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虧損30億到暴漲30億,以前是沒錢才買他家產品,現在卻買不起
近日,已是NBA自由球員的韋德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張自己與「體操王子」李寧的握手合照,同時在一旁寫道:「有著遠見卓識的人!李寧先生和韋德先生」,這也預示著韋德確實將和李寧簽下終身合同,成為NBA球星國外獲得終身報價的第一人。
是的,這就是差距,雖然是球場之外的商業價值,但這次,李寧表現得相當豪邁。而在先前的紐約時裝周上,李寧以「悟道」為主題,把運動和中國文化相結合,以驚艷的表現賺得國人眼球,這使得國民的民族認同感大大提高,在網路上引發了「這還是我認識的李寧嗎」的病毒式刷屏。依靠著紐約時裝周這樣的國際性大秀場,李寧售價699的衛衣炒到999、對此,很多網友打趣的表示:以前是沒錢才買李寧,現在是買不起李寧......
確實,從3年虧損30億變成了三個月市值暴漲30億,用「脫胎換骨」這個詞來形容現在的李寧也毫不為過。
李寧本人是中國傳奇的體操運動員,他8歲開始練體操,19歲時,李寧在第6屆世界盃體操比賽中榮獲6項全能冠軍,成為了世界體操史上的神話。在李寧職業生涯的八年時間裡,先後摘取十四項世界冠軍,贏得一百多枚金牌,被世人贊為「體操王子」。1988年,李寧退役以後,開始涉足商業,創立了以其姓名命名的「李寧」運動品牌。
一個好漢三個幫,創業公司想做大做強,職業經理人無疑非常重要,李寧從創業之初即重視職業經理人的選用。1992年,24歲的張志勇加盟李寧公司,2001年2月至2004年6月任總經理,其後公司上市擔任CEO。按照李寧公司高管的說法:「李寧一直不願意把他跟李寧公司混為一談,他喜歡自由,不願意成為企業形象代表。他不希望自己毀了企業,也不願意企業把他毀了」。這個喜歡自由的創業者,在放權給張志勇的同時,收穫了個人自由、業績也還不錯。在張志勇擔任總經理、CEO的11年間,公司年收入從10多億元升至90多億元。
可是,這樣輕易地放權也讓李寧付出了慘痛的代價。2008年是李寧公司的里程碑。李寧不僅點燃了北京奧運會鳥巢上空的聖火,也點燃了李寧公司這枚「火箭」的引線。2009年,李寧在國內的銷量一度超過阿迪達斯,成為中國服裝界民族品牌的龍頭。 藉助李寧點燃奧運的一把火,李寧公司的年銷售額距離100億人民幣也僅一步之遙,這也掩蓋了李寧公司的種種問題。
組織管理上,李寧機構臃腫,層次不明;人員調配上,張志勇用人不當,重用大量國際人才卻讓那些忠心的「老李寧人」感到心寒;財務問題上也是一個老大難,公司為了一次年會做一個海報居然花了十幾萬元,其中的貓膩可想而知。
2010年,李寧公司進行了品牌變革,更換了LOGO,將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改為「讓改變發生」。李寧之前的產品一直比較保守,消費群體多集中在三、四線城市。然而,重新定位後的目標群體卻是「90後」,喊的口號是「90後李寧」,產品風格迎合90後,沒有兼顧原先的忠誠顧客群體。結果是,換標沒爭取到90後,還讓70後、80後消費者大量流失。
2011年,李寧公司開始出現大量的產品積壓,裁員、關店、虧損,李寧公司結束了高速增長,不僅沒能成為可以匹敵耐克和阿迪達斯的世界運動品牌,連國內老大的位置都拱手讓了出去。 最終,主導品牌變革的李寧公司CEO張志勇黯然下台。對此,許景南的評價是:李寧「很善良,但不擅長管理」。
截至到2014年,李寧公司已經連續3年虧損,累計虧損額高達31億元。終於在2014年年末,看不下去的李寧再度出山重掌大權。
「創始人無疑是最好的旗幟。」對於陷入困境的企業而言,創始人回歸似乎是個扭轉頹勢的好方法,比如喬布斯之於蘋果,比如柳傳志之於聯想,再比如李寧之於「李寧」。
2015年李寧公司重新步入新一輪發展的元年,重啟「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口號標誌著李寧公司的涅槃重生,而就在當年,在李寧本人帶領下的李寧體育終於迎來了扭虧。
2016年,李寧開始加大直營店的分布,並開始重視跑步領域,在北京和上海等地開設了iRun俱樂部;2017年上半年,李寧體育的收入同比增長11.4%至39.96億元,凈利潤大漲67%至1.89億元。
在2017年的記者招待會上,李寧對公司業績做出了中肯的判斷:「整體尚滿意,但5.8%的凈利潤率我覺得很低,效率不行,有很多空間要改善。」確實,同樣在百億量級,有同行品牌凈利潤率已經持續超過20%,李寧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
李寧公司過往的變化可謂「靜水流深」,如今正走到由破到立的拐點。 走出低迷稱之「破」,再造自身稱之為「立」,從明星企業淡出後,李寧如今正走到「立」的臨界點,很多人問李寧,公司轉型是否已經結束?他堅定地回答「一直都會在路上。」


※19歲花季少女跳樓自殺,圍觀者高喊:跳啊,快跳啊
※華為旗下的又一王牌:全球用戶超三億,未來收入有望突破兩千億
TAG:環球青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