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棣想廢太子,解縉力保太子被殺,為何太子當皇帝後不為他平反

朱棣想廢太子,解縉力保太子被殺,為何太子當皇帝後不為他平反

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先來看看解縉是個什麼人。

解縉非常有才華,洪武二十一年考中進士。朱元璋最初特別器重他,曾親口對他說:「朕與你義如君臣,恩猶父子,你對我有什麼諫言應當言無不盡才是啊!」

(解縉劇照)

19歲的解縉還真信了朱元璋的話,回去認認真真寫了一份萬言書,在裡面曆數朱元璋的缺點和殘暴,句句都切中要害,惹得朱元璋很生氣,直接就革了他的職,斷掉了他的政治生涯。

後來建文帝朱允汶繼位後,又重新啟用了他,但是並沒有得到重用。

朱棣靖難成功後,急需要文官來替他打理國家,而不得朱允汶重用的解縉,立刻得到了朱棣的重用。

最早,解縉乾的是編書的活。他幹得很好,先後主持撰修過《列女傳》《太祖實錄》《永樂大典》,其中《永樂大典》更是中國古典百科全書,堪稱曠世之作。

學問這麼高,朱棣當然要重用,於是提拔他為內閣首輔。

解縉一躍成為了大明王朝核心圈的人物。

朱棣不像朱元璋,對於解縉的直言勸諫,他還能虛心接受,因此君臣關係處得相當融洽,朱棣還曾對他感慨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

此時的解縉頗為豪邁,總有些想替朱棣分擔事務的雄心,可惜,解縉想多了。

(朱棣劇照)

永樂三年,朱棣準備立太子。

按「有嫡立嫡」的明朝祖制,朱棣應該立嫡長子朱高熾。

但朱棣實在不喜歡朱高熾,他自認為自己英明神武,可朱高熾呢?高大肥胖,行動遲緩,還有腳疾,走路都得人扶著,更不要說騎射方面的本事了。

朱棣喜歡的是隨他參加靖難的次子朱高煦。

朱高煦頗得朱棣真傳,有勇有謀,數次在靖難之役中救他於危難,不少次戰役就是因為朱高煦的衝鋒陷陣,才轉敗為勝。可以說朱棣能坐上皇位,朱高煦功不可沒,因此朱棣一直覺得朱高煦才是自己的親兒子。

朱棣想立朱高煦為太子,礙於祖制,他頗猶豫,於是找來在內閣中最有發言權的解縉,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

作為保守派的解縉卻堅持應該立嫡長子朱高熾為太子。

這讓朱棣頗不悅。

解縉看在眼裡,適時地說了三個字:「好聖孫!」

朱棣這才豁然開朗,下了決心立朱高熾為太子。

這個「好聖孫」就是朱瞻基,他是朱棣最疼愛的孫子,為了能把皇位傳給這個小孫子,朱棣願意立他的父親朱高熾為帝。

塵埃落定後,朱高煦就恨上了解縉,常常在朱棣面前誣告他。

(朱高煦劇照)

比起解縉,朱棣當然更相信親兒子,因此解縉的處境便發生了變化。

朱棣疼愛朱高煦,在禮制規格上都超過了太子朱高熾。

本來人家這是疼自己兒子,解縉偏要跳出來指責朱棣說:「啟爭也,不可。」

朱棣很生氣,因為解縉不說,朱高熾還想不到,解縉這樣一說,滿朝都會有這樣的想法,這不是挑撥他和兒子們的關係嗎?所以朱棣對他很有意見。

解縉還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喜歡品評大臣。比如他說蹇義天資厚重,但胸無主意;他又說夏原吉有德量,但不遠小人;還有劉俊有才幹,但不知顧及道義……總之朝中大臣少有不被他評論的。

由於他的毒舌,同事關係處得非常糟糕。

所以,朱高煦在背後使絆子的時候,這些朝臣們也跟著添油加醋,就這樣,解縉徹底失去了朱棣的信任,被剔出朝廷核心圈,貶為地方官。

做地方官,要進京奏事,這是工作的一部分。

(朱高熾像)

解縉進京奏事的時候,偏巧遇到朱棣北征未歸。由於朱棣出征時,都由朱高熾監國,因此解縉便覲謁了朱高熾後便返回地方。

此事卻被朱高煦渲染成「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

朱高煦這一招極陰毒,既表明太子結黨營私,有謀反之意;又說明了解縉是故意趁朱棣出征,和朱高熾欲謀不軌。

敏感的朱棣勃然大怒,不光將解縉以「無人臣禮」之罪投入刑獄,還將與朱高熾素有往來的一批大臣連座入獄。

這一關就是五年,其中不少忠臣扛不住折磨,死在了獄中,倒是解縉還強撐著,希望有一天能得到平反。

然而,有一天朱棣在囚籍上看到解縉的名字,問了一句:「縉猶在耶?」

心領神會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隨後便以酒灌醉解縉,將他埋在深雪中。

這次,解縉沒能熬過去。

解縉死後,家產抄沒,家人流放。

朱高熾繼位後,是為明仁宗。他繼位後,為朱棣造成的不少慘案平冤昭雪,赦免了許多官員,但是他沒有為解縉平反。

為什麼沒有平反呢?

因為害死解縉的藩王朱高煦還活得好好的,又擁兵自重。

朱高熾若為解縉平反,必然會給朱高煦留下話柄,也許他會學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作亂,因此為了鞏固皇權,朱高熾只是「詔歸縉妻子宗族」。

(參考資料:《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劉邦外孫女,卻被迫嫁給舅舅,最後被廢孤寂而死
此女依次當了太子妃、皇后、皇太后,為何又轉回去當公主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