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騎行甘肅之河西走廊

騎行甘肅之河西走廊

各位,久等了,接上一篇

從現在開始

我們將進入大名鼎鼎的河西走廊地區

曾經

民族遷徙、中西貿易、人類戰爭均在這裡上演

從天祝縣出來前往古浪縣

沒多久烏鞘嶺便橫亘在眼前

這裡便是河西走廊東端的入口

雖然現在有烏鞘嶺隧道

但是不上山不是我性格

依舊沿著廢棄的國道爬到烏鞘嶺

烏鞘嶺雖然不高

但是群山起伏不定

它阻隔了來自太平洋的最後一絲水汽

造就了乾旱少雨的河西走廊

從舊國道上山沿途便是明漢長城遺址

完全沒有任何修飾

靜悄悄的屹立在那裡

自從國道改道

它便難以再向人們展現它的英姿

天祝縣以白氂牛著稱

有說法提到青海湖一帶的白氂牛便是從天祝過去的

捨棄隧道爬上烏鞘嶺

雖然辛苦

但是旅行本就是用辛苦換來更多的故事

下了烏鞘嶺一路下坡便來到了古浪縣

修整一晚

第二天繼續出發前往武威

但是在去武威之前必須繞道進山前往天梯山石窟

曾經為了在此修建水庫

搬走了絕大多數塑像

剩下不多的被人工保護了起來

在石窟外圍修建了一條防水牆

北涼國君沮渠蒙遜主持開鑿了天梯山石窟

後來北魏滅北涼

眾多涼州僧人被遷往中原

涼州高僧曇曜主持開始了雲岡石窟的開鑿

繼雲岡石窟之後

龍門石窟開始開鑿

此兩者皆受到涼州造像藝術的影響

逃往涼州以西的僧人又直接影響到了莫高窟的造像藝術

因此,天梯山石窟也被稱為「石窟鼻祖」

看完天梯山石窟

折回至武威市區

武威,漢武帝取武功軍威之意

是漢武帝通西域之後所設河西四郡中最東端的城市

古代也稱「涼州」

十六國時期

多個政權建都這裡

造就了此地豐富的歷史文化

雷台漢墓彰顯著漢朝時期卓越的青銅鑄造技術

出土於其中的「馬超龍雀」就是當時青銅鑄造技術的代表

並一舉拿下中國旅遊標誌的榮譽

人們俗稱其為「馬踏飛燕」

清朝學者張澍於涼州清應寺發現「涼州碑」

無意間敲開了西夏的歷史大門

最令世人震驚的是西夏所創造出來的西夏文

其書寫和辨認的複雜程度超乎想像

藏人領袖薩班與蒙古人領袖闊端於涼州進行會談

敲定青藏高原與中國其他地區統一於一個政府之下管理

鳩摩羅什東來

於涼州宣揚佛教

並於西安進行大規模譯經

創造了今天人們掛在嘴邊的未來、苦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諸多詞語短句

在當今武威鳩摩羅什寺依舊供奉著鳩摩羅什舌舍利

十六國時期中原戰火紛飛

俗語稱「秦中川,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

也就在此時中原人大量逃往河西地區

同時為河西帶來了儒教文化

規模宏大的文廟至今屹立在武威市區

訴說著此地與儒教文化的淵源

一塊塊匾額彰顯著武威文廟的歷史地位

離開武威路過金昌

這是一個因礦產資源而興建的城市

龍首山礦床是一個世界罕見的以鎳為主的有色金屬共生礦

因此金昌也被稱為「鎳都」

離開金昌便進入張掖地區

進入張掖第一站便來到了山丹馬場

祁連山下

雪水緩緩從山谷里流淌出來

造就了亞洲第一大軍馬場

曾經烏孫、月氏、匈奴、漢為爭奪此地上演了一場場歷史大戲

今天,這裡依舊擁有肥美的草場

同時也是中國駿馬的產地之一

離開山丹馬場來到扁都口

這裡是大自然在祁連山留給人類最容易通行的峽谷

連接甘肅青海的國道 227 從這裡穿過

進入峽谷

山峰層疊

走出峽谷

河西走廊沃野千里

歷史上生活於青海地區的羌人和吐谷渾皆通過扁都口大峽谷出入河西走廊

今天的人們依舊利用這一地理通道建造屬於自己的交通系統

沿著扁都口一路下坡便來到了民樂縣

在民樂休息一晚第二天前往張掖市區

張掖,漢武帝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古代也稱「甘州」

得益於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

張掖有著豐富的濕地資源

與河西其他地方相比

張掖從來都不缺少水資源

張掖七彩丹霞聞名遐邇

當落日餘暉照耀在這裡的時候

其色彩更加豐富鮮艷

在這裡不止看到了美景

也結交了不少朋友

除了前往七彩丹霞時結識的朋友

還有在青旅結識的朋友

我們連夜暢聊

交流著自己對現狀的想法

分享著在旅途中的見聞

久久不願入眠

如果所有人能站在造物主的視角來看待每一個個體

如果所有人能把每個人當做與自己一樣的人來看待

那麼這個世界不會有那麼多的衝突與矛盾

當時聊得過於開心

以至於忘記了和部分小夥伴合影

最後只為帶妹妹旅行的秋子留下了這張合影

雖然依依不捨

但是最終還是分別

各自走上旅途

從張掖出來前往酒泉

路上結識了來自英國的史蒂文

一起結伴騎行兩天

同時又結識了台灣興叔和北京的工叔

旅行中結識不同的朋友

分享不同的故事也是一件極其開心的事情

前往酒泉的途中來到黑水國遺址

月氏和匈奴交戰

月氏敗下陣來之後舉族西遷

留在河西的部分被稱為小月氏

黑水國遺址則是小月氏在河西建立的城池

西遷的部分一直跨過西域被稱為大月氏

大月氏後來進入印度建立了印度史上偉大的貴霜帝國

人類從來都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變動的

只是人的一生太短無法直觀的感受到這一變化

酒泉,因城下有泉,泉水似酒而得名

葡萄美酒夜光杯便是對酒泉物產的真實寫照

自行車在前往酒泉的路上斷了七根輻條

不得已搭車前往酒泉

美利達專賣店老闆幫我修理了車子

同時給了不少關於騎行的建議

尤其那句「出門在外都不容易」著實讓人感動

在酒泉沒有多待

第二天便出發前往嘉峪關市

雄關漫道

嘉峪關城屹立在戈壁之上

因為種種原因

史蒂文、興叔、我在嘉峪關又遇到了一起

同住一家青旅

一起去嘉峪關城

等到日落時分拍照

當時景區已經下班

最後被景區管理人員請了出來

三人一行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第二天同行前去懸壁長城

之後便分別

興叔和史蒂文繼續出發去敦煌

而我繼續留在了嘉峪關

因為我要進祁連山一趟

帶了三天的食物和水

我便踏上了進山之旅

計劃是從嘉峪關騎車進山前往酒鋼原料廠鏡鐵山

然後從酒鋼原料廠乘火車回到嘉峪關

從嘉峪關到鏡鐵山有兩個達坂要翻

第一個埡口海拔 3200 米

第二個海拔 4000 米

第一天翻越土達坂進入山谷已經下午五點

不敢再繼續出發

找到可以紮營的地方住下來

度過了極其孤獨的一夜

手機沒有網路也沒有信號

山谷里更沒有人

那一刻「我只想立馬出去」

在沒有被孤獨感擊倒之前

唯一的辦法就是轉移注意力

用無人機拍照

然後整理照片

無論天黑與否

立馬開始睡覺

果然方法很奏效

順利的度過了山谷里的一宿

早上六點就起來吃完早飯就開始向第二個達坂挺進

山裡的雨說來就來

說走又走

從早上六點到中午十二點

冒著斷斷續續的雨

終於上到了海拔 4000 米的埡口

在埡口吃飯拍照

預計停留了兩個多小時

風吹過來

身體瑟瑟發抖

手套擰乾繼續戴上

最艱辛的時刻往往沒有照片

因為那時候已經顧不上拍照了

每一張驚艷的照片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但是回頭再看著這一張張照片的時候

一切辛苦又都是值得的

下午五點左右到達鏡鐵山

剛好趕上下班的火車

四塊錢便能回到嘉峪關

而我用了兩天的時間才進來

沒有吃晚飯的我在車上拿著乾糧吃

列車服務員姐姐看不下去了

送了我兩個粽子吃

回到嘉峪關的青旅

開門就給老闆來了一句「我又回來了」

休息了兩天便往玉門方向走

這裡是鐵人王進喜的故鄉

玉門油田作為新中國最早的油田之一

為新中國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王進喜更是在大慶石油會戰中一舉成名

最後有人送給玉門一首詩

最後兩句是:

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

玉門地區風力資源豐富

如今這裡的風力發電享譽盛名

從玉門出來走小道便會進入安西自然保護區

這是一片半荒漠化的土地

部分區域植被茂密

部分區域已經完全沙漠化

在鎖陽城鎮休息一晚

從鎖陽城出來之後繼續在安西自然保護區中穿梭

一尊名為「大地之子」的雕像靜靜的立在戈壁之上

其形象為一小孩趴在大地之上

時刻提醒著人們自然環境對於人類的重要性

除了一望無際的戈壁

偶爾也會出現高低不平的山丘

公路彎彎曲曲在山丘中延展開來

懸泉置就在茫茫戈壁灘上

在這裡出土了眾多關於漢朝的資料

「置」古意「驛站」

漢朝時期大大小小的驛站遍布全國

用來接待過往的信使和商人

晚上十點左右到達敦煌市

敦煌取「敦大輝煌」之意

一塊小小的綠洲卻成為絲綢之路上的名城

足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莫高窟的開鑿更是為此地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犍陀羅藝術、希臘羅馬藝術、中國藝術三者在這裡結合

體現在一尊尊塑像和一塊塊壁畫上

多種文明在這裡交匯

可謂世界文明融合的典範

從敦煌繼續向西便會來到大名鼎鼎的陽關

古陽關如今只剩下遺址

但是陽關綠洲依舊養育著居住在這裡的人

葡萄是這塊綠洲上最重要的產物

種類繁多

出陽關再往西便是玉門關

玉門關因和田玉在這裡進出而得名

像陽關一樣

玉門關也只剩下遺址

繼續往西便會來到羅布泊東部邊緣地區

狂風在這裡肆虐

就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

造就了這裡獨特鬼魅的雅丹地貌

之後又折回敦煌向著最終的目的地出發

路過柳園來到星星峽

東起烏鞘嶺西至星星峽的河西走廊也便走完了

同時這次甘肅之行也到了終點

雖然此行並不完美但也實現了部分目標

很多人問這麼辛苦怎麼完成的

其實只要有一個目標在那裡

去慢慢實現它

這個過程雖然辛苦

但樂趣足以讓辛苦黯然失色

最後

願世界和平

你我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溝壑稜角 的精彩文章:

TAG:溝壑稜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