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印度無人機之路:道阻且長

印度無人機之路:道阻且長

原標題:印度無人機之路:道阻且長


印度無人機和其戰機一樣,一直以不靠譜的形象展現在大家面前,曾三番五次地被巴基斯坦「獵殺」。印度空軍退役將領特里哈近期在「印度戰略」網站發表文章,介紹了印度無人機的發展歷程及其未來走向,提出印軍今後要大力發展無人機部隊,加強對邊境地區的監視與偵察。


特里哈說,20世紀80年代末印度就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挑選、論證進口型號。1982年的貝卡谷地之戰,使以色列無人機進入印度人的視野。最終,印度從以色列進口了約200架「搜索者」和「蒼鷺」無人機,構成印軍中遠航程無人機偵察部隊的主力。印度還把以軍目前最大的無人機「蒼鷺TP」(以軍稱為「埃坦」)列入採購清單,兩國於2016年達成採購10架「埃坦」的協議。美製無人機是印度的另外一個「海淘」目標。特里哈稱,美國政府不久前已批准印度海軍購買22架「衛士」無人機(MQ-9「捕食者」的海軍版)的請求,印度空軍購買100架「捕食者C」型無人機的請求也進入審議階段。

然而,印度花大價錢進口的無人機顯然是一個「坑」。美國《防務世界》網站報道,印軍從以色列購買的「搜索者」和「蒼鷺」在質量上嚴重縮水——「搜索者」經常無緣無故地「罷工」,有幾架居然剛剛起飛就立即墜毀;「蒼鷺」4年里傳出3起墜毀事件。


外國人靠不住,印度國防部決定自給自足。1991年,印度國防部啟動了「尼尚特」無人機項目。「尼尚特」無人機利用火箭助推器起飛,通過降落傘回收,機上裝有攝像機、激光測距儀、紅外感測器以及其他通信和電子偵察設備。然而,陸續服役的十多架該型機大部分墜毀。


印度國防部不得不繼續與工業部門合作研製新型國產無人機,「魯思特姆」無人機家族隨之誕生。特里哈介紹稱,「魯斯特姆」家族包括1型、H型和2型,是一種中程長航時偵察無人機,能夠有效補充「蒼鷺」無人機的不足。但目前仍未形成作戰能力。另外,印軍還在努力研製國產武裝無人機。按印方設想,這款可攜帶導彈、炸彈和精確制導武器的無人機,將在性能上與世界最高水平看齊,最大起飛重量達15噸。

特里哈稱,未來,印度無人機將不再局限於執行偵察、監視或巡邏任務。武裝攻擊將成為它們的核心職能。他指出,印度準備為軍用無人機通信發射專門的衛星,同時責成衛星公司研製增強版通信系統,以解決無人機與地面之間的通信安全問題,保證導航信號的精確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頂酷暑追軍列,軍姐身懷六甲送弟出征顯大義
14位網站負責人高手過招!揭秘媒體「四力」如何提升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