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這麼熱,大夫卻讓做艾灸,難道是為了加重病情?
最近天氣越來越濕熱,在這樣的季節,暑邪和濕邪也越來越盛,夏季生病的人群中很多都是因為感染暑濕之邪。
為了更形象地了解暑濕致病,先講一個生活常識。
大家家裡應該都有蒸鍋,也都有過蒸東西的體會。在鍋里加水,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整個籠屜的內部和周圍都有很重的濕氣。很多水汽凝聚在蒸鍋的內外,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多,直到我們將火滅掉。這時水蒸汽雖然不會再繼續增多,但是卻難以消散。
這種生活現象非常直觀的展示了暑濕致病的過程。天地為鍋,空氣中充斥著濕和熱,就像把人放在蒸鍋中,非常的憋悶難受。
因此,濕熱致病既有發熱、口渴、心煩等熱邪致病的特點,也有胸悶、頭暈、腹脹、噁心、身體困重等濕邪致病的癥狀。
那怎樣才能去除暑濕呢?同樣可以參考「蒸鍋原理」。對於蒸鍋來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打開鍋蓋,濕氣和熱氣很快就消散掉了。我們可以用中醫的方法,升提陽氣,相當於我們依靠自身的陽氣,將頭頂的蓋子打開,體內濕熱自然就很快消散了。
這裡可以教大家一個簡單好操作的方法——艾灸。
這裡大家可能比較有疑問,那麼炎熱的天氣,而且身體里還有熱象,這時用艾灸豈不是加重病情嗎?
其實不然,艾灸療法在夏季能夠治療多種疾病,對於祛除暑濕也有良好作用。一方面,艾灸用到的艾絨本身就具有溫陽補氣的作用,能夠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
中醫里有一種治法叫「以熱引熱」,我們通過溫熱的艾灸療法,可以引動體內濕熱之邪,從體表發散而出;另一方面,感染暑濕之邪的根源在於脾氣虛,在夏季進行艾灸療法,可以藉助自然界的陽氣提升自身陽氣,從而更好的鼓邪外出,「離照當空,陰霾自散」。
近些年,各種媒體對艾灸的宣傳非常多,大家也都較為熟悉。我推薦使用艾柱,方便大家在家操作。
我們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溫陽通絡、除濕祛暑、健脾益氣。為了方便操作,我們選用的穴位均位於人體正面。我推薦用中脘穴和氣海穴。
中脘穴位於人體的前正中線上,在胸骨劍突和肚臍連線的中點,胸骨劍突就在胸骨下端觸不到骨頭的地方。
氣海穴也位於人體的前正中線,在肚臍直下1.5寸。這裡用的是同身寸,1.5寸大約等於兩橫指的寬度。
中脘穴和氣海穴搭配,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升人體正氣。操作的時候,我們可以選用木製艾灸盒,剪取2厘米長的艾柱,點燃一端後放入灸盒中,可以做兩個灸盒,分別置於中脘穴和氣海穴上,灸20分鐘即可。
這裡提醒一下,艾灸要講究灸量,時間不是越長越好,所以在截取艾柱的時候不要過長,2厘米就正好,既能保證益氣溫陽除濕的作用,又可以防止燙傷。
如果家裡沒有灸盒,也可以直接點燃艾柱的一端,用手持握,置於穴位上懸空10厘米左右,來迴旋轉進行灸灼,同樣是20分鐘,但是這種方法尤其要注意距離,以免燙傷皮膚。
施灸可以每日一次,灸後注意補充水分。還要提醒一下,艾灸能提升人體陽氣,因此,不宜晚上使用,以免陽氣過於振奮,影響睡眠。
這種方法不但適用於感受暑濕邪氣,還可以治療脾氣虛導致的肥胖和消化道癥狀等。


※降血糖、治便秘、抗衰老,早餐堅持吃它,就有驚喜
※用足三里治腹痛,手法錯,當然沒效果!正確方法看這裡
TAG:壹號專家健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