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瓣膜置換後房顫的治療-轉復為正常心律成功率高

瓣膜置換後房顫的治療-轉復為正常心律成功率高

心房纖顫也叫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患有瓣膜病者很容易發生房顫,,當進行瓣膜置換術或成形術以後,房顫往往未能轉復為正常心律,下面介紹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者進行瓣膜置換術後房顫的治療。

1 瓣膜病為什麼會容易發生房顫?

由於瓣膜病易發生血液動力學障礙,導致左心房和右心房容量負荷和壓力負荷過重,容易導致左心房和右心房增大,從而易引起心房顫動。瓣膜病是否發生房顫,與瓣膜病發生時間的長短,瓣膜病狹窄或者關閉不全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所以瓣膜病病人時間一長,特別是已經做換瓣或者成型手術者,大部分人都是房顫,並且時間長短不一,有些換瓣膜者已經有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房顫,也有些時間不長或者是有幾年時間。

2 瓣膜置換術後房顫的治療

因為患有心臟瓣膜病者發生房顫的原因是由於心臟瓣膜的病變引起,當進行心瓣膜置換或者成型術後,相當於引起房顫的基本病因得到解除,這就讓房顫轉為正常心律的治療變得可能。如果能夠轉為正常心律,心臟的功能將較房顫時增加將近50%,患者的心臟功能將會大大改善,體力將會有明顯增加,生活質量隨之提高

換瓣膜或者成型手術之後,房顫一般不會自動轉為正常心律,但人為的治療干預,轉為正常心律可能性會大大增加,當然最終是否能轉為正常心律,與患者心房顫動時間的長短,以及患者左心房的大小有密切關係,一般心房顫動的時間越長,轉復的可能性越小,但是已經十幾年的房顫換瓣膜後轉為正常心律的不少,心房越大,轉復的可能性越小,一般左心房超過5.5厘米者,即使能轉為正常心律,要用藥物長久維持也比較困難,往往時間不長就又反覆為房顫。

轉律治療一般採取不在少數如下以下幾種方法:(1)藥物轉復治療:可以在圍手術期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其中以乙胺碘呋酮最為常用,有部分人可能轉為正常心律也叫竇性心律;(2)外科手術治療:是在換瓣膜之後馬上行心房外科「迷宮」手術。有部分患者會看到效果。(3)同步直流電轉復治療:如果手術之後仍能保留了房纖,建議選擇時間實行同步直流電轉復治療,但是手術之後時間太長,再進行轉律效果不太好,所以轉律治療應該儘早進行。外科手術和同步直流電復律都以藥物治療為基礎,同時轉為竇性(正常)心律後,仍然需要藥物治療維持。

如果不能進行轉律治療,或者轉律治療失敗,或者轉律治療雖然成功但是維持時間不長,都需要抗凝治療,本來換瓣膜者就需要進行抗凝治療,但是由於現在有機械瓣和生物瓣之分,使用機械瓣者都能堅持長期抗凝治療,使用生物瓣者常規要求術後半年抗凝治療,如果半年之後是正常心律,可以停用抗凝劑,但如果是房顫心律,則必須進行抗凝治療和維持心率治療。

總之,心瓣膜置換術後,應該儘力提高心臟功能,改善生活質量,如果仍然是房顫心律,應可儘力轉復為竇性心律,由於去除了病因,轉復為(竇性)正常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不能轉復為竇性心律,則行抗凝血加維持心室率治療。

(如發現錯字或錯誤,請在發消息中告訴我)

醫師簡介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心血管內科

陳江斌 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

門診時間 周二上午 周三下午

如果你想獲取心血管資訊,可掃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與佛法相遇,跌宕起伏
古錢幣的收藏價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