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迷茫期自救指南

迷茫期自救指南

文 | 陸JJ(ID:tiyan818)授權發布

在後台看到一個讀者發來的問題,問我平時是如何與迷茫相處的?會不會有困惑,會不會有自我懷疑的時候。

以前也有朋友問過我類似問題,說感覺我目標感很強,每天動力也很足,一看就知道是自己要什麼的人。

當時雖然臉上笑得像超市裡搞酸奶促銷的一樣,但打心底是不贊同這樣的評價的。

這說法,在潛意識裡對立了「迷茫」與「不迷茫」這兩個概念。

好像在說,你看,有的人的確就是在某一瞬間獲得天命般的召喚,從此以後始終如一,一心一事,再也沒有迷茫和困惑的時候。

好像從此以後一往無前虎山行了。

這套說辭中,迷茫成為了定點,成為了山丘。

你以為越過山丘就不迷茫了,就看得清楚人生了。

沒有哇,後面還有呢。

生活像是一場迷失到另一場迷失

只不過清醒的成分會越來越多

那些你越是確信的東西,堅固的東西,有時候越是崩塌得隨時隨地。

或者說,人生的謎題是由迷茫和困惑組成的。

所以迷茫和困惑本身不是什麼問題。

與其說要解決它,不如說,遺忘它。

那些即使真的找到自己想幹什麼的人,依舊是迷茫的,依舊有困惑;但這問題不大,做事要緊。

不是說活到老了,大徹大悟,看透一切問題的答案了;而是有些問題不需要再問了。

那個階段,消耗人們注意力的疑問已經不再重要。

在史蒂芬柯維的個人管理理論里,有個「影響圈」的概念說:

每個人張開雙臂干實事,都會對周遭世界造成一定的波瀾和影響,那可能是你的作品、工作、表現、任何行為構成的。

人們所需要做的,便是不斷放大自己的影響圈,通過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發生。

放手去做吧

Just Make Something Happen

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

曾經的中二青年們,大多以為自己是天選的哲學家,心智不成熟問這種問題容易讓人陷入到「世事無所謂」的虛無主義裡頭。

現在想來,問這個問題本身有意義嗎?

問這些問題的人本身是沒把人生過好的,前面隱藏著一個自卑的主語:我的(人生)。

過得好的人每天開心都來不及,太有意思了,有意思死了,不會問出這種無聊的問題。

另外人生的意義是站在原地可以被問出來的么?

如果能被問出來,人生這玩意兒得多蒼白多單調多無力啊。

意義不就是干出來,做出來的么。

意義藏在「發生」裡面。

意義不是打嘴炮打出來的,意義在行動中產生。

這是我想表述的第一個觀點:

迷茫感本身不需要被解決,它只是一個自然的狀態,它不是你的錯。

把注意力轉移到做實事上,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今天你老老實實看書看個5頁,背10個單詞,無力感都能消失很多。

迷茫的時候,自我沉溺很危險。

想著想著就想歪了,被自己的各種想法繞進去了,這事兒經常發生。

腦海里波瀾萬丈,現實中空空如也。

現在人們常說做事三思而後行,形容做事小心謹慎思考周全,其實和古義差別很大。

最早出自《論語》,形容政治家季文子的,說他做事兒為人,向來是禍福利害,計較過細。

孔子是持批判態度的,說「再,斯可矣」。

您別凡事想三次了,兩次,就夠了。

大約是此理。

打破迷茫的要訣就是行動。

有一個哥們兒是農村出身,好不容易高考考了個985,父母讓他回鄉做老師開養豬場,他自己想做導演。但又扭捏半天,用上海話怎麼講,特別作。

導演這個事兒他思考了N年,腦內小劇場上演了好幾輪,估計都拿到奧斯卡了。

但現實中仍舊遲遲沒動靜。

我說,想做那就去寫本子拍片子啊,短片搞起來啊,一台手機就能拍了你還等個球。

當時沒被我罵醒,後來他去北電蹭課,被一老師罵醒了,要麼回家種地,要麼就趕緊拍片,1000塊錢小成本的先拍起來,磨蹭個屁你磨蹭。

後來他被點醒了,拖泥帶水,拍了一部小爛片,也沒拿獎,但收穫很大。

生活的總體方向就是不停向前走,原地呆著總不行是吧。

看姜文和許知遠對談的時候,姜文說到他那個年歲依舊有困惑,他搞不懂很多事情。

我就特受安慰,在藝術上這麼爐火純青通透明達的人,也有困惑。哎,老天太公平了。

看上去篤定的,沒那麼篤定。

大家都第一次做人,憑什麼他確定的東西,你不能確定呢。

不會的,你要相信,你不能確定的東西,別人也沒那麼確定。關鍵在於做事與否,能否把一件事兒一直做下去。

最終做成了,回過頭去看,才有點說話的資本,或者說證明。

你看,我做成了,做得還不錯。

在「他把事情做成」之後,我們自帶濾鏡看他,說他是一個堅毅的人,一個有目標感的人,一個自我管理能力極強的人。

或許到人家這邊兒,壓根沒這說辭,不就特別簡單嘛,就是做事呀。

多做一點,焦慮就少一點,迷茫就少一點。

迷茫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始終把迷茫看作一種信息輸入量不夠,導致視野被遮蔽的結果。

對世界的認識程度越深,越能找得准自己在世上所處的位置。

明白了自身的位置,自然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責任、價值感的來源,明白自己到底要幹啥。

這就像字母列表裡,如果你只見過ABCD,你會認為世界只是由ABCD組成的,你會在這片被局限的世界裡固步自封,甚至找不到自己願意追求的東西。

但當你見到了後面的字母,你才逐漸寬闊起來。直到你見識了所有的字母,你才能真正確信喜歡的東西。

比如你生來是應該追求Y的,可你連見識它的機會都沒有,又談什麼追求呢?

見世界是為了見自己。

迷茫所產生的猶豫、焦慮,根本原因是信息攝入不足與視野局限,最終導致的選擇困難,不知何以自處。

多讀,多看,多聽,多走,多聞,越是如此,便越遠離迷茫。

一個人關在自己的房間,整天七想八想,是無所謂自我的。

自我只在「外界」、「他人」面前才有意義。

就像山本耀司說的: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 」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和迷茫相處的最好辦法,就是不和它相處。

面對焦慮所產生的細碎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不提出問題。

生活步入正向循環的第一步,一定是你做了一個很久沒做過的動作,而這個動作必然與你的核心工作,最想完成的事情直接掛鉤,那個就是消解迷茫與焦慮的解藥。

不論你多困惑,多迷茫,保持做事的狀態特別重要。

地球沒毀滅,就別停止做事。允許自己的迷茫與困惑發生,但做事不可停止。

矯情歸矯情,做事歸做事。只要你那件關鍵事情一直做著,生活就不會太糟。

一旦確立了某個目標和生活系統,不問為什麼地堅持這個系統,信任這個系統,專註於所做之事本身,是一個永遠不會出錯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熟了 的精彩文章:

29歲年薪百萬,晉陞阿里最年輕P8之一,我想分享8點成長經驗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