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莊子:好心就一定能辦成好事嗎?

莊子:好心就一定能辦成好事嗎?

做一件事情,人們出於好心,這代表了一種良好的動機,但是良好的動機一定能帶來良好的效果嗎?恐怕不能簡單劃等號。

動機和效果之間,還有一座必須重視的橋樑,那就是正確的行動。如果只有好的動機,沒有好的行動,也無法取得好的效果。

好的動機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還需要輔以正確的行動(資料圖)

《莊子·至樂》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一隻海鳥飛到魯國都城郊外,停息下來,魯國國君讓人把海鳥接到太廟裡供養獻酒,奏「九韶」之樂(古代音樂名,周朝雅樂之一)使它高興,用「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作為膳食。海鳥竟眼花繚亂,憂心傷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

在這個故事裡,魯國國君按人的生活習性來養鳥,但不是按鳥的習性來養鳥。雖然拿出了自己認為最隆重、最高級的待遇,想讓海鳥好好地享用一番,結果卻是導致了海鳥的死亡。

按鳥的習性來養鳥,就應當讓鳥棲息於深山老林,遊戲於水中沙洲,浮游於江河湖澤,啄食泥鰍小魚,隨著鳥群的隊列而止息,從容自得、自由自在地生活。它們最討厭聽到人的聲音,又為什麼還要那麼喧鬧嘈雜呢?

九韶之類的著名樂曲,演奏於廣漠的原野,鳥兒聽見了騰身高飛,野獸聽見了驚惶逃遁,魚兒聽見了潛下水底,只有人聽見了,相互圍著觀看不休。

鳥的習性習慣於從容自得自由自在的生活(資料圖)

人、動物、植物之間有很多重大或者微小的不同之處,他們的生性、習性、經歷、環境因而也不一樣。所以針對不同的對象,要做成好事,就不能想當然地千篇一律地行動。

好心只是辦成好事的前提,要辦成好事,還需要其他條件。離不開順應宇宙萬物的本性,離不開遵循人、事、物的發展規律,離不開正確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莊子在《天地》中,用樹木比喻人的本性。百年的大樹,剖開後做成酒器,再給它繪上青黃二色的花紋,剩下的余料都被拋入溝中。拿製成的酒器同溝里的余料相比,自然有美醜的差別,但在失去了原有的本性這一點上,兩者是一樣的。

不論是被製成了精美酒器還是被廢棄,這些木料最後都同樣喪失了本性(資料圖)

只有尊重、保全並且按照人、事、物的本性、本質來分別對待他們,才能讓他們各歸其位,各得其所,各行其道,各成其功。「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現在一些園藝家為了做出千奇百怪的盆栽,而把花卉從幼苗時期就禁錮在一個固定的模子里,改變了它固有的生長狀態。對願意觀賞它這種形態的人來說,這當然是好事。但是對花卉本身來說,是否是好事呢?

人工培育的盆栽被故意塑造特定的形狀,其實也是違反其本性的(資料圖)

孩子的教育、員工的管理何嘗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呢?在自然生長與人工修剪之間,在先天生性與後天習性之間,在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之間,如何才能恰如其當地處理好這一對矛盾?讓他們得到最適合的發展,從而實現自我?

是道家尤其是莊子看待這件事,絕對會是不加提倡的。莊子認為,名義的留存在於符合實際,合宜的措置在於適應自然,這就叫條理通達而福德長久地得到保持。

如何由好心做成好事?思考其中的道理,既可以用來具體做事,也可以廣泛運用於人生規劃、人員管理、孩子教育、員工培訓等大的方面。什麼才是最正確的做法?值得人們深深思考。

(編輯:靈瑾)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張正常:暗下決心準備投靠朱元璋
讀懂《清靜經》,修道便有了方法可循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