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鹽湖,不只是拍照的背景

鹽湖,不只是拍照的背景

旅遊旺季來臨了,對於「天空之鏡」這一景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湖面彷彿一面巨大的鏡子映照著天空,讓人分不清哪裡是天,哪裡是地,而創造這一神奇而優美景色的主角就是鹽湖。

說起鹽湖,相信很多人還是比較陌生的,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關於鹽湖,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鹽湖:含鹽量大於3.5%的湖泊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鹽湖。通俗來說,鹽湖是湖泊在演化發展過程中進入到末期階段的含鹽量很高的湖,通常我們把湖水含鹽量大於3.5%(35克/升)的湖泊叫做鹽湖。

鹽湖資源是中國西部地區的特色資源之一,這是由鹽湖的形成條件所決定的。

鹽湖的形成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要有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匯水湖盆地;第二, 在這個匯水湖盆中要有豐富的鹽類物質來源;第三,有持續乾旱總趨勢下的波動氣候條件。

鹽湖是個巨大的鹽類資源寶庫,不僅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科研價值,還有生物資源和旅遊資源等,在農業、食品、建材、化工、冶金、醫藥、電子、能源、軍工等國民經濟各部門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尤其是鹽湖中富含的鉀、鎂、鋰、銣、銫、硼等資源成分關係國家的資源安全和戰略安全,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鹽湖的價值體現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鹽湖化學的開創者、中國鉀鹽科技的奠基人、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的創始人柳大綱院士就指出:「從柴達木盆地的鹽湖資源展望這一地區化學工業的遠景,是令人興奮的。首先是食鹽氯化鈉,除食用外,是製取金屬鈉、燒鹼、純鹼、氯氣、漂白粉等重化工產品的原料。鉀鹽如光鹵石氯化鉀是農業肥料與製取其它鉀的鹽類的原料。硼是許多工業及新技術材料所必需的。鋰是原子能工業所必需的。鎂是輕金屬及其合金的重要組成等。這些鹽類在國民經濟、國防及人民生活中具有重大的意義。盆地尚有豐富的多金屬礦和石油、天然氣的蘊藏。有了石油和天然氣,再加以從食鹽而來的氯氣,人們可以製造出多品種的人造材料如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等等。」

柳院士上述思想集研究、應用、開發、綜合利用及鹽湖產業化為一體,充滿了戰略性、前瞻性和科學性,被以後幾十年的鹽湖科研和生產實踐所證實。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作為我國唯一專門從事鹽湖研究的科研機構,開創了我國鹽湖科學和技術的新領域,形成中國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技術體系,開創了我國鹽湖科技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我國數據量最大的鹽湖資源與環境科學資料庫建成

近日,中科院青海鹽湖所歷時6年建成的中國鹽湖資源與環境科學資料庫通過驗收,這也是我國目前數據量最大的鹽湖資源與環境科學基礎數據共享系統。

這個資料庫包含了我國近1000個鹽湖的基本信息數據、多期鹽湖數量、面積、氣象、鹽湖分布區 landsat 衛星影像原始數據、鹽湖區表生環境現狀、鹽湖水量、鹽湖類型、鹽湖資源種類、高分影像數據集等12大類數據,涵蓋了鹽湖基礎信息資料庫、鹽湖資源資料庫、鹽湖環境資料庫、鹽湖資源開發狀況資料庫、鹽湖影像資料庫和鹽湖多媒體資料庫等6個專題子庫,數據量約達570GB。

據資料庫項目負責人、青海鹽湖所鹽湖地質與環境實驗室主任王建萍介紹,青海鹽湖所於1965年建所後第一個使命就是開展鹽湖資源的摸底調查工作,1978年是最後一次大規模調查,距今已過去40年。加之調查工作時間跨度大、技術手段簡陋,基礎數據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可靠性和準確性,而且已有的鹽湖基礎數據沒有系統整理,沒有共享平台,這不僅限制鹽湖資源與環境的綜合集成研究,而且影響了鹽湖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

因此,這個資料庫的建成,讓我們了解與掌握了近40年來中國鹽湖資源的最新變化狀況,對推動我國鹽湖產業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資料庫都有什麼意義:

第一,系統收集整理和增補了最新的鹽湖數據,建立了中國鹽湖資源環境基礎數據的共享平台,構建了一個基於網路的、智能化的管理與數據共享服務體系。

第二,調查補充了重點鹽湖水化學及相化學數據,能夠對闡明鹽湖滷水的成鹽演化、成礦規律以及鹽類沉積的形成機制等一系列科學問題提供基本依據。

第三,採集整理鹽湖資源系統及其周邊環境變化的調查數據,將進一步推動與鹽湖科學相關的學科研究的深入。

王建萍說,未來數據中心將繼續在建設更多專題資料庫的基礎上,開展鹽湖科學全領域多源、異構數據的高效融合及數據應用研究,並從資源安全及優化配置、綜合管理決策、可持續發展等角度,為地方政府、鹽湖產業和公眾提供鹽湖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服務,為鹽湖資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科學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來源: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大腦調控進食的神經環路機制研究獲進展
原位化學氧化修復有機污染土壤的作用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