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俠客島:關於疫苗,公眾的憤怒和恐慌該如何平息

俠客島:關於疫苗,公眾的憤怒和恐慌該如何平息

【俠客島按】

昨天,疫苗問題再次刺痛公眾敏感的神經。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兩年多前,200萬支未冷藏的疫苗失效事件。兩年前的傷疤再次被扯開,令人遺憾的是,兩年前俠客島寫的文章,現在看,依然適用。

疫苗事件正處在最為焦灼的階段。真相飄在風中,討論遍地都是。

制度的十年

何謂一類疫苗、二類疫苗,早在鋪天蓋地的報道與分析中完整呈現。這次出事的,都是二類疫苗,也就是自費、自願的疫苗(註:兩年前出事的是二類疫苗,這次是一類疫苗)。

關於這類疫苗如何監管,2005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疫苗流通和接種預防管理條例》,為如今的局面留下了可乘之機。條例中說,疫苗生產企業可以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種單位、疫苗批發企業銷售本企業生產的第二類疫苗;疫苗批發企業可以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種單位、其他疫苗批發企業銷售第二類疫苗。

條文看起來複雜,實際就是對二類疫苗流通環節的放開。與過去由防疫部門統購統銷相比,這無疑讓許多有心者看到了商機。至於這商機是否合理合法,則不在一個條例的管控範圍內。

事實上,過去10年,二類疫苗的流通與監管,讓許多醫藥界人士十分擔憂,其中出現的許多問題,都讓人對這個制度難言樂觀。

這還沒完。

責任的劃分

對於普通人來說,蘸著酒、吃著茴香豆討論「疫苗之殤」的「殤」字用的對不對,顯然是吃飽了撐的。他們最為關心的是,我家孩子是不是打過這200多萬支疫苗中的一支,這事是如何發生的,還會發生嗎?

一言以蔽之,監管中的漏洞,才是核心問題。別的問題並非不存在,而是不致命。

在李克強總理的批示中,點了三個部門的名,食葯監總局、衛生計生委、公安部。漏洞,正是從這裡來。這三者之間的權力與責任分配,是疫苗事件帶給我們很深的啟示。

同樣是上面那個條例,規定了它們各自的責任。簡單說,食葯監系統負責疫苗的質量和流通的監督管理工作,衛生系統預防接種的監督管理。正如北大教授饒毅所說,食葯監局人手少、權力小、責任大,何況疫苗問題不只是一個部門,還涉及公安和衛計委。

儘管有著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但是責任劃分是明確的,監管領域也是確定的。即便是在公安部門管轄的刑事案件範圍,線索也還得食葯監系統去移交。

漏洞的存在可以想見,讓人意外的是漏洞之大。龐某,一個在2009年就因非法從事疫苗藥品經營活動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緩期五年執行的人,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竟然還能重操舊業。公安部門、她所在的社區管理部門,哪裡去了?

一開始以為這只是疫苗監管方面的漏洞,卻發現這是個全方位的漏洞。洞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恐懼的緩解

過去許多年裡,中國的公眾與專業人士間發生過不少衝突。核電站、轉基因、化工廠、水庫……科普依然任重而道遠,孰料公眾總是能打專業人士的臉。此處絕無反智之意,而是現實並不如設想的那樣美好,所以公眾的過度反應總有些道理。

這才是最讓人唏噓之處。恐懼源自現實的不斷打折扣,以及一而再再而三的監管不力。

「經專業醫學知識普及,你還會對非法疫苗事件感到焦慮嗎?」搜狐做的這個在線調查,其結果是在2.9萬回復中,接近2.8萬選擇了「會」。原因如此簡單,公眾的焦慮並非來自專業醫學知識的匱乏,而是事件真相的缺席。

甚至,世界衛生組織站出來說這些疫苗幾乎不會引起毒性反應,安全風險非常低,都沒起到太大作用。

我想起前不久知乎上一個提問,「按一下按鈕你會獲得50萬同時有一個陌生人會死去,你會按嗎?」排名第一的答案說,「某度已經在做了」。如今這個段子一樣的回答仍可套用,實屬悲涼。疫苗是死不了人,可是那些狂犬病、乙肝攜帶者,所依靠的救命疫苗,竟是一管不痛不癢的水,這延誤的病情甚至失去的生命,誰來承擔?

殷鑒不遠。以前《中國經濟時報》的一組疫苗引發風波,但至今仍被人提起。回望當時的報道,人們憤怒的指責,歷史總在重複。

信任的條件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這樣的恐懼,又該如何平息這樣的恐懼?

我們也不知道答案。只知道,如果再有人把責任歸咎於輿論管控不力,只會吞下更多苦果。

一個正常的疫苗事件處置——假如這玩意真的存在的話——應該是這樣的,主管部門出來說經過一年的調查,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這樣的信息。而不是一臉懵懂的告訴公眾,我們也在等待各地摸清情況上報。

幾乎所有的危機公關原則,都被有些部門漠視了。這才是為何昨天與今天,疫苗事件成為企業公眾號、自媒體和一些謠言狂歡的溫床。甚至,一個像老童生一樣教讀者「殤」字用得對不對的帖子都能成為輿論熱點,就是不見真正權威的回復。這感覺像極了在戲園子看戲,主角遲遲不出來,台下幾個按捺不住的觀眾扭作一團演給你看。

如果這是剛發生的事尚可理解,問題是犯罪嫌疑人都抓起來快一年了,各地公安機關也已打擊處理了300多名上(下)線非法經營人員,如此大案,還想漠視輿論?

總是這樣,懂的人不說,不懂的人警告你別說。有些人只想看到有關自己的正面新聞,卻不知道的是,如同夫妻相處,那真正決定感情是否破裂的不是如何共度歡樂的時光,而是如何面對雙方最大的爭執。

是壞時光里你的作為,決定了你是否可信。

文/今日湖圖

(但願多年後,這篇文章不再被提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俠客島 的精彩文章:

俠客島:個稅改革的三大難題,我們準備好了嗎?

TAG:俠客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