約5千萬美元,而且未來將不斷降低

今年5月零壹空間發射的OS-X火箭,頭部攜帶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某單位委託搭載的試驗裝置。類似合作,雙方從首次接觸到完成發射,周期可以控制在10個月之內,非常靈活快捷

因此,包括零壹空間在內的不少民營航天企業,都喊出了類似「航天技術平民化」的口號,期望通過技術革新和規模化製造,在保證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航天成本、提高發射頻次,讓火箭就像地面與天空之間的快遞小哥一樣,為最廣泛的機構、企業和民眾服務。

挑戰

民營航天的火箭

需要「燃料」和「點火裝置」

民營航天看起來前景廣闊,然而也像其它領域一樣,需要克服困難戰勝一些挑戰,而這正是外部扶持的必要性。

例如人才方面,一個相關專業畢業生一般至少工作3、5年之後,才能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人員。然而我國院校長期以來以「國家隊」需求為主導,人才數量和培養方式與民營航天企業的需求都有一定距離,而即便現在就做出調整,也還需要若干年才能顯現出效果。目前民營航天已經處於發力階段,人的問題該怎樣解決?只能與「國家隊」爭搶,還是可以另闢蹊徑?值得探索。

北理工學生在零壹空間參觀

市場方面,如前面所述,不少企業機構已經認識到商業航天的巨大應用潛力,但這種認知還不夠普及,絕大多數普通人沒有意識到,即便就是公司跨地區直播年會、一座城市監控幾天的天氣或者環境變化、一所中學開展一次科普教育……都可以租用甚至購買航天資源。沒有認知,就沒有訂單。

然而,認知不是靠空談建立起來的,必須拿出實證;而成功的實證,將能夠吸引更多參與者,通過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成本,實現良性循環 - 因此,啟動性的實證非常重要,市場需要儘可能多願意吃螃蟹的人。

此外,在技術的獲取和轉讓、發射流程、場地使用等方面,也都有可以提高的空間,需要逐一落實。

資料:我國長征5號運載火箭

結語

一個理想的可投資領域,一般都具備良好的市場前景、可控的成本、但同時也有相當挑戰(挑戰能幫助投資的價值實現最大化)。無疑,航天市場是符合這些標準的,因此應當讓更多人知道,這是一個值得關注和投資的領域

當然,就像其它任何行業一樣,可以投資和參與,不代表裡面不存在投機、圈錢、不務正業之類的「旁門左道」甚至「歪門邪道」,對此參與者一樣應該保持警醒。

中國民營航天企業在世界展會上亮相,好事。期望看到更多。

利益相關

零壹空間為本文提供了部分資料

除此以外雙方無利益交換

文章配圖來自零壹空間、網路資料和小語原創

【航空物語文章回顧】

民航局發證!等了兩年,A350客機終於要來了~

羅羅CEO談與中國大飛機項目合作:願為CR929提供擁有最新成熟技術、兼顧性能與可靠性的動力解決方案

中國民航班機,曾經迷航迫降廢棄機場……

剛剛,又一架C919離家出走了

最近「媒體老師」火了。聽說跑航空新聞,出門就是頭等艙、豪華酒店?

推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物語 的精彩文章:

什麼?你的當班飛行員,居然沉迷電玩!

TAG:航空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