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和級戰列艦史記

大和級戰列艦史記

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是二戰時期舊日本海軍建造的本國噸位最大、乃至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戰列艦。歷史上該級艦艇計劃建造四艘,最終建成了兩艘(大和號戰列艦和武藏號戰列艦,其中三號艦被改裝成信濃號航母,暫時不列入。)。1937年,日本海軍制定了"03艦艇補充計劃",確定建造4艘大和級戰列艦。一號艦大和號於1937年11月4日開工,二號艦武藏號於1938年3月29日開工。

縱觀當時世界海軍普遍裝備的戰列艦,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無論是從噸位上、火力上、裝甲防護上,均碾壓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型戰列艦。大和級建造之時,日本採取了極為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得各國海軍均無法得到掌握大和級戰列艦的具體情報和數據。美國在1938年就隱約的知道了日本要建造新型戰列艦的計劃,但是由於日本這次保密措施做的極為嚴格,美國也就大體猜測日本新型戰列艦的噸位和火力(排水量5萬多噸,採用410毫米巨炮)。但是到了大和號下水服役之後,才發現大和級戰列艦的真實數據遠遠比美國人所猜測的要大。

大和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65000噸,滿載排水量72000噸,艦體全長236米,寬38米,吃水13米,艦體長寬比6.76:1。最令人驚訝地的是大和級戰列艦的火炮,竟然採用的是9門460毫米巨炮,三管三聯裝,前二後一的布局布置。單從火炮上來說,世界上任何一國海軍所裝備的戰列艦主炮均不能與大和級相抗衡。美國的衣阿華級戰列艦裝備的是9門406毫米主炮,德國的俾斯麥級戰列艦裝備的是8門380毫米主炮,英國海軍的獅級戰列艦也裝備的是9門381毫米主炮,法國的黎塞留級戰列艦和義大利的維內托級戰列艦也不過裝備的是8門380毫米口徑的主炮,相比大和級的460毫米主炮,各國海軍的戰列艦均遜色一籌。兒從噸位上來說,其他各國海軍主力戰列艦也就4萬至5萬噸的排水量,而大和級戰列艦的噸位達到了滿載7萬多噸的水平,這個記錄一直保持到二戰後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服役以後才被打破。

從裝甲防護方面來說,大和級戰列艦能達到這麼大的排水量,很大程度上是三座大型炮塔和厚重的裝甲所導致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三座炮塔的重量達到了驚人的2700噸,比當時一艘驅逐艦的排水量還要大。大和級重視防護,是當時防禦裝甲最厚重的戰列艦,按照設計要求,艦體防禦裝甲能承受自身460毫米口徑火炮在2萬-3萬米距離上的打擊(著彈速度500米/秒左右),中甲板能夠抵禦從3900米高度扔下的800公斤重型航空炸彈。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負責建造大和級的日本設計師們費盡苦心,從裝甲材質、厚度和安放角度都做了最大限度的優化。大和級的主裝甲帶由1320塊VH鋼組成,從1號前主炮塔前端一直延伸到3號後主炮塔後端,彈藥艙、輪機艙和主機等關鍵部位被集中布置在主裝甲帶的保護內。裝甲帶的縱向則從船舯水線部位一直延伸到底部。水線以上的主裝甲帶厚達410毫米,並內傾20°,相當於560毫米厚的垂直裝甲。裝甲帶的前後兩端則由270-350毫米的裝甲隔壁防護。主裝甲帶以外的舵機艙也被重甲覆蓋,主副舵機艙的頂部裝甲厚200毫米,主舵機艙的艙壁裝甲厚360毫米,副舵機艙艙壁厚250-300毫米。

主炮塔是戰列艦上與主裝甲帶並重的一個防護區域。主炮塔的正面裝甲厚650毫米,並有45°傾角,主炮塔側面厚度250毫米,後部190毫米,頂部270毫米。主炮炮座的前部和側部厚度也有560毫米,後部裝甲厚380-440毫米。

1941年12月16日大和號戰列艦被編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接替長門號戰列艦成為聯合艦隊的旗艦。1942年8月5日武藏號戰列艦編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大和級戰列艦雖然威力巨大但生不逢時,戰列艦的地位開始被航空母艦所取代的時代,日本海軍將其當作最後決戰的王牌未經許可聯合艦隊不得輕易動用而很少出戰。由於大和級戰列艦的地位被航空母艦取代,大和級平時都是停泊在港口裡修整。大和級戰列艦還是當時就日本家軍中條件最好,設施最全的艦艇。其菜色之好,較當時日該國內一般家庭的伙食標準高出許多,在聯合艦隊中也是首屈一指。大和級還是日本海軍中唯一一級全艦裝有中央空調的戰鬥艦艇。由於不經常執行作戰任務,大和級戰列艦也被調侃成:「大和旅館」。

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中,武藏號在菲律賓錫布延海域遭到美軍飛機攻擊,被19枚魚雷和17枚炸彈擊中後沉沒。而1945年4月7日,「大和」號作為第二艦隊旗艦開赴沖繩島,企圖對登陸盟軍進行自殺性特攻,途中在日本九州島鹿兒島西南海域遭到美國航母艦載機群的集中攻擊,在被命中了10枚魚雷以及24枚一千磅航空炸彈,艦體在傾覆過程中發生殉爆沉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油菜話 的精彩文章:

TAG:油菜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