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氏孤兒」案,為何要杜撰子虛烏有的「屠岸賈」?

「趙氏孤兒」案,為何要杜撰子虛烏有的「屠岸賈」?

元雜劇《趙氏孤兒》是我國的古典四大悲劇之一,不但在國內家喻戶曉。其在國際上也享有盛名,法國大文豪伏爾泰曾將之改為話劇而在巴黎的各家劇院上演,盛況空前。但《趙氏孤兒》背後的真實歷史卻並不是元雜劇所刻畫的那樣,甚至連劇中的那個大奸臣「屠岸賈」也是位子虛烏有的人物。

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這段歷史,先介紹一下關於晉國政治的一些背景知識。

自晉文公始,晉國的六卿(有時擴編為八卿甚至十二卿,但常態編製為六卿)制度已基本形成,晉文公時,晉作三軍,每軍置將、佐兩人,這六人分掌晉國軍政,便被稱為六卿。在晉文公之後的晉國歷史上活躍過很多的強勢家族,狐氏、趙氏、先氏、胥氏、魏氏、智氏(荀氏別支)、范氏(也稱士氏)、中行氏(荀氏別支)、郤氏、欒氏、韓氏等,六卿的職位也便只有在這些家族中互相擠位置,這些家族也可統稱為六卿家族。

如果你了解了晉國的政治制度特點,就會知道在晉國的政治舞台上絕對產生不了一位沒有家族根基的權臣。(雖然有些書籍中還記載屠岸賈的祖父屠岸夷是晉惠公時的大夫,也不是位好人,似乎這屠岸賈的奸臣還是祖傳的,但是據其記載來看,屠岸氏家族也只是個無足輕重的家族。)。即便晉國國君特別地寵信你,你沒有家族根基的話,也不過如同日本戰國時代的那些大名身邊的「小姓」。

晉國在「六卿制度」完善後,事實上就已經成了股份制。國家大事,並不是晉國國君就能擅自做主的,而是要由各大卿族共同商議的。

據《史記.趙世家》記載:"屠岸賈者,始有寵於靈公,及至於景公而賈為司寇,將作難,乃治靈公之賊以致趙盾,遍告諸將曰:「盾雖不知,猶為賊首。以臣弒君,子孫在朝,何以懲罪?請誅之。」...賈不請而擅與諸將攻趙氏於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

屠岸賈沒有家族根基,根本就不可能不經過國君的同意,就擅自率領諸將攻打趙氏。而且趙氏是當時的晉國第一大卿族,實力最為雄厚,沒有其他家族的支持也絕不敢輕易地攻打趙氏。事關家族存亡,趙氏不可能引首就戮,是會聚眾相抗的。晉國後來的歷史,晉國滅欒氏,滅范氏、中行氏,以及智韓魏圍攻趙氏。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前前後後打了很多年的戰爭。

我們再根據《左傳》的記載:《左傳·成公五年》:「晉趙嬰(趙盾異母弟趙嬰齊)通於趙莊姬,五年春,原(趙同,趙盾異母弟)、屏(趙括,趙盾異母弟)放諸齊。《左傳·成公八年》晉趙莊姬為趙嬰之亡故,譖之於晉侯,曰:"原、屏將為亂。"欒(欒書)、郤為征。六月,晉討趙同、趙括。武從姬氏畜於公宮。以其田與祁奚。韓厥言於晉侯曰:成季之勛,宣孟之忠,而無後,為善者其懼矣......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趙嬰齊與自己的侄媳趙莊姬(晉景公之姐)私通而被其兄趙同與趙括放逐,而趙莊姬便懷恨在心,向晉景公誣告趙同與趙括將要造反,而欒氏與郤氏都替趙莊姬作證。於是,晉滅了趙同與趙括,而趙朔之子趙武也就是那位「趙氏孤兒」卻與其母親很安然地生活在晉國的宮室之中。這裡根本沒有屠岸賈的事。

《左傳》的記載顯然比《史記》的記載更可信,也更符合晉國的政治特點。一則,《左傳》的成書年代比較早,又是編年體,前後記載比較詳細。二則,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曾到各地去採風,把很多民間的傳說與故事也都記錄了下來,以致《史記》一書中前後出現矛盾的地方都很多。三則,司馬遷的寫作手法,帶有後世小說家的風格,自己加入的元素比較多。四則,許多其他先秦的重要史料中也沒有屠岸賈的記載。五則,當初弒殺晉靈公的執行人是趙氏的旁支--趙穿這一支,可是在這場趙氏滅門中,趙穿這一支卻安然無恙。

這「趙氏孤兒案」是由趙莊姬與趙嬰齊的家族內部的偷情亂倫而促發的。但是,產生這一切的根源卻是晉國的各卿大夫家族之間以及趙氏家族內部之間的權力爭奪而決定的。趙盾感念趙姬(趙衰之妻,晉文公之女)的恩德,趙盾曾言:「微君姬氏,則臣狄人也。」 便在其晚年,又把趙氏宗主的位置讓給了趙姬之子趙括。也就是說趙莊姬之子趙武已經淪為趙氏的庶脈了,而趙莊姬的丈夫趙朔又死得早。所以,等到自己的兒子趙武長大後,其在晉國就很難有一席之位了。

趙嬰齊在被其兩位兄長放逐的時候,曾對其兩位兄長說:「我在,故欒氏(欒書)不作(發難),我亡,吾二昆其憂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就是說:「我在的話,欒氏不敢作難;我不在的話,你們兩位就要危險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放我一馬又對你們有什麼損害呢?」

也就是說趙嬰齊對趙氏家族的處境還是比較警覺的,已經感覺到欒氏等家族對趙氏的怨恨之心。到後來晉厲公時,晉厲公跟其心腹商議要除去一些強勢家族,而先從哪個家族下手時?其心腹胥童就說:「必先三郤。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 六卿一共就那六個位置,現在好不容易加了兩個(三郤專權時,晉設八卿),而郤氏一屁股卻坐了仨位置,能不引起其他家族的怨恨嗎?

而趙氏家族此時的處境也是如此,族大多怨。所以,當趙莊姬在為其子謀取宗主之位而誣告趙同、趙括欲造反時,其他家族也都紛紛出來作證。

趙氏孤兒一案,最大的獲益人是其他的一些卿大夫家族,如欒氏、郤氏等。趙氏雖經此大難而元氣大傷,但「趙氏孤兒」趙武本身也可以說是受益人(也是趙莊姬的目的所在),不然最後分晉的時候,即便有趙家,但卻未必是趙武這一支。家族內部的正支與旁支之間的爭奪同樣也很殘酷。至趙武之孫趙鞅時就並掉趙氏的旁支邯鄲氏,也就是趙盾的堂弟趙穿這一支。晉國歷史上的「曲沃代晉」也是小宗取代了大宗。

到戰國時代,趙氏當權,便對其不光彩的過去而加以緣飾,而把這段經歷緣飾為「忠臣義僕」的感人故事(也為趙氏的篡國行徑,尋求情理上的寬恕)。而之所以要憑空杜撰屠岸賈來,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其一,其時韓趙魏三家已分晉,如再將「罪責」全部推給晉景公,百姓們會認為晉景公做的很對,晉景公若不這樣做,晉國早就讓你趙家給篡了。其二,事實上欒氏(欒書)、郤氏等家族更適合擔任屠岸賈的這一角色,但之所以不這樣做,是因為趙氏家族與這些家族其本質無二。再則這些家族也都是根正苗紅的,對晉國的貢獻也都是業績昭著的,沒那麼容易描黑。

趙氏孤兒案,絕不能簡簡單單地看成是忠臣與佞臣之間的鬥爭故事。晉國的六卿家族,哪一個家族在晉國的歷史上沒有作出巨大的貢獻?哪一個家族不是根正苗紅?可是到了後來,哪一個家族沒有成為「不臣之臣」?這都是權力鬥爭使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蜀漢該位大臣,譴責劉備奪益州,為諸葛亮之死稱快
巨奸伯嚭的祖父,創造一耍陰謀的成語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