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女人,適時表達憤怒,更容易讓你贏得尊重

女人,適時表達憤怒,更容易讓你贏得尊重

作者:meiya

來源:meiya(ID:OneStepUp)

有一個朋友關若,結婚當天她媽媽告訴她,以後和婆婆相處要多忍讓,多順服婆婆,作為一個媳婦要孝順,凡事多忍耐,家和萬事興。

關若聽了媽媽的箴言,在和婆婆相處過程中一直「忍」字記心頭。

婆婆原來一直生活在西北老家的小縣城。兒子結婚後,在杭州買了房。她就從老家過來,和兒子和兒媳一起共同生活,美其名曰:過來照顧你們,讓你們更好地工作。

婆媳相處總會有一些磕磕絆絆,關若一直「忍」為上策。

婆婆燒的菜不符合口味,總是那老三樣,她忍了,從來不提自己想要吃的菜,實在吃不下去就自己偷偷叫一些外賣。

婆婆將家裡閑置的電飯煲、豆漿機,還有關若不怎麼穿的衣服不經關若的同意,統統送給自己鄉下的某位親戚時,關若心裡很不爽。

如果婆婆好好問自己,她是願意把這些閑置送給別人的,但是婆婆什麼招呼都不打就這樣擅自處理了自己的東西,關若心裡不舒服,她覺得自己不被尊重,但是她想做一個好兒媳婦,就什麼都沒有說,忍了。

後來,關若發現婆婆開始偷偷使用她的化妝品和香水,甚至拿了她未拆包裝的化妝品送給自己的女兒,只淡淡對她說一句:我把你的那盒化妝品送給xx了。彷彿只是通知她而已。

她和丈夫老陳說起這件事,老陳卻說:「我媽就喜歡占點小便宜,她沒有惡意的,你要多包容點。」 於是,關若還是忍了,讓這個事情很快過去了。

不久,關若懷孕生子。休完產假回崗上班的關若成為了一名背奶媽媽,當她無意中看到自己辛苦背回來的母乳孩子喝都沒喝就被婆婆倒進馬桶時,她傷心地哭了,但並沒有和婆婆溝通此事,她想做一個「好」兒媳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是自己依然在默默地努力,堅持給孩子喂母乳到一歲。

婆婆幫忙帶孩子時,總是把不到一歲的孩子放電視機前就自己忙家務去了,關若體諒婆婆的辛苦,什麼都沒有說。她害怕說了婆婆後,婆婆會不高興不幫忙自己帶孩子,可自己又要上班,無法帶孩子,所以,權衡利弊之後關若還是忍了。

在孩子一歲半時,婆婆提出要把孩子帶回老家去帶,關若不同意,但是她也沒有正面與婆婆起衝突。而是讓丈夫告訴婆婆,她不同意帶孩子回老家,孩子必須呆在父母身邊。

丈夫和自己的老媽表達過意見後,第二天吃早飯時,婆婆對著空氣陰陽怪氣地說:「孩子是我們老陳家的,想帶去哪裡就帶去哪裡,其他人管不著。」

一直隱忍的關若,這一次徹底憤怒了,多年來的怨氣爆發出來,拿起碗就摔地上,然後大聲對婆婆說:

「老太婆,我告訴你,孩子除了是你們老陳家的,還是我的,我是孩子的媽媽,我有權利決定他在哪裡生活。

這麼多年,我因為尊重你,一直沒有和你吵過架,但不代表我就怕你。我給你吃,給你住,給你買衣服,自問沒有半點對不起你的地方,你卻越做越過分,以為我好欺負是不是?

這房子有我的一半,孩子也是我的,我才是這個家的女主人,這一點你要是搞不清楚,也不願意在這裡帶孩子,那請你滾出我的家。孩子我辭職自己帶,不需要你幫忙。」

丈夫老陳也被妻子關若的憤怒鎮住了,愣在一邊看著兩個女人的爭吵不知所措,不知幫老媽還是老婆。

婆婆聽了關若的話,坐在地上哭起來,開始撒潑耍賴,大喊:「冤枉啊,我哪裡欺負你了,是你欺負我這個老太婆啊……我命怎麼這麼苦,生了一個不爭氣的兒子,還娶了一個這麼厲害媳婦,要趕我走……」

老陳開始勸他的老母親:「媽,你不要這樣,這樣多難看啊。你起來吧!」

關若這時對婆婆說:「我給你一天的時間,你想清楚要不要在我家帶孩子,如果不想帶,明天叫老陳給你買火車票回去。」然後說完就去上班了。

一整天,關若都惴惴不安,她不知道自己的憤怒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也不知道這次爭吵會不會破壞夫妻的感情,一整天丈夫沒有打電話給他,但是她下定決心,這一次絕對不能讓步。

沒想到,晚上下班回到家,婆婆好像沒事人一樣,彷彿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也不再提帶孩子會老家的事情。

從此,婆婆對關若多了一份尊重和在意。

關若也不再當「包子」,不再一味默默忍受,她開始和婆婆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和需要,發現婆婆也並非難以溝通。

好的婆媳關係,從來不是忍出來的,而是相互尊重相互溝通,大家都表達各自的需要,然後在需求有矛盾時,一起想辦法來實現雙贏。

有部老電影叫《喜福會》,講的是四位女兒和四位母親的故事,我非常喜歡。

安美阿姨(盧燕飾)的女兒羅絲在上大學的時候,因自己的美麗和驕傲贏得了一位高富帥的愛情,這個男生家世顯赫,父親是出版業的巨子。但在婚後,她卻放棄了已經獲得獎學金的學業,一心為了丈夫與家庭,一切都從丈夫的要求出發,完全無視自己的要求。

在一次晚飯吃什麼的爭執後,丈夫真誠地問她:「你快樂嗎?」明明不開心的她卻調整了自己的笑容肌,說出:「我當然快樂。」

後來,她失去了這份感情,要離婚了。

某一天要跟丈夫談分割財產事宜,她的母親發現她還在做巧克力花生奶油派,只有她的丈夫會愛吃這個派,其他人都是不吃的。

她的母親說了一段話:

「你以為他看到這個派,就會遺憾自己不珍惜你嗎?你這麼想……你就太傻了。

你每次給他禮物,都像在求他:請收下這個,對不起,請原諒我,我不如你這麼重要。

他只會更視你為理所當然,你就像我母親,從來不懂自己的價值,直到無法挽回。」

在母親的鼓勵下,她的自我意識萌發了,面對要來分割財產的丈夫時,她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想法:

「滾出我的房子,你聽見了嗎?滾出我的房子。你不能拿走我的房子,不能帶走我的女兒,你不能奪走我的任何一部分……

我曾說過,我的愛無足輕重,你的愛才更珍貴,全是一派胡言。」

這番話,幫助她的丈夫重新「看見」了她,後來他們複合了。

一個妻子不重視自己的需要,一味忍讓,犧牲自己,放低自己討好丈夫,不僅得不到丈夫的愛,還會失去丈夫對自己的尊重,這樣不平等的夫妻關係註定會失敗。

好的夫妻關係,也從來不是忍出來的,而是相互尊重、相互溝通、平等一致、彼此付出愛與關懷,在關係中大家的需要都可以被滿足。

《喜福會》里羅絲的母親說:

「我成長在中國,從小被教導要無欲無求,忍受他人的侮蔑,吞忍一切苦楚,即使我以另一種方式教育女兒,她仍不脫自憐自哀。」

有多少人從小被教導要做一個「好人」,而做「好人」的標準常常就是在關係中壓抑自己的需要,忍受他人的不公平對待,甚至是犧牲自己,討好對方。

為了表面關係的和諧委曲求全,不與別人起任何正面衝突,被別人傷害和欺負時也選擇忍氣吞聲,心中始終記得吃虧是福,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不步海闊天空。

殊不知,當一個人無視自己內心的需求,一味忍讓和順從,常常自我犧牲,逆來順受,只求人際關係表面和諧,做了所謂的「好人」時,別人卻以為你是軟柿子,是包子,專找你這樣的軟柿子、軟包子捏,最後你自己真的就成了任人宰割的軟柿子和包子。

很多人在關係中,常常會有一種一廂情願地認知,覺得「只有我順從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親近和認可」。

這是非常孩子,非常天真的想法,源於小時候那種「我乖,人就愛我」的想法。而現實並非如此。

一個人在關係中一味乖巧聽話,順從討好,是沒有自我的表現,一個沒有自我的人是得不到他人尊重的,一個沒有自我的人也無法教會別人善待自己,還容易導致自己在關係中總是被漠視和犧牲的那個。

因為一個人怎麼對待自己,會誘使別人怎麼對待他。一個愛惜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才懂得如何教別人更好地尊重自己,愛自己。

好關係從來都不是忍出來的,好關係需要尊重和溝通。

那一味忍讓的老好人們要做什麼呢?

需要學習怎麼表達自己的需要,需要去確立自己的界限,適當地時候要表達自己的憤怒與不滿。

憤怒情緒和喜怒哀樂一樣,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緒,憤怒是一種力量,對於維護個人界限,保護我們不受他人的侵犯,捍衛自己利益有很有幫助。比如,同樣遭遇校園霸凌,一個人不懂得表達憤怒,選擇默默忍受,一個人表達了自己的憤怒了,進行反抗,後者往往不容易再次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當我們懂得適時表達自己的需要、自己的界限以及自己的憤怒時,我們在關係中就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親密關係中,虛假的和諧比真實的衝突更可怕。

老好人們,不要不敢表達自己的憤怒,不要害怕衝突,不是所有的憤怒和衝突都會破壞關係,當雙方在衝突中表達自己的需要,看見自己也看見別人的需要和界限時,我們對關係的不滿會得到很大的緩解。

這就是所謂的「吵開了就好了」。不滿常常源於沒有表達的出口。

如果雙方不僅看見彼此的需要和底線,還能夠一起尋求解決方案,或者願意相互妥協,滿足各自的需要時,關係會因為「彼此被看見」而變得更真實與靠近。

作者簡介:meiya,暢銷書作者、書評人、自由撰稿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已出版《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你值得擁有最好的一切》《改變,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等多部作品。

潘幸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中國女強人,職場有多風光,在家就有多窩囊
中國女性最稀缺的一種能力,值得所有人反思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