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現在來三峽為何聽不到猿鳴了?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現在來三峽為何聽不到猿鳴了?

北魏時期的酈道元寫的《水經注·江水》有「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記載,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這首詩里則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話語,這兩篇文學名作中所提到的「猿鳴」、「猿聲」,其實就是長臂猿的叫聲。

長臂猿是一種小型猿類,屬於靈長目猩猩科,酈道元和李白在描寫長江三峽一帶的景觀時,都有提到這裡的「猿鳴」與「猿聲」,可是現在,我們去長江三峽一帶,為何聽不到猿鳴了呢?

明宣宗繪畫作品中的長臂猿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基本的歷史事實,歷史時期,我國野生動物的分布範圍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近一萬年以來,諸如大象、犀牛、棕熊、黑熊、華南虎、大熊貓、長臂猿這樣的大型哺乳動物,在我國的分布範圍,有逐漸縮小並往南遷移的趨勢,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近一萬年以來,地球上氣候從整體上來看是趨向於乾燥寒冷的,當氣候變得寒冷乾燥以後,大象、犀牛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條件,於是它們的分布範圍就不斷縮小並向南遷移,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對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當大量的森林和草原被破壞之後,野生動物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野生大象

在夏、商、周時期,我國的黃河流域有大量的野生大象和犀牛的分布,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在黃河流域則幾乎看不到野生大象和犀牛了,而南宋以後,我國的長江流域也看不到野生的大象和犀牛了,野生大象和犀牛的分布範圍南移至廣東、廣西、雲南等地,進入到20世紀30年代以後,野生大象和犀牛隻分布於我國雲南省的西南部一帶,然而,在不久之後,野生犀牛在我國雲南地區也消失了,不過,現在在我國的雲南省還分布有一定數量的野生大象。

野生大象的棲息地

長臂猿在我國的分布範圍曾經很廣闊,與大象、犀牛相比,長臂猿對氣溫的要求不是很高,因為它們身上有厚厚的毛髮,在熱帶雨林以及亞熱帶常綠落葉林地帶都可以棲息。

在唐宋以前,我國長江流域分布有大量的野生長臂猿,澧縣、石門、安鄉、大庸(今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等地都有長臂猿的分布,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一帶也有大量的長臂猿,與此同時,四川盆地一帶也分布有大量的長臂猿,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人們,從四川盆地一帶沿著長江順江而下去往湖北、湖南等地,經過長江三峽附近時,會看見兩岸的樹叢里到處有長臂猿攀爬,時不時的發出叫聲,所以才有「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說法。

宋代繪畫作品中的長臂猿

唐宋以後,我國長江流域的長臂猿數量雖然減少了,但是,直到明朝中葉,在某些地方還是可以看到野生長臂猿的,比如長江三峽附近的長臂猿數量非常少,但仍然可以看得到,直到明朝中葉以後,長臂猿在長江三峽附近才消失。

清朝的時候,我國的四川、湖南、安徽、浙江、福建等地的山林之中,依然有一定數量的長臂猿棲息,比如四川的達州、忠縣(今屬重慶市)、湖南的張家界、安徽與浙江的交界處的天目山附近與福建的部分山區均有長臂猿的分布。

現在,在我國的長江流域已經找不到野生長臂猿了,野生長臂猿只分布於雲南和海南的部分地區。

在森林裡的長臂猿

如果說野生大象和犀牛的消失,與全球氣候的轉冷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它們對氣溫的要求比較高,氣候一旦轉冷,它們無法度過寒冷的冬天,但是,野生長臂猿是可以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一帶生存的,也就是說,我國的長江流域,就氣候條件來說,一直適合野生長臂猿的生存,但為什麼現在我國的野生長臂猿只分布在雲南和海南的林區了呢?其實,就是人類對森林資源的破壞造成的。

現在,我國雲南與海南的部分地區是野生長臂猿僅有的棲息地,野生長臂猿亟需人類的保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飛說史 的精彩文章:

保姆姿色美艷,照顧一小孩十幾年,小孩成年後,別的美女都不喜歡,只愛保姆
假如梅雨突然消失,中國可能會減少6至7億人口,梅雨天氣不討厭

TAG:騰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