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沒有那麼會溝通
圖片授權:攝圖網
耐心聆聽是溝通的關鍵,不當的反應將使事情更加複雜。正如《箴言》所說:「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一扇厚重的木門上了堅固的大鎖,一條粗如手臂的鐵杆為了把門打開,不斷地敲射門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開啟。
後來出現一把細扁的鑰匙,它用瘦小的身子迅速鑽進鎖孔,輕輕一轉,鎖頭就「啪」應聲而開!
鐵杆不可思議地問:為什麼我花了那麼大的力氣都沒有效果,而你卻可以輕易打開?鑰匙說:其實你並不了解門的心!
圖片授權:攝圖網
人的心往往像上了鎖的門,即使再粗的鐵杆也不易開啟,唯有真誠的關懷與溝通,才能化作細緻的鑰匙,進入人的心靈,換得他人衷心的回饋。
溝通的主要目的為「自己充分表達意思,讓對方了解真義」;溝通是人際關係的基礎,藉由溝通,人與人之間交換信息、相互了解並建立信任的關係。
根據專家研究,人際溝通有10% 是透過口中的語言來進行,30% 依賴聲音的語調,而肢體語言則佔60%。
所以,在溝通的過程中不僅要耳到,還要用眼睛去觀察,並且用心靈去體會。
今日的青少年大多數生活在少子化的家庭,成長過程中缺少與兄弟姐妹間溝通的學習,因此進入初中、高中、大學後,便容易在團體生活中出現人際交往的障礙,因而產生焦慮、沮喪、鬱悶等負面情緒,甚至引發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青少年無法與家人或朋友良好溝通的主要原因,多因缺乏自我表達能力,以致未能清楚傳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或是缺乏同理心,在過度自我中心下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
1
學習有效溝通
有效的溝通是期待傳遞真正的信息給對方,其方式包括語言和非語言兩種方式;至於交換的信息內容,則包括事與情,亦即事實與感受。
青少年在溝通時若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學習聆聽並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2
積極傾聽
每一個人都渴望自己被真誠地傾聽, 因此「 傾聽」是與他人建立正面關係的關鍵。
卡耐基曾說:
如果你不贊同他,你可能會很想打斷他的談話。不過,最好還是不要這樣做,因為當一個人還沒有一吐為快之前,多半也不會注意你的話題,何不耐心聆聽、真誠地鼓勵他們淋漓盡致地表達他們的想法!
中文「聽」一字包括運用「耳」「目」「心」等感官,以展現專註聆聽的態度;傾聽是同理與接納,傾聽是最溫柔的溝通、是真誠的關懷、是尊重別人的行為表現。
圖片授權:攝圖網
有效的聆聽可以帶來有效的談話,聽得越多,便接收得越多;接收得越多,便了解得越深。以下「傾聽的階梯」,提出「積極傾聽」應有的態度:
(1)Look——注視說話者;
(2)Ask——提出相關的問題;
(3)Don"t interrupt——不打斷別人的談話;
(4)Don"t abruptly change subject——不突然改變話題;
(5)Emotion——控制自己的情緒;
(6)Respond——以言語、情緒、表情或肢體動作給予適當的回應。
3
發揮同理心
同理是人與人相處重要的基礎。
俗話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理心不僅只是單純的了解,還需要把這種了解表達出來,讓對方知道,並使他感受到被同理與接受。
同理心是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立場去體會他的想法與感受,並將之恰當表達出來的過程,所以同理心在表達時包含以下兩部分:
(1)簡述語意
簡單扼要說出對方主要的意思。這不是指重複對方的話,而是用自己的話說出對方主要內容且不失原意。
例如:
對方說:「我討厭上學,老師都對我不懷好意,我什麼事都做不好,我真希望不要上學了!」
簡述語意如下:「你是說在學校發生了一些事,讓你感到非常不舒服,甚至不想上學。」
簡述語意的開頭語可如此表達:「我理解到你說的是??」「從你所告訴我的,我聽到的意思是??」「到目前為止,你說的是??」。
(2)情緒反應
把辨識出來的感受或情緒反映出來,正如照鏡子一般的回應。
例如:你的朋友用有氣無力的聲調、哭喪著臉說出事情的經過,此時,你可以說:「唉!我想你一定很失望、很有挫折感。」
圖片授權:攝圖網
真實生活中,說話者往往不會只說明事實或單單表達情緒,因此,簡述語意與情緒反應在同理時會同時進行。
4
化解衝突
「衝突是至少兩個互相依存的個體,覺察雙方目標矛盾、回饋不足,以及對方干擾自己達成目標而表現出來的爭鬥。」(霍克和威爾莫特, 1985年)
在人際關係中,衝突是無法避免的,然而,衝突也有建設性的一面,若處理得當,則有助於彼此的了解,並強化彼此的關係。
此外,衝突也使我們有機會去榮耀神、服事人,屬靈生命得以長大成熟。
解決衝突有以下幾個原則:
(1)認識衝突的徵兆
我們有時會身陷衝突而不自知,甚至誤判情勢而採取不良的因應方式。因此,唯有雙方覺察衝突的發生,才有可能採取解決的行動。
(2)保持開放的心胸
以開放的心胸來檢視現況,假設自己可能未了解全部的事實,並容忍不同的觀點。
如果爭論的事微不足道,選擇不計較、原諒人的過失乃是明智的決定,正如《箴言》19 章11 節所說:「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
(3)以合作代替競爭
競爭心態會升高衝突或引發更多的自我防衛機制,使人更加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
因此,在具體討論衝突內容之前,先讓對方相信你希望以雙方滿意的方式解決問題,並讓自己的需求讓對方知道,也傾聽並了解對方的需要,雙方一起想出可能解決的方法,追求雙贏的結局。
(4)找人居中調解
如果彼此協商不成,還可以尋求第三者居中調解,例如輔導人員、諮詢顧問或專業人士,聖經說:「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馬太福音》18 章16 節)
在聽取雙方的意見與期待後,協調者會提出雙方較有可能接受的條件,找出解決問題的可能方式。
(5)在愛中追求和睦
《羅馬書》12 章18 節提到:「若是能行,總要儘力與眾人和睦。」
儘管我們不可能在生活中完全免除衝突,但在主的愛中卻有責任盡己所能與他人和睦,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
圖片授權:攝圖網
5
選擇饒恕
在人際關係的衝突中,我們可能遭到誤解或言語的傷害,此時,除了運用化解衝突的技巧外,聖經告訴我們重要的屬靈原則——選擇饒恕。
饒恕的意思,從英文字面的詮釋是:「給他如同先前的一樣」,也就是說,不管你對我做了什麼事,我對你還是像你傷害我以前那樣。
我們每一個人欠神的債都大到無法計算,然而,因著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代替人為罪受罰,使人獲得神的赦免與饒恕,因此,我們也應該在祂的恩典中,饒恕傷害我們的人。
饒恕能帶來自由,因為在饒恕中我們主動撤銷別人所欠的債,並且讓自己不再陷入埋怨、苦毒的黑暗深淵。
6
挽回弟兄
教會弟兄姐妹之間的衝突或得罪在所難免,主耶穌提到如何幫助有錯的弟兄回到正途(《馬太福音》18 章15~20 節)。
首先,若你是被得罪的對象,不需要被動地等他道歉,而是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時,直接告訴對方,勸告他迴轉;第二,如果他不聽,就找另外一兩個人來作見證,設法使這位犯錯的弟兄悔改;第三,如果他再不聽,就要告訴教會,讓教會來解決衝突。假使最後他仍然不聽,教會就必須採取懲治的行動。
上述的幾個步驟,乃是基於愛和公義的精神,且在禱告中運用屬靈的權柄,懇求神的同在,釋放罪惡的捆綁,使彼此在愛中維繫合一的關係。
7
與主更親近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雅各書》1:19-21)
「快快」在希臘文的原意是「不要漏掉」,亦即聽一件事情不要漏掉重點。雅各知道傾聽不是我們的本性,因此特別提及聆聽的重要。
耐心聆聽是溝通的關鍵,不當的反應將使事情更加複雜。正如《箴言》所說:「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箴言》18章13節)
一般人總認為溝通的重點在於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溝通大師卡耐基卻說:「最有說服力的人是擅於聆聽的人。」
圖片授權:攝圖網
聖經把「聆聽」放在溝通過程中的首位,把「說」放在次位,而負面情緒(即怒氣)放在最末位。
在聆聽的過程中,儘管我們並不同意對方的看法,若能透過「聽」來展現尊重的態度,則有助於雙方溝通的氣氛。
此外,在溝通中避免太早下結論,當別人在說話時不急於發言、不打岔,縱使對方說的可能偏離事實,我們都需要給對方足夠的時間說完,而不急於為自己辯護或糾正。
此外,也要謹慎處理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輕易動怒,因為怒氣使人容易論斷、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人的怒氣並不能達成神公義的目的,要成就神的義,人的忿怒是無用的。
雅各在21節繼續說:「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
神的話有如一顆種子,栽種到我們心裏面,在我們裡面長大成熟,使我們的靈魂得救,因此我們需要用溫柔的心領受祂的教導,在人際生活中活出美好見證。
(摘自《玩出好關係》,洪中夫/著)
你有過被誤解的經歷嗎?
移步留言區和我們聊聊吧


※離過婚的弟兄,倒底能不能嫁?
※戰勝誘惑,你要為你的驕傲付出代價
TAG:7Gtv奇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