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晉史話: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

三晉史話: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

原標題:三晉史話: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


五代至元,山西作為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交鋒、交融的前沿,戰事頻繁,在宋遼、遼金、金元的爭奪戰中,催生出一批批獨領風騷的人物,他們橫刀立馬、馳騁沙場,一個個英雄豪邁,熠熠生輝,長垂青史。其中最著名的無疑是威名天下的抗遼英雄——— 楊家將


歷史上的楊業

楊業,原名楊重貴,後改為楊繼業,祖籍麟州新秦(今陝西神木),弱冠之年即受北漢皇帝信任,任侍衛新軍都虞候,以驍勇聞名于軍中,屢立戰功,戰無不勝。歸宋後,因「老於邊事,洞曉邊情」,被委任為左領軍衛大將軍,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與河東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擔負起了抗遼的重任。從此,他的一生就與山西,與抗遼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上任伊始,楊業就在邊境要道嚴密布防,一年內連續修建了茹越寨(在今繁峙縣南)、胡谷寨(在今代縣東北)、大石寨(在今應縣南)、陽武寨(在今原平市北)、崞寨(在今原平市崞陽鎮)、西陘塞(在今原平市西北)等6個兵寨。楊業堵截契丹南下,大敗十萬契丹軍於雁門。從此「楊無敵」威名嚇破遼人膽魄。楊業駐守雁門關8年之久,契丹軍未能侵入一步。


雍熙三年(986)正月,宋太宗誤信邊將的報告,以為「契丹主少,母后專政,寵幸用事」,執意組織三路大軍對遼發起全面進攻。西路由潘美、楊業統領,出雁門關(今代縣北),攻取關外諸州,擊退了耶律斜軫等部,捷報頻傳。但東路、中路軍進攻受阻,奉命撤退。因此,西路軍受命掩護寰、朔、雲、應四州居民內遷,孤懸敵後,成為遼軍唯一追擊的目標。七月,楊業建議避敵鋒芒,出大石路(今代縣西北),配合雲、朔守將撤離兩州軍民。但監軍王銑貪功冒進,逼他與遼軍正面交鋒。主帥潘美不置可否。楊業無奈,只得出戰,行前要求潘美在陳家谷口接應。但當他與耶律斜軫的大軍浴血苦戰退至約定地點時,潘美、王銑已率軍退走。楊業拚死血戰,中箭被俘,絕食三日而亡,享年約59歲。


楊業去世後,其子楊延昭擔負起在河北沿邊抗遼的重任。他在景州(今河北景縣)、保州(今河北安新)等地駐守20多年,屢敗契丹軍,死後陪英宗葬於永安縣(今河南鞏義)。延昭之子楊文廣,也是一代名將。仁宗朝時,他先後鎮守河北、陝西邊境,防範西夏對宋的侵擾。


美名傳天下

楊家三代忠烈,為國恪盡職守。楊家將的事迹被不斷擴充、加工,編成故事、戲曲舞台劇以至影視劇。南宋之際,民間藝人將楊家將的故事編成了話本在民間流傳。元時,隨著雜劇的興盛,楊家將故事的形式也有了新的拓展,出現了雜劇《昊天塔孟良盜骨》等。明代又編成《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等小說、評書。它們將故事發生的時間跨度加大,編織了從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到宋神宗趙頊時,楊家祖孫在約100年的歷史中 世代抗敵的英雄故事。明朝中後期紀振倫的《楊家將通俗演義》和清代熊大木的《北宋志傳》,最終使楊家將故事定型,為後來的戲曲和說唱文學提供了豐富素材。據統計,明清兩代,戲曲舞台上以楊家將為題材的劇目就有360出之多。直到今天,京劇和其他地方劇種還經常上演《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帥》等劇目。這些小說和戲曲,與歷史事實出入已經很大,成了英雄傳奇。


楊家將的故事之所以能夠深入民心,表達了人們對楊家將忠心報國世代相傳的高尚情操的崇敬,反映了人們反抗侵略、保家衛國、追求和平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它們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璀璨的理想主義光芒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黃河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文脈頌中華】趙氏孤兒傳說

TAG:山西黃河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