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愛往桌子底下鑽,往箱子裡面躲,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孩子愛往桌子底下鑽,往箱子裡面躲,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一:什麼是空間,時間的敏感期。

我們先來思考一下這幾個問題,最初孩子是用口和手來探索世界的,當他們開始行走的時候,他們的空間變大了,他們的行為是在體會世界是立體的。那孩子為什麼會在會不停的往下面扔東西?孩子為什麼會對下水道蓋上的洞洞里特別感興趣,會不斷的找東西往裡面塞?為什麼會用手指鑽牆上的洞洞?帶著這些問題,進入今天的分享。

空間,時間的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有趣的一個敏感期,因為透過時間和空間,我們一下被界定在一個位置,這個位置在早先還是一個感覺的狀態,在其後的發展中,位置就逐漸轉換秩序,如果沒有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就不會發展出更為抽象的秩序。

所有的孩子出生時從子宮摔落到一個大的空間中,首先要體驗的,必須是空間,他要在空間中體驗空間,使用自己的身體體驗空間,然後透過超越自己的身體,探索這個物質世界的空間,才能夠把自我跟現有的物質世界完好地結合在一起。

同樣,兒童從出生開始也必須感覺時間,剛開始——有了需求,哭,馬上就要得到,不懂得這是需要時間的,然後,在成長的過程中,急切感逐漸得到一些緩解,想要——得不到,哭聲可以不那麼急切,再然後,想要——不是什麼都可以馬上得到,可以稍微緩衝一下。直到5歲兒童才逐漸發現,所有的事情和願望是要通過時間來完成的……直到孩子在內心不僅感覺而且可以把握時間,不僅做一件事情需要多少時間,而且獲得什麼樣的心理和智力需要多長時間,也開始在孩子的內在建構出來,時間的智能變成了一種高智慧的歷史感,世界和自己就被放進歷史的長河和宏觀的把握之中呢,這個過程是依靠孩子在自由的環境中完成的。

所有這些心智都是在具體的生活中,依靠兒童的興趣完成的,它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所以兒童喜歡做什麼,就變得很重要。

如: 麗麗喜歡尋找下水井井蓋上的洞洞,然後將小東西往洞眼兒塞進去,在牆上發現一個洞眼兒也會往裡面塞東西,塞東西到一個洞洞里成了他樂此不疲的工作,媽媽看她忙乎著,雖然不打斷他,卻滿心疑惑。其實麗麗正處於空間敏感期。

兒童空間敏感期的發展是從0歲開始,一直持續到6歲,而兒童最早的空間敏感期是這樣的:他首先會發現這一物體和那一物體是分離的,所以他喜歡把一些東西從高處撥拉到地上,然後尋找,再拿到高處,撥拉下來,這是兒童最早對空間的感受。

如:扔東西,在家扔、在幼兒園扔,還喜歡把鞋架上的鞋子全部扔到地下,這是2歲多的奇奇格外喜歡做的事情。他還喜歡推著家裡的轉椅四處轉,那天用力過猛,把書櫃的玻璃門都撞裂了!還有,爬到沙發背上,站在沙發背上看電視。有一次,他甚至要求站在沙發背上吃飯。奇奇的「壯舉」真是數不勝數,真讓家裡人吃不消了!

進入空間敏感期的孩子,會通過拋物、移物來探索空間,通過攀爬來感知空間。奇奇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建構空間智能,這會對孩子將來掌握空間概念、識別幾何圖形非常有幫助。

這個感受過去之後,兒童就會發現:一個空間裡邊的東西能抖出來,外邊的東西能塞進去。所以兒童見了洞洞就會把一個東西塞進去,這個活動在兒童一歲左右的時候非常頻繁。

二,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時的表現。

空間敏感期是多種多樣的。孩子是靠物體位置的變化來感知。孩子用身體來感受空間。從而不斷地擴大對空間的感知,探索出來的是個立體的世界。緊接著兒童開始不斷壘高,推倒,再壘高,推倒,這就是最典型的感知空間發展的一種能力,是對空間感受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兒童智能發展的關鍵所在。說到這裡,我不得不提一下我們幼兒園的小樂樂,有一天他在工作粉紅塔的工作,開始看著他好不容易把它壘高了,然後過了一會兒,他又把它推倒了,然後又壘高,又推倒,這樣樂此不疲的重複了半個小時。接著兒童會對一個狹小的空間非常感興趣,比如鑽到大衣櫃里,桌子下面玩耍。還有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狹小空間,他們都能找到,有一次,我去我們幼兒園的繪本室里換書,我看到小班的一個小萌萌在繪本室旁邊的園洞洞里爬來爬去,怎麼爬都爬不上去,這個時候我不知道她要幹什麼,我也沒有去打擾他,我一直在旁邊看著,後面她爬上時就把她自己的身體蜷縮在園洞洞里,一會兒又坐著,一會兒又趴著,一會兒又站起來,一會兒下來又上去,就一直在這樣玩,這時我才知道原來她在感知空間。除了她還有丫丫寶貝,丫丫寶貝最近也老是在桌子下面鑽來鑽去的,除了桌子,只要可以鑽的地方她都會去探索。我們知道孩子需要在各種各樣的空間中來感知不同的空間,上下,里外,空曠與狹小,方圓。只有在小的空間中,孩子才有明顯的空間感,孩子透過感知不同的空間感進而建立空間的概念。之後兒童會對爬到某個高處開始有興趣,我們常常看見小朋友反反覆復爬樓梯,實際上,這些都是兒童在運用身體對空間把握的一個過程。比如說,兒童不用腿走著下樓梯,會倒著下,原因是兒童對手的把握要超出腳,所以兒童必須對手有把握後,才有決心和心理能力再使用他的腿,這樣結合起來,他才覺得能準確把這個樓梯的過程走下去,那麼在這時候也有一些孩子也喜歡坐著下樓梯,我在幼兒園就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小孩子,當他坐著下樓梯時,我問他為什麼要坐著下樓梯呀,他說:我在用屁股幫婆婆打掃衛生,我聽了就忍不住笑了,這就是身體對空間的探索。除了這些,這時候的孩子還對爬窗檯,爬桌子,爬樓梯,爬欄杆都會有巨大的興趣。最近我們班有好幾個孩子都會有這樣的舉動,會爬上桌子,戶外活動的時候也會爬上樓梯。特別是在淘氣堡玩的時候,他們幾個總會從最底下一步一步的爬到最高的地方上面去,並且還站在上面嬉戲。每次我一到看他們這樣爬上去,我就覺得很危險,害怕他們會掉下來,但一想到這樣會阻礙到他們的探索,即使是很危險,我也不會去制止他們,我覺得孩子們對環境的危險與否還是有把握的,這個時候我會在離他們較近的地方關注並保護他們。這段時間裡孩子們在感受空間,發展到承受更大的空間。同時也是一個心理承受能力發展的過程。

三,空間敏感期的探索是為了發展空間智能。

那麼這個階段過去以後,兒童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開始喜歡從高處往下跳躍,這個過程除了兒童在感受空間的大小外,他還在用他的皮膚,他的肌肉,他身體所有的東西來感知這個空間有多大,多高,多遠。兒童發現自己從這個高度往下跳的時候,心理已經能夠承受了,就會跳下去。兒童透過經驗發現對這一空間高度得到把握,能夠再一次承受,就會探索更高的空間,所以對空間的把握,完全取決於一個人在心靈上能夠承受多大的一個空間的狀態,這決定了兒童未來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能力,為未來的發展埋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同時空間敏感期可能給家長造成的危機感比較大,很多媽媽因為害怕,不許孩子趴在桌子上,不許孩子從窗台上往下跳,不許孩子鑽到一個小地方……,實際上很早的時候,國際上就有一個「視崖實驗」:兒童在玻璃板上爬行,但凡看到玻璃板下面有一個在視覺上表現出低洼的部分都不會爬過去,這證明兒童對環境的把握是有天然的自衛意識的。我們可以跟在孩子幾米以外保護她,而不要沒完沒了的嘮叨,不要設置那麼多的限制,不要在孩子剛有點不平衡的時候就把手支上去扶住,媽媽需要有承受危險的心理力量,不要把這種危險「說」給孩子,這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危機感,破壞兒童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喪失了探索世界的機會。

所以我們要告訴家長的還是那一句話:給孩子愛和自由,所有的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都會有這樣的需求。空間敏感期對空間的探索,是兒童一個自我創造的過程,一個突破極限的過程。四,怎樣培養孩子的空間感。

那麼下面,我再跟家長們討論一下怎樣去培養孩子的空間感。兩歲半是孩子空間概念進步的最快階段,給孩子探索的機會,可幫助他形成正確的空間意識。任何訓練不一定都是教與學的互動。只要以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加入。讓孩子有機會練習,他就能建立正確的空間方向感。我們其實就置身在空間之中,要如何善用它來培養孩子的空間感及方向感呢?就從日常生活著手吧!

1、當孩子會自己走路時,在安全的範圍內,讓他自由行走,不要因為怕他跌倒而且局限他活動的區域。探索機會越多,對自身以外的距離就越能產生正確的意識。

2、孩子能參與家事時,給他機會放置、收拾,例如:請他把拖鞋掛在「鞋架上」,把布鞋放在「鞋櫃裡面」。在大一點時,可以請他擺放碗筷在「桌上」,湯匙放在「旁邊」,吃完飯把碗盤「放在洗碗糟里」。如此的練習,不但能建立空間感,伴之而來的還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3、組合積木是孩子的最愛,利用他的喜好再加入空間概念指導,孩子的立體方位領形成後,創意空間會更大,能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4、戶外公園、遊戲場或街道,也是訓練方向感的好場所。比如:走進公園叉路時,讓孩子決定往前、向左或向右走;溜滑梯時,告訴孩子走到後面、爬上去、溜下來等;逛街時,也可以玩一個遊戲:約好一個地點,媽媽帶孩子一起走他決定的路線,另一個大人則繞另一條路線,走走看,最後會不會遇到。

5,「媽媽哪去啦?」在家這個空間里,大人已經再熟悉不過,對孩子來說卻還是有很多新發現的天地。你可以和孩子玩"藏貓貓"的遊戲,躲在看似「白痴」的地點就足夠了。當孩子慢慢衡量出多大的物體能夠藏進多大的空間里,「大」和「小」的概念會越來越清晰,也就不會去沙發底下找你了。

6、瘋狂彈力球。彈力球是幼兒最初探索空間的好東西。比如,你和孩子交替扔彈力球,當孩子發現彈力球每次的運動軌跡都不一樣,並且遇到障礙物時會被彈回來的速度也不一樣時,他就會一遍遍地反覆扔,直到他能判斷出球的回彈方向,這可是很大的進步。

7、沙發墊子壘高。你和孩子一起壘沙發墊子、枕頭、被子,什麼都行,壘得不能再高了,再推到一遍遍的重來,相信如果你和孩子一起玩這種離經叛道的破壞性遊戲,他會非常開心的,在這種玩耍中,孩子能慢慢發現順序。

8、歡迎來我的「小家」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鑽到桌子底下,大紙箱子里,衣櫃或者一切看似小房間的地方,這種被包圍的感覺有人說是對媽媽子宮的懷念,不管怎樣,盡量為她開闢一個小空間吧,一定要相對密閉,並且有一個進出自由的「小門」,最好再來點裝飾,孩子一定會被這個小家所吸引,關鍵是,他爬來爬去的同時,會慢慢理解,什麼是「里」「外」「進」「出」。

9、「小樹葉漂去哪兒?」經常帶孩子去戶外或公園吧,讓他多觀察一些自然界的事物,關鍵是你也要及時地配以解說。當他看到小樹葉飄落,或者順著小溪漂走時,樹葉不就變成了從高到低,從近到遠這種空間關係最生動的教具嗎?提示:孩子在經歷空間敏感期時,會特別鍾愛一些成人看起來毫無意義,甚至是搞破壞的,讓人抓狂的行為,並反覆實驗和實踐。但要注意,其實孩子的自信也很脆弱,如果連續被打擊幾次之後,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膽小怕事,甚至對探索不再感興趣了。而這也是抑制的開始。如果敏感期到來時受到壓抑或阻礙,之後可能會再出現一次彌補的機會。比如幾個月大出現的口的敏感期如果受到阻礙,到了一兩歲時可能又非常迷戀起吃起手指來。但過了6歲以後,這種彌補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小,因為孩子的經驗和理智越來越多,探索的勇氣就會越來越少。如果敏感期受阻嚴重,或者沒有出現彌補的機會,曰後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效也沒有此時顯著。而許多行為有問題的孩子,如多動的、焦慮的、自閉的孩子,有許多是他們的探索行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

鍛煉空間感的9個小遊戲再次強調,孩子往往會對大人看來並不起眼的遊戲興緻盎然。所以,對你已經司空見慣的遊戲千萬別忽視,有些就是幫孩子探索空間,建立感覺統合的紐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老鼠帽帽親子 的精彩文章:

TAG:小老鼠帽帽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