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巴黎和會之上,英法美為什麼是各懷鬼胎?

巴黎和會之上,英法美為什麼是各懷鬼胎?

呂海峰

話說,如果我們說起「巴黎和會」,相信但凡只要是一個初中畢業的人就知道,它是一場標榜著構建永久和平、公平、公正的會議。然而,事實上,就是在這樣一場莊嚴的會議上,當時的英、法、美三大國卻是各懷鬼胎。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來個一探究竟。

首先,儘管當時參加巴黎和會的國家有很多,甚至,各國代表都達到了1000多人。然而,對會議能夠產生主要影響的卻只有英、法、美這三個大國,故而也號稱「三巨頭」。但是,這「三巨頭」在會議召開之際,卻是各自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

其中,法國的觀點是:要儘可能地不斷加大對德國的壓力,嚴格控制德國的發展腳步。因為,就在剛剛結束的一戰當中,法國的犧牲是最大的,至少也有大約50萬軍民在這場戰爭中受傷或死亡。加上,德國和法國以前的世仇,所以,當法國站在「巴黎和會」之際,復仇情緒是異常明顯。

同時,法國還希望自己能夠通過對德國工業的控制來補償一下自身在戰爭中受到的損失。也正因如此,當德國在一戰當中戰敗以後,法國立刻就出兵佔領了德國的魯爾工業區,為此還直接導致了大批的德國居民是無家可歸。甚至,為了對抗法國的佔領,還有很多參加罷工的德國鐵路工人被法國處以了死刑。

也正是由於上述種種原因,法國的代表克列孟梭在會議之上就明確提出了下列主張:一是要堅決處死德國的皇帝,以嚴防德國再恢復到1914年以前的國家體制;二是法國要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兩個地方,以建立一個和德國可能發生戰爭時的緩衝區;三是德國要對法國在戰爭中的損失予以賠償,四是要將德國的殖民地由法國、英國和美國予以相應的瓜分。

那麼,法國是這樣的態度,英國又是一個什麼觀點呢?原來英國雖然在一戰當中也是損失不小,但是,英國的首相喬治卻認為,「法國提出的主張無論如何也太過嚴厲。」因為,對於整個歐洲而言,如果法國的主張得到全面通過的話,法國就有可能走向一國獨大,一旦出現這樣的局面,對於英國的長遠利益而言,也同樣存在著很大的威脅。

此外,英國還擔心,如果法國的主張在會議之上全部通過的話,會引發德國方面大規模的復仇和抗議行為。而這也就不利於歐洲的長久和平。因此,英國代表所提出的要求僅僅是:一要繼續削弱德國的軍力;二要瓜分德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三要在德國進行戰爭賠償的同時,幫助德國人民重建自己的家園。

當然,與英法兩國相比,美國的主張就比較有點理想化了。它認為會議應該最起碼達成14點基本原則:(1)杜絕秘密外交,簽訂公開和約;(2)確保平時和戰時的海上航行的自由;(3)取消一切經濟壁壘,建立起世界公平的貿易體制;(4)大量裁剪各方的軍備力量。(5)公正地處理德國海外殖民地問題,尤其在主權方面也應徵詢殖民地人民的意願;(6)外國軍隊應該撤出俄國,使俄國能夠得到獨立發展,等。顯然,美國的主張更容易獲得德國民眾的認可。然而,對於美國的提議,英法兩國卻並不買賬。尤其是,擁有著大量海外殖民地的英國,對於美國所提出的「應該徵詢殖民地人民的意願」主張感到強烈不滿。

當然,除了英、法、美三大國各懷鬼胎之外,當時還有參會的義大利和日本也是懷著各自的野心。甚至,義大利在會議之上還明確提出要獲得阜拇港,以使其成為日後義大利在巴爾幹地區擴張的重要軍事基地。

總之,巴黎和會之上當時是一片混亂,三大國之間甚至是矛盾重重,各自心懷鬼胎。(呂海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呂海峰 的精彩文章:

三國亂世,奸臣董卓為何能夠成功崛起?
歷史再探:義大利墨索里尼為何會被迫下台?

TAG:呂海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