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岩鹽:遠古海洋的滋味

岩鹽:遠古海洋的滋味

作者:安哥拉兔

古人常說魚鹽之利,可見魚和鹽有個共性,便是都出產在水邊。確實,一般的食鹽來自海水之中。把海水引入曬鹽池,用日光蒸發,就能得到白花花的食鹽了。古人又說,緣木求魚,可見要抓魚得去水中,在樹上幾乎不可能找到魚。相比之下,食鹽的來源就要廣泛得多了。雖然在樹上也找不到食鹽,但除卻取之海邊以外,還可以掘地得鹽,是為岩鹽(Halite)。我有一小袋粉紅色的岩鹽,被遺忘在窗檯許久。近來檢視,發現其包裝雖已蒙塵,竟然沒有潮解,仍然是好看的粉紅色顆粒狀外觀,於是對岩鹽產生了興趣去探究一番。

在窗台上發現的一小袋粉紅色的岩鹽,號稱是喜馬拉雅玫瑰鹽,其實產自巴基斯坦的Punjab地區。本來似乎是去年來買佐餐,還送了個研磨鹽的瓶子。不過大家都對此興趣不大,於是它們就被遺忘在窗台上了。

地下何以有鹽

從本質上看,岩鹽和海鹽一樣,都來源於海洋。只不過海鹽來自於今天的海洋,而岩鹽則是遠古海洋的產物罷了。悠久的地質年代裡,滄海桑田並非是少見之事。當發生海底地層抬升的海退現象之時,常常有部分水域被抬升的地層所阻遏,形成一片片孤立的鹹水窪。如果這些水坑出現在較為乾旱的地域,則會慢慢乾涸,水中的鹽分則像現代的鹽湖中所出現的那樣,沉積在地表。

玻利維亞的Laguna Honda鹽湖,可見地面上沉積有一層厚厚的白色鹽類。為何只說是鹽類而不說是岩鹽呢?因為鹽湖地面上的鹽正如海水中的鹽一樣,包括了鈣、鎂、鈉、鉀的各種氯化物和碳酸鹽,未必盡然都是岩鹽。不過,要是能湊近了看看鹽湖地上鹽的晶體外形,應當可以大致分辨出哪些是岩鹽。至於為什麼又說是大致呢?那是因為鉀石鹽和岩鹽的晶體看起來幾乎一樣,需要再嘗一嘗才能把它們準確地分辨開來,鉀石鹽味道發苦,岩鹽則如同普通食鹽一樣。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如果在後來的地質變動中,這片乾涸的鹽湖被掩埋到地下,而恰好又處於不透水的岩層之中,則其就會在地層中的高壓下慢慢轉變為岩鹽礦層了。海水中的鹽分遠不止食鹽(氯化鈉)一種,還包括各種鉀、鎂、鈣的鹵化物和碳酸鹽。所以,在海水蒸發濃縮的過程中,這些鹽類會按照溶解度的不同,從小到大,分別分層逐漸析出,先是沉澱出石灰岩,之後是白雲岩,接著是硬石膏,最後才是岩鹽、鉀石鹽和光鹵石。所以,岩鹽往往是層狀分布,夾雜在其它礦物之中,就像是樹木的年輪一般。

德國Remlingen地區的鹽礦,乾涸鹽湖地表的鹽層如果隨著地質變動被掩埋在不透水的地層深處,就會慢慢轉變為緻密的層狀岩鹽礦脈。雖然看起來岩鹽礦脈是層狀分布,但其礦床整體上多數為透鏡狀。這是因為鹽湖中間深而四周淺,自然中間的鹽層厚而四周的鹽層薄了。圖片來源:theatlantic.com

岩鹽的顏色

一般人印象中,食鹽應該是白色粉末或者無色晶體,應當要歸類到缺乏色彩的調料之中。而實際上,岩鹽的顏色並不盡然只有白色或無色,還會因為不同的原因呈現藍色、粉紅色、黃色、橘紅色等各種神奇的顏色。

通常情況下,岩鹽的顏色和普通的海鹽一樣,都是無色晶體或者白色粉末。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結晶狀態的岩鹽多以晶簇狀態結晶析出在鹽湖的岸邊,埋藏在地下的岩鹽則因為地層的巨大壓力,常見塊狀或者粉末狀。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岩鹽能夠呈現出多種不同顏色的原因,大體上能分為三類:輻射、微生物、環境中的礦物。

美國新墨西哥州產的藍色岩鹽,可見其中的顏色為條帶狀,這種條帶狀的顏色估計與結晶各時期晶體中摻入的鉀離子數量的差異有關。圖片來源:minerals.net

墨西哥和德國出產的藍色岩鹽,其濃郁藍色就是源於放射性鉀同位素的輻射。這類岩鹽常生長在鉀石鹽(Sylvite)之中,或者更恰當的說,是從包裹在鉀石鹽中。正是因為生長環境中富含鉀元素,所以它們不可避免地在晶體的晶格中摻雜了一些鉀離子。自然狀態下的鉀元素中,含有0.012%的鉀-40,而這種鉀-40是帶有放射性的不穩定核素。因此,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這些岩鹽中的鉀-40持續地釋放出輻射能,使得岩鹽晶格中缺少氯離子的部位囚禁了高能電子,出現黃色的F-色心。之後由於晶格中的部分鈉離子捕獲了這些高能電子變為鈉原子,鈉原子再凝聚成膠體大小的金屬顆粒,這些金屬膠體顆粒散射了光線,就顯現出漂亮的藍色了。

藍色的岩鹽很多時候會包裹在鉀石鹽之中,據說之前很多人都認為這些看起來和岩鹽一樣的透明晶體是無色岩鹽,直到有一天,有人好奇地舔了一下,發現味道發苦,就逐漸分辨出這是鉀石鹽了。圖片來源:store.finemineralia.com

澳大利亞和非洲一些地方出產的粉紅色岩鹽,則是另外的成因。它們那淡淡的粉紅色的來源,是鹽湖水體中微生物繁殖的結果。許多地方的鹽湖,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成濃郁的粉紅色,甚至許多本來並不帶特殊顏色的含鹽廢水坑,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下,也會逐漸呈現出粉紅色甚至鮮紅色的外觀。這種神奇的現象,是因為在這些水體中,有大量嗜鹽性微生物繁殖所致。粉紅色鹽湖中生長的嗜鹽性微生物包括嗜鹽古菌類、杜氏鹽藻(Dunaliella salina)等等,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適宜在極高鹽度的水體中茁壯生長,並且富含β-胡蘿蔔素,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粉紅色的鹽湖正是因為大量繁殖的嗜鹽微生物體內含有的β-胡蘿蔔素等光合色素而呈現出有趣的粉紅色。自然,這樣的湖水裡結晶出來的岩鹽,由於也有微生物夾雜其間或者覆蓋表面,也就看上去帶有淡淡的粉紅色了。

澳大利亞的粉紅色鹽湖,這種漂亮的詭異粉紅色就是嗜鹽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結果。嗜鹽微生物體內用於光合作用的色素使得湖水看起來顏色奇異非凡,正如火烈鳥的羽毛,也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呈現出漂亮的色彩。圖片來源:laurenstraveldiary.com

巴基斯坦的粉紅色岩鹽,仔細端詳,顏色的確像是其中夾雜的橘紅色小顆粒導致的,這正是鐵氧化物的顏色。至於具體是哪種礦物,實不可知也。雖然如此,它們依舊是些很有趣的小東西,我準備弄個小玻璃瓶裝起來,唯不知春天怎麼防潮而已。

除了上面兩種成因以外,一些從環境中摻入到岩鹽里的礦物也會導致岩鹽出現不尋常的顏色。比如我窗台上這一袋小小的岩鹽,它們那淺橘紅色就來自滲入其中的含鐵礦物。這些岩鹽產自巴基斯坦,最初的那片被地殼運動分隔出來的遠古海水,恰好遇有火山爆發,含有鐵氧化物的火山灰從空中紛紛而下,飄落水中。隨著這片海水的蒸發乾涸,這些火山灰就夾雜到岩鹽中去了。隨後這片乾涸海底上沉積的鹽分隨著地質變動被深埋地下,並且在地下的高壓環境中變成了石頭般結塊的岩鹽。這些鐵氧化物雜質也在岩鹽礦層中慢慢趨於均勻分散,最後使得這些岩鹽帶有了如此這般的淺橘紅色。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烏拉兔與海邊的樹懶 的精彩文章:

TAG:烏拉兔與海邊的樹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