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近看經營:穩定中微調——銀行業調研報告

近看經營:穩定中微調——銀行業調研報告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微信、有道雲等方式製作的本資料僅面向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行為。若您並非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使用本資料。

事項

上周,我們組織對北京地區七家金融機構總部進行集中調研,涵蓋大型銀行、股份行、城商行和資產管理公司,調研重點包括當前資產負債策略、信用風險狀況以及理財業務轉型情況等。

1

信貸投放:額度樂觀,意願關鍵,低風險偏好特點明顯

信貸規模:政策呵護,投放的決定因素由供給端轉向需求端。調研顯示,上半年各行的貸款投放進度基本在全年計劃的60%以上(大行略低),快於往年。預計下階段央行對信貸額度的管控仍然偏松,但多家銀行反映當前項目儲備和對公信貸需求邊際走弱,下半年信貸需求重點看零售貸款和對公基建類貸款。

投放策略:不同的對公貸款策略,趨同的個貸偏好。①對公貸款:上半年大行主要投向基建和公用事業領域,部分中小行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投放(強擔保類型);②零售貸款:按揭貸款仍受房地產監管政策約束,各類銀行均以消費貸為主要投向,其中信用卡貸款增長尤為明顯。③票據和非銀貸款:信貸額度寬鬆,加之上半年利率較好,主動加大投放。整體看,無論是對公亦或是個人貸款,各家銀行均強調對風險因素的重視,低風險、強擔保的貸款品種更受青睞,反映出銀行當前更趨保守的風險偏好度。

2

存款情況:零售對公「兩重天」

零售存款直接受益於資管新規下的負債回表。從銀行反饋看,傳統理財客戶的需求目前主要向三方面分流:①儲蓄存款;②結構性存款;③貨幣型產品,明顯利好於銀行零售存款(股份行尤為明顯,上半年零售存款增速普遍在15%-20%區間)。但各行零售存款增長結構亦有差異,大行儲蓄存款(活期、定期)上半年仍有增加,但部分中小行上半年的零售存款增量基本以結構性存款為主。

對公存款疲弱源於對公貸款和非標派生受限。調研顯示,今年以來對公貸款投放較弱的銀行(部分行由於主動加大零售業務的資源傾斜),對公存款表現更為低迷(大行表現尚佳,部分股份行有凈下降的情況)。此外,加之對公客戶利率敏感性較高,貸款利率中樞上行過程中對公存款呈現行業性趨弱。下半年來看,財政投放加速有望成為對公存款邊際改善的積極因素。

3

息差定價:下半年邊際趨弱,維持全年改善判斷

貸款利率由快速上行期步入平台期。下半年新發放貸款利率進一步上行動力有限,主要因為:①信貸需求趨弱,議價能力不如上半年;②風險收益匹配,銀行風險偏好下行亦帶來利率下行;③監管降成本引導,特別是普惠金融存在窗口指導的要求。綜合來看,目前處於高位的新發放貸款利率及上浮程度均高於歷史水平,同時也能覆蓋負債端的成本,因此對整體收息率和息差仍能保持正貢獻。

結構因素主導存款付息率上行趨勢延續。預計結構定期化、定價高息化趨勢仍然存在:①被動因素:資管新規下,部分表外理財資金繼續向高息的表內結構性存款分流;②主動因素:流動性監管達標壓力下,部分非息競爭力較弱的銀行對於高息存款態度仍然偏積極。

總體看,受益於資產結構優化和貸款利率定價改善(部分股份行也受益於貨幣市場利率下行),我們仍然維持全年息差改善的判斷,下半年最大不確定性仍在於資管新規下客戶風險收益偏好變化帶來的銀行負債結構變化。

4

風險格局:政策引導存量風險暴露,廣義資產質量平穩

名義不良水平:部分銀行二季度不良率略有上升主因政策引導下的存量風險暴露。調研了解到,此前市場傳聞的逾期90天以上貸款劃入不良的「一刀切」政策並未在6月底落地,但今年加強存量風險認定和暴露的監管思路和方向確定,特別是部分銀行存在單筆金額較大的逾期90天以上非不良貸款,均需保持審慎。正因如此,二季度少數銀行明顯加大了關注類貸款下遷的速度和強度,從而導致不良額有一定程度反彈。

潛在問題資產總量仍然保持平穩。從調研各行反映情況看,上半年問題貸款(不良和關注)的整體金額大多呈現改善趨勢。市場擔心的信用債違約主體的存量貸款,部分銀行在此之前就已劃入關注類分類。當然,大行由於此前認定審慎因而資產質量表現更優,上半年不僅潛在問題資產數據、同時帳面不良數據也基本延續下降趨勢。

各銀行問題資產的區域、行業、客戶分布較為相似和集中。①區域分布:新生成不良率較高的地區包括環渤海和華北地區,長三角、珠三角資產質量有改善,中西部地區資產質量整體穩定(部分銀行反映中部地區個別省份資產質量存在反彈);②行業分布:仍然以批發零售業和製造業為主,其中批發零售業集中於金屬、建材等中遊行業的商貿企業,③客戶結構:呈現一小一大格局,「小」仍然是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大」反映在部分資產負債率過高、有重組預期的大型國企,其潛在風險有所提升(少數出現逾期情況)。

撥備政策:I9窗口期+撥備新政促加速核銷,信用成本平穩。調研情況看,上半年多數銀行採取了加快暴露和加快處置的「凈表」策略,尤其是二季度AMC收包意願有所恢復,處置力度大於去年同期。受益於今年的撥備新政,同時大行和部分股份行受益於IFRS 9落地帶來的撥備一次性加計,賬面撥備充裕來開展不良處置,而信用成本則保持穩定。撥備覆蓋率而言,一季度或是全年最高點,下半年基本保持穩定。

5

理財業務:新老業務轉型期

理財規模:預計全年降幅約10%左右。調研情況看,各家銀行均預計全年理財業務規模將有所下降,部分前期理財業務增長較快的股份行表示壓力偏大(壓降或在10%-20%),大行相對樂觀。今年理財規模下降主要還是資管新規下市場主體的謹慎態度:①監管對於非標、商品、權益和混合類產品報備從嚴管理;②銀行態度謹慎,部分老產品、老資產自然到期後未續做;③市場對於新產品接受程度較低。當然,周末下發的理財新規徵求意見稿和資管新規補充文件對於過渡期安排有所放鬆,預計年內理財規模下降幅度或好於預期。

非標投資:老產品老資產自然到期,新產品試水但規模較小。調研顯示,二季度以來,各家銀行對於老產品投資的非標資產基本上一致採取了到期不續做的方法,整個過渡期後老非標資產的存續量大概在20%-30%左右。目前已經有股份行銀行開始發售單髮型非標理財產品(公募、私募皆有),即採取較長期限(一年期以上),直接與非標項目相對接(由於委託、信託貸款通道監管限制,該類產品投向主要為租賃),但規模依然較小。

委外規模穩中有降。目前,存量委外業務主要分布於股份行和城商行,大行相對較少。調研了解到,今年委外投資最大的約束在於資管新規對多層嵌套的限制,上半年大部分銀行委外規模呈現穩中有降(一家銀行仍有小幅增長),大部分委外業務自然到期未進行續作。

6

結論:政策呵護利好投資者預期修復,板塊估值底部,配置建議著眼長期

近期貨幣、監管政策頻出,均致力於呵護實體經濟和社會融資,政策風險底線和經濟增長底線思路明晰,有助於投資預期修復。中報季臨近,我們判斷,二季度上市銀行整體營收和利潤增長維持一季度趨勢,板塊業績穩定性強。當前板塊估值歷史底部的時期,看好銀行板塊配置價值的確定性。投資組合上,優選業績確定性強、風險數據穩健(不良暴露充分、撥備計提充足)的標的,包括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關注光大銀行、南京銀行、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

風險因素:宏觀經濟超預期下滑;銀行資產質量改善趨勢不及預期。

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18年7月23日發布的報告《銀行業調研報告——近看經營:穩定中微調》,具體分析內容(包括相關風險提示等)請詳見相關報告。

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

特別聲明:

本資料所提供的服務主要面向專業機構投資者。其他類型的投資者在分類結果和分類結果和評級結果評級結果與賣方研究服務風險等級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賣方研究服務前,還應當聯繫中信證券機構銷售服務部門或經紀業務系統的客戶經理,對該項服務的性質、特點、使用的注意事項以及若不當使用可能會帶來的風險或損失進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

關於本資料的性質。本資料的性質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該項服務通常是根據專業機構投資者的需求或特點,基於特定的假設條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長期價值判斷,或者依據「相對指數表現」給出投資建議,而並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因此不能夠等同於帶有針對性的、具體的投資操作性意見:(1)該項服務所提供的分析意見僅代表中信證券研究部在相關證券研究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因此,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後續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會因為使用不同的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而與中信證券其它業務部門、單位或附屬機構在製作類似的其他材料時所給出的意見不同或者相反。(2)該項服務是一項「標準化服務」,側重於提供中長期的投資價值判斷和相對指數表現。其所包含的觀點及建議並未考慮每一位使用者的風險偏好、資金特點、目標、需求等個性化情況,也不涉及每一項具體投資決策的「選股」和「擇時」判斷,因此,不能夠將其視為針對特定投資者的、關於特定證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資操作建議,也不是或不應被視為出售、購買或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約或要約邀請。

關於使用本資料的注意事項以及不當使用可能會帶來的風險或損失。(1)本資料的接收者應當仔細閱讀所附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在關鍵假設條件下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周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如:給予個股「買入」投資評級,並不等同於建議在當前時點/當前價位執行買入的投資操作)。(2)以往的表現不能夠作為日後表現的佐證或擔保。投資者不應單純依靠所接收的相關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須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3)投資者在進行具體投資決策前,還須結合自身情況並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投資者在使用該項服務輔助進行具體投資決策時,還需要結合自身的風險偏好、資金特點等具體情況,並配合包括「選股」、「擇時」分析在內的各種輔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決策。(4)為避免對本資料及其對應的證券研究報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資邏輯及其關鍵假設、投資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

需要明確的是,上述列示的風險事項並未囊括不當使用本資料所涉及的全部風險。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須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使用相關服務。投資有風險,決策需謹慎。

版權所有,未經事先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發送或者複製本資料中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高bank 的精彩文章:

TAG:麥高b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