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朝大臣非常有骨氣敢跟皇帝叫板,清朝大臣大都唯唯諾諾呢?
明朝和清朝都是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在這兩個朝代,大臣們的做法差異很大,比如說明朝的大臣們大都非常有骨氣,敢跟皇帝叫板,哪怕是殺頭也是在所不辭,而到了清朝的時候,皇帝們說啥就是啥,清朝的大臣大都是唯唯諾諾的,那麼為什麼明朝盛產諫臣,而清朝盛產奴才呢?
原因有以下幾點:
原因一:明朝結黨營私嚴重
明朝的皇帝們大都讀過霍光傳,知道臣子是可以聯合起來廢掉帝王的,比如說萬曆皇帝,因為張居正的一個廉價政策,就把晚課改為了早課,明其名曰為了省油,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明朝結黨營私很嚴重,大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再加上言官的存在,明朝自然盛產諫臣。張居正非常牛吧,可死了後不照樣被清算么,他的「那伙黨羽」大都受到了清算。
相比而言清朝就不一樣了,清朝的皇帝對於大臣們大都不怎麼信任,始終是防著他們,像兵權什麼的都僅僅的握在自己手中,結黨營私?不存在的,一個殺無赦就能讓你們全都歸西,所以清朝大臣大都一副奴才相,唯唯諾諾的,自然清朝也就盛產奴才了。
原因二:風骨
在清朝以前,歷朝歷代上朝都不需要下跪,甚至上朝還是坐著議事,那時候的大臣大都是儒臣,他們風骨依存,敢於跟皇帝叫板,套用一句話「殺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明朝官員的價值觀大都一樣,皇帝錯誤的指令幾乎無人執行,只能妥協。比如明朝的海瑞就敢抬著棺材跟皇帝唱反調,把皇帝氣的夠嗆,偏偏海瑞占理,還拿他沒辦法。
清朝大臣從血腥鎮壓後,大臣沒有了風骨,誰都怕死,而且動不動就株連九族,他們也是怕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很多清朝大臣也就成了「奴才」(其實就連奴才都是只有滿人才能這麼自稱,只不過現代人都以為奴才是個貶義詞,在清朝的時候奴才確實是只有滿人才有資格這麼稱呼)。
原因三:君權
明朝的皇帝們的處理政務水平不如清朝,明朝有司禮監秉筆太監,還有內閣制度,皇帝們離開大臣明顯的玩不動,所以明朝大臣有所倚仗,不是那麼怕皇帝。
清朝皇帝們離了大臣照樣能處理政務,大臣們大都是替皇上去辦事,所以還是老老實實的做事就行,誰敢得瑟?
以上幾點就是為什麼明朝大臣大都有骨氣,而清朝的大臣為何沒氣節,奴性非常嚴重的原因,如果說清朝也有敢於死諫的大臣,這不假,但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跟明朝跟歷朝歷代相比,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此人出身草莽,號稱流氓皇帝,一生僅寫一首詩,偏偏成千古絕唱
※為什麼唐朝十八座皇帝陵墓,只有乾陵沒被挖呢?
TAG:文化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