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種關係讓人窒息,它就叫中國式親密關係

有種關係讓人窒息,它就叫中國式親密關係

中國家庭里,有多少分不清愛和控制的父母?有多少受不了又逃不開的孩子?看看這幾天#朱雨辰媽媽#的話題討論熱度就知道。一個案例激起大規模討論,無非是因為它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疼痛。

把39歲的兒子當3歲一樣照顧飲食起居,干涉每一段戀愛,為兒子奉獻一切,完全沒有自我……這位媽媽的做法或許極端,但是,在「愛你」 和「為你好」的名義之下,你能說你從未順從過父母,從未改變過自己的選擇嗎?更有甚者,一輩子都走不出這種令人窒息的噩夢。

父母有多難改變,試過的人都知道。改變不了他們,就只有靠自己結束噩夢。

心理諮詢師周慕姿

親密關係中的受困、受害者,是心理諮詢所中的常見案例。在累計諮詢超過2000小時的心理諮詢師周慕姿的職業生涯中,就接觸過大量類似的求助者,他們和朱雨辰一樣,身心俱疲卻又無法招架。

周慕姿發現:即使原本求助的原因不同,卻系出同源:都來自與他人的情緒界限不清,使得在關係中面臨「情緒勒索」的困擾。

《小燕有約》節目嘉賓分享被「情緒勒索」的經歷

什麼是「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提出的概念,常見於親密關係,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

為了減少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會順服對方的要求,長久下來,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被勒索者讓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左右了自己的所有決定與行為,失去了「為自己做主」的自由與能力;最終,被勒索者的「自我」就在這過程中消耗殆盡。

在實際的諮詢中,周慕姿越發感到,「情緒勒索」這個概念雖然來自西方心理學界,但中國文化中對孝順的重視,對權威的崇拜,使得這種現象在「中國式親密關係」里更為頻繁,頻繁到習以為常,而且,往往對它們的反抗也更加困難。

於是,周慕姿結合實際經驗,寫下《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瞬間》,此書一出版,就成了2017年誠品書店的年度銷售總冠軍。在親密關係中覺得疲憊卻不知道怎麼回事的人讀它,找到了癥結;意識到問題想要奪回生活主動權的人讀它,學會了突圍。

《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周慕姿 著

2018年6月

對父母、伴侶、領導無法說「不」?

這本書告訴你,

太聽話的人生,不可能快樂

建立情緒界限,獨立掌控生活

是每一個成年人的必備技能

這本書教你,如何練習找回自我

誠品書店2017年度銷售冠軍

助力數十萬華人讀者情感突圍

簡體版修訂上市

解救中國式親密關係受困者

給你勇氣,也給你武器

在《情緒勒索》中,周慕姿叫我們辨別情緒勒索的樣貌,反思情緒勒索的原因,並且給出了專業的練習方法擺脫情緒勒索。原來,注重自我感受、劃清情緒界限的能力是可以通過訓練強化的

讓人失去自我的關係,越早結束越好;自己做得了主的人生,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每一個在中國式親密關係中窒息的可憐人,都應該看看這本書。

以下摘句,來自《情緒勒索》,有沒有讓你想起一些似曾相識的場景?

交 易

之所以能夠開始「情緒勒索循環」,也代表你願意接受情緒勒索者的勒索手段;你願意提供你的資源,以滿足他的需求,藉此安撫你心中的不安,換取內心暫時的平靜。不要忘記:唯有你接受勒索,這場交易才會成功

忍 受

在情緒勒索的關係中,我們習慣使用的「合理化」舉動,有時可能會讓我們過度忽略自己「不舒服」的感受。當我們習慣忽略自己的感受時,我們會輕忽這段關係對我們的傷害,因而一直要求自己繼續使用各種方式忍受下去。

標 簽

我們給予別人權利,讓別人有辦法定義、標籤我們,卻忘了:其實,我們自己才有定義自己的權利;當然,我們自己也有撕下標籤的能力

焦 慮

當別人希望我們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時,他們必須要清楚地拿出來討論,尋求我們的同意,而不是用許多「貶低」,讓我們有「罪惡感」的方式,以此引發我們的焦慮,逼迫我們就範。

罪 惡 感

很多時候,即使知道情緒勒索者的互動形式,卻還是「頭腦都知道,但心裡過不去」。我們輸給了內心的罪惡感,而非真的如此害怕「外在威脅」:情緒勒索者。也就是說,這其實是一個跟自己打仗的過程。

擺脫情緒勒索,絕對不是自私的,而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純粹地感受到關係中最重要的「愛」——這才是關係中最重要的元素。

如果你的生活中,也存在被情緒勒索的經歷,或者,你有成功擺脫勒索的經驗,歡迎留言傾訴、分享。5本《情緒勒索》送給留言精彩者。

本期編輯:Aish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譯林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你要畫的是靈魂,不是人體!

TAG:譯林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