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可卻能開創出了一個強盛的王朝?

大明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可卻能開創出了一個強盛的王朝?

文死諫,武死戰,這是古代中國文士和武士的至高追求。在歷史上武死戰的人遠遠要比文死諫的要多,武將為國捐軀戰死沙場的數不勝數。文人中以死諫而名聲大振的有魏徵和海瑞兩人,其他各個朝代也都有這樣的人,只不過相對較少而已。

不過仔細對比魏徵和海瑞就會發現他們有著本質的區別,魏徵敢諫關鍵在於唐太宗開明,可是海瑞所面對的是油鹽不進、嗜殺如命的嘉靖皇帝,這樣一對比,海瑞的膽氣似乎又勝過魏徵。以唐代和明代進行對比,又不難發現,明代是士氣最為旺盛的一個朝代。

一個國家有士氣那麼這個民族就有希望,自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大明後,此後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可以說是昏君迭出,可是我們知道明代又是一個頗有作為的朝代,不管是疆域、軍事、經濟以及文化,都是一個強盛的朝代。

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是出了名的怠政,他們幾十年不上朝,而國家照樣運轉,這種情況要是放在清代是不能想像的。其根源就是士氣鼎盛而皇氣卑弱,在封建皇權時代,這是相對的民主與相對理想的狀態。

靖難之役後,朱棣奪取了皇位,方孝孺因為拒絕為他起草登基詔書而被誅十族,人們都說讀書人的種子絕了。事實上,大明讀書人的種子並未斷絕,反而士氣高漲,他們以士大夫的使命感相互標榜,以故君子的人格風範相砥礪,忠直敢言,雖遭碎首分身而前赴後繼。

明武宗正德皇帝是一個荒唐之主,他放著好好的皇帝不當,非要給自己封個「威武大將軍」的名銜,這種做法古所罕見,遭到滿朝文武的反對。這些文臣們一個個跪下,上演文死諫的大戲。

武宗自己封的大將軍同樣需要內閣和兵部的認可,他下令讓大學士梁儲起草任免詔書,梁儲回答:「其他事臣一律照辦,這道詔書絕不起草。」武宗大怒:「如不草擬詔書,當吃此劍。」梁儲威武不屈:「臣逆君令,願受死,然不敢奉命!」

武宗面對這樣的剛直之臣絲毫沒有辦法,只能自封大將軍,沒有得到兵部的認可。同樣,武宗朝著名的權閹劉瑾一手遮天,幹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但我們又不能將他和魏忠賢時期相提並論。

魏忠賢時,大明的士大夫集體萎靡,紛紛去拜他為乾爹,生怕馬屁拍不好而惹禍上身。而武宗朝士大夫以死抗爭,兩京二十一位言官聯名上疏,彈劾劉瑾。當然這二十一人全部被劉瑾杖斃。可是殺了一批又來一批,劉瑾發現大明朝的言官根本殺不完。

有明一代,士大夫經常是一片一片地倒下,然後又前赴後繼一片一片地上來。武宗朝寧王造反,皇帝準備親政,遭到群臣反對,一百多人集體向皇帝示威,十幾人身死;嘉靖朝,大禮儀之爭,二百多人又向皇帝示威,其中一百多人下獄,八十多人戴罪,十七人被斃命於廷杖;萬曆朝國本之爭,群臣更是咬定不放手,和皇帝拼了三十多年,一百多位大臣遭到降職處分並最終贏得勝利。

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訓,一個士子倒下去,十個、百個、千個士子站出來,明朝的士氣就是這樣剛烈,這樣綿延不絕。中國的封建社會,可以說沒有哪個朝代可以和大明朝相比。因此,海瑞一個六品的戶部主事竟敢抬著棺材曆數嘉靖皇帝的種種惡行,這種精神氣不可不佩服。

到了明末,這種士氣受到嚴重的摧殘,魏忠賢隻手遮天,以殘酷的手段進行鎮壓。而官場風氣也日益腐敗,再也沒有前朝的那種剛烈之風,這也是大明衰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可以說,一個民族的士氣鼎盛造就皇權的卑弱,不是國家之不幸,反而是國家福氣,民族尊嚴的重要體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清祖制:皇帝在位,凡丟失一寸國土者,死後不配享有此物
大臣建議會試應該擇優錄取,乾隆大怒:你要是江浙人必治你重罪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