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社評:須跟上公眾對疫苗100%安全的要求

社評:須跟上公眾對疫苗100%安全的要求

長春長生公司生產的疫苗涉嫌造假的事情這兩天在互聯網上刷屏,逐漸聚集起公眾的憤怒和恐慌,成為新的重大輿論事件。疫苗直接涉及兒童的健康,關乎生命,該領域的每一起負面新聞都會令全社會側目,監管好疫苗的安全生產堪稱是對國家現代治理能力的考驗。

國家葯監局星期天晚上向公眾通報有關情況,在表示已對長春長生立案調查,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同時,介紹了問題狂犬病疫苗已被召回,市場上已無該批次問題疫苗的進展。

通報還說,去年10月的抽樣檢驗發現,長春長生公司生產的一批次百白破疫苗效價不合格,該產品至今停產,有關補種工作已於今年2月進行了部署。

仔細回顧這起疫苗事件的發酵過程,百白破那一批次問題疫苗完全是國家葯監部門查出並加以處理的,狂犬病疫苗的問題則是監管部門根據企業員工舉報,查出了長春長生公司編造生產記錄和產品檢驗記錄,隨意變更工藝參數和設備。

但徹底引爆這一話題的是一篇題為《疫苗之王》的網路文章,該文從國有資產流失到疫苗生產造假,對長春長生的發跡史做了全景式描述,引起了針對疫苗生產企業的公憤和對監管可靠性的質疑,被大量傳播。由於這篇文章是一家之見,並非權威信息,其準確性一時不得而知。但很多讀到它的人對文中故事寧肯信其有。

食葯安全這幾年屢出事端,我們看到,國家針對這些領域的治理下了很大功夫,一批違法生產銷售者遭到嚴懲,相關法規的制定和執行越來越嚴格。但最新事件告訴人們,相關治理並未達到令人放心的水平。

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時代,中國人對疫苗、尤其是兒童疫苗提出的是百分百的安全要求,而不是高概率的安全保障。其實長春長生的問題都是監管部門率先介入的,並且都向社會發了通告,這反映出葯監工作對於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是起了作用的。

然而即使這樣,輿論還是不滿意,安不了心。原因在於人們無法理解,國家的監管為何沒有做到在源頭上制止違規行為的發生呢。尤其是當政府的權威信息不夠充分時,很多人會認為這是監管力度不夠,處罰太輕,導致長春長生這樣的公司屢查屢犯,有恃無恐。

中國近年輿論風暴涉及食葯安全和司法公平問題的最多,也是這兩個領域實際邁出的治理步伐最大。然而在食葯安全問題上,進步值得鼓勵,卻無法成為公眾滿意的理由。小概率的不安全事件對個人可能意味著絕對不安全,政府要理解輿論面對每一起安全事件時的衝動,不斷跟進公眾的安全需求,圍繞監管下更大的功夫。

其實公眾除了從互聯網上感受事件的衝擊,還會從身邊的實際情況和經驗評估事態的可能嚴重程度。對國家這些年的進步,人們心中也有一桿秤。對於星期日國家葯監局的通報內容,很多人看得懂,該通報對安撫輿論是起了作用的。

無論遇到什麼事,尤其是疫苗這樣的事,政府部門一定要完全做到急公眾之所急,行公眾之所盼,別的不用想,或者少想。要堅決避免給人們留下事情一來,有些政府部門「維穩當先」的印象。

我們的政府就應是完全為人民服務的,讓人民安心、放心,有什麼困難上下一起擔當,過程公開透明。那麼這個社會就不會有什麼邁不過去的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韓國「永遠的二把手」金鐘泌去世,「三金時代」徹底結束
印媒:中國提議在南亞搞「2+1」會談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