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漢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時代,尤其是西漢第一個由平民建立的封建王朝(所謂草根天子,布衣將相),他們無所畏懼,對許多事情充滿了好奇。兩漢400餘年,製作使用大量玉器,它是漢代貴族上層社會生活(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的一種重要現象。西漢玉器在先秦玉器發展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長足發展,開創了中國玉器史上使用和田玉的第一個令人耀眼的高峰。東漢時期的玉器雖然發現的並不多,但玉雕工藝的成就仍然十分傲人。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漢高祖長陵陵園出土的「皇后之璽」


漢高祖長陵陵園出土的「皇后之璽」

1968年9月的一天,在今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鄉狼家溝村一位年僅12歲叫孔忠良的小學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於漢高祖劉邦長陵西南約1公里的土溝中發現了一方白玉印,拿回家後,其父將其交給了陝西省博物館。這方玉印印鈕浮雕一隻螭虎,印面上刻有「皇后之璽」四字。它是迄今僅見的漢代一枚皇后官印。那麼,此璽曾為呂雉所佩,也是完全可能的。該璽邊長2.8厘米、高2厘米,重33克。螭虎造型之生動,璽文字體之規整大氣,雕琢技法之嫻熟,都是罕見的。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館。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漢武帝茂陵出土的四神獸面大鋪首


漢武帝茂陵出土的四神獸面大鋪首

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 位於今興平市南位鄉策村。茂陵修建時間長達50餘年,又處在漢代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加上武帝本人好大喜功,因此,茂陵既是漢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又是漢陵地宮埋藏最為豐富的一座。此鋪首通高34.2厘米、寬35.6厘米、厚14.7厘米,重10.6千克。青玉(有學者認為其材質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藍田玉),表面呈蘋果綠色,背面留有較多之土沁。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漢武帝茂陵出土的四神獸面大鋪首

這件玉雕鋪首構思神奇浪漫,布局奇特,寓意幽遠,風格和諧統一,造型既威嚴莊重,又活潑生動,是十分珍貴的玉雕瑰寶。從這件特大型的玉鋪首就足以證實當年茂陵陵陵園建築規模之宏大,建築之豪華。現藏茂陵博物館。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西安北郊西漢墓出土的雙身獸面紋谷紋玉璧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西安北郊西漢墓出土的雙身獸面紋谷紋玉璧

此璧直徑43.2、孔徑11.5、厚1.6厘米。1997年西安市北郊棗園南嶺西漢早期墓M1出土。青玉,表面呈青褐、青黃、灰白及淺墨等不同色澤,溫潤古樸。玉璧出土時破碎為25塊,分別位於墓主人胸部和背部。玉璧兩面雕紋基本相同。玉璧側面上鐫刻篆書「六百六十一」五字,字跡細如髮絲。此璧是迄今已經發現的漢代琢紋玉璧中最大的一件。其構思奇特,紋樣結構複雜,布局合理,層次清晰,主題突出,形象鮮明,是罕見的古玉精品。現藏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安北郊陳請士墓出土的透雕雙鳳韘形玉佩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西安北郊陳請士墓出土的透雕雙鳳韘形玉佩

此佩高7.1、寬4.4、厚0.4厘米。1991年西安北郊范南村西漢中期陳請士墓出土。青玉,青黃色。有少量受沁灰白斑和褐色紋理。片狀盾形,兩面造型略有不同,中心鑽一圓孔,正面圓孔下呈弧形凹面。其上陰刻雲氣紋,兩側和頂部均鏤空,其圖案為變形且不完全對稱的鳥獸紋,表面又隨形琢出陰線雲紋,背面中孔上下基本上處在一個平面,唯下端略向內收。該佩其圖案抽象,在似與不似之間,似螭不是螭,似鳳不是鳳,是目前考古發掘所見西漢韘形玉佩中品相頗佳的一件。現藏西安博物院。


漢陽陵陪葬墓出土的螭虎雙鳳熊紋玉劍璏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漢陽陵陪葬墓出土的螭虎雙鳳熊紋玉劍璏

通長10.7、寬4.2、厚1.2厘米,銎孔長3.7、寬0.5厘米。2005年漢陽陵司馬道北側陪葬墓M363出土,青玉,正面形成了一層較為均勻的灰色包漿,並有少量玻璃光,背面尚能看清它為青玉。螭虎頭部上下各透雕一隻鳳鳥,下部鳳鳥略大,回首卷體,拖一條造型誇張的長尾,鳳鳥頭上琢出卷冠,張口鳴叫,上部鳳鳥回首卷翅,正面長方形框內還有纖細的陰刻地紋。該玉劍璏構思浪漫奇特,並融多種技法為一體來表現雙鳳、熊、螭虎三種不同的動物形象,使其組成一幅生動活潑的畫面,是一件難得的玉雕藝術珍品。現藏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漢宣帝杜陵出土的玉器(杜陵四器)

2010年8月26日,西安市長安區的幾個村民,在西安市東南郊漢宣帝杜陵陵園王皇后陵冢東南約300米處盜挖瓦當,在距地面約70厘米處的殘磚瓦礫堆積層中發現了三件玉杯和一個相連一在起的一對玉舞人。這幾件玉器出土後就被非法買賣,其後不久,西安市公安局文物稽查大隊破獲了此案,並將所有玉器收繳,這些玉器現收藏在西安博物院。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束有四圈金箍的金釦玉杯

束有四圈金箍的金釦玉杯,高12.8、口徑6.6、圈足徑4.7、腹壁厚0.25厘米。玉色青白鮮潤,玉質細膩堅硬,有淺褐色暈斑,口沿金箍亦包嵌至口沿內側,杯身中部金箍最寬,圈足底部近似漏斗狀,圈足上的金箍折至底部一周。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束兩圈金箍的金釦玉杯

束兩圈金箍的金釦玉杯,高13.4、口徑6.7、圈足徑4.6、腹壁厚度0.25厘米。玉色鮮白瑩潤,玉質細膩堅硬,口沿和圈足上各束有一圈金箍。口沿上的金箍較寬,包嵌至口沿內側,圈足底部向中心內凹,圈足上的金箍上折一周。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未見金箍的玉杯

未見金箍的玉杯,高12.3、口徑6.4、圈足徑4.4、腹壁厚0.25厘米。玉色鮮潤,杯身上部呈青白色,下部呈青色,圈足部有淺褐色斑塊,玉材中夾有墨色小圓點,玉質細膩堅硬。口沿、杯身、圈足上均未發現金箍。圈足底部近似漏斗形,且有少許殘缺,從破損痕迹觀察應屬挖掘時為利器所傷。

從這3件高足玉杯的形制觀察,最初製作成的玉杯均應束有四圈金箍,後來不知何時何因而失去了金箍。按照《漢舊儀》中的「太官尚食,用黃金釦器」記載來看,這3件玉杯都應是漢宣帝的生前御用之物。


杜陵陵區出土的一對身著曲裾深衣連袂比肩俏色圓雕玉舞人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杜陵陵區出土的一對身著曲裾深衣連袂比肩俏色圓雕玉舞人

兩個玉舞人造型、大小、衣著幾乎完全相同,系由一塊玉料雕琢而成,玉舞人通高10.5厘米、下寬7.8厘米、裙擺厚度6.1厘米。玉舞人均眉清目秀,細鼻樑,小嘴,身材修長,它是漢代宮廷廣為流行的「翹袖折腰之舞」的真實寫照。兩件玉舞人的頭髮和足底部均有灰褐色玉皮。此對玉舞人除了採用圓雕技法,還應用了鏤空透雕,陽線雕和細線陰刻技法,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有明確出土記錄的形體最大的圓雕玉舞人,也是漢宣帝當年置於几案上用於把玩的御用品。

元帝渭陵禮制建築遺址內出土的玉器(渭陵六器)

漢元帝劉奭(讀音:[shì])渭陵位於今咸陽市渭城區周陵鄉新莊村,在渭陵西北約300米處有一覆斗形大冢為孝元王皇后陵,孝元王皇后名王政君,為王莽之姑。在渭陵東北約350米處還有一封土冢,為孝元傅皇后陵。從1965年至1973年,在漢元帝渭陵陵園內共出土了6件圓雕玉器,這些玉器是前後四次發現的,發現過程都純屬偶然意外。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圓雕玉仙人騎天馬

1965年年底,咸陽市周陵公社新莊陵召村民在兩村之間修一水渠時,一名社員在新莊村土壕挖土,於地表深約2米左右,偶然發現了一個被燒焦紅土裹著的東西,清洗後發現是一件圓雕羽人騎天馬玉器,駐隊的公社農業幹事盧道明當即將其收回,妥善保管,隨後交給了咸陽市博物館。羽人實為仙人,腳踏板下雕琢著的雲氣紋,寓意為天馬在空中行走。筆者認為此件作品應是漢武帝時製作,它與武帝追求天馬痴迷神仙企圖升天思想行為完全契合,是西漢玉雕中極為罕見的藝術珍品。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圓雕蹲姿玉辟邪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圓雕玉熊

1966年3月,還是這裡的村民在發現羽人騎馬玉器不遠的地方挖土築牆時,又挖出了圓雕蹲姿玉辟邪和圓雕玉熊。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圓雕玉鷹

大約在一個多月之後,在此地又出土了一隻玉鷹,當時村民在此處取土將玉鷹裹在土中,並夯築在土牆裡,因要在土牆上蓋房,室內的牆面要剷平,鏟牆時剷出了一件圓雕玉鷹。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圓雕走姿玉辟邪

1973年,當地村民在此處取土時,又發現了一件戴冠玉俑頭和一件通高僅8厘米的帶蓋鎏金銅鼎,銅鼎里放著兩枚大小不同套在一起的鎏金銅編鐘,以及一件呈走姿的圓雕玉辟邪。

出土這批玉器的地方就是漢元帝渭陵的陵廟即孝元廟。王莽當年墮毀孝元廟時,這批玉器被掩埋在建築廢墟中,從而不為後人所知。這6件圓雕藝術品均屬漢代皇帝的御用之物,是置於皇帝几案上供欣賞的藝術珍寶。


圓雕戴冠玉俑頭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圓雕戴冠玉俑頭

高8.5、面寬4厘米,重328克。青玉,青綠色,並有灰綠色紋帶。玉俑頭戴巾冠,神態安祥,五官端正,長眉,眉清目秀、直鼻、嘴唇微啟、鬍鬚稀疏、雙耳較大、耳輪耳孔精雕細琢,一絲不苟,腦後縷縷髮絲,有條不紊,頸部下端有斷茬。冠頂鑽出一可插發簪的穿孔,通體拋磨光亮。現藏咸陽市博物館。


圓雕大型玉辟邪插座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圓雕大型玉辟邪插座

殘高18.5、長18、寬6.7厘米。1978年寶雞市北郊金河磚廠東漢墓出土。青玉,有較明顯的黑色紋帶。採用一塊較大的玉料雕琢而成。辟邪形象兇猛,一耳殘半,頜下有長髯,頭頂有一長方體榫座,背上還琢出圓筒狀孔,並與腦後一股長發相連。辟邪肩生雙翼,翼羽層層疊壓,後腿上也雕有羽毛。辟邪雖然三肢有殘失,但仍可看出原四肢均勁健有力。辟邪雕琢還採用了高浮雕、鏤孔透雕、鑽孔、線雕等多種技法,辟邪全身大量飾有陰線小圓圈紋以及密集的短陰線紋和發毛紋。此玉辟邪雖有部分殘失,但它造型優美,古意盎然,氣度恢宏。過去有專家認為這件玉器材質屬藍田玉,還有專家認為它是由滑石雕刻,2017年5月經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劉衛東教授用近紅外光譜儀檢測,證實它是真正的透閃石玉。現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西安市北郊漢長安城桂宮4號遺址出土玉牒

漢長安城桂宮遺址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六村堡村,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考古隊從1997年至2001年先後發掘了二號、三號及四號建築遺址。在四號遺址中出土了一件「玉牒」,片狀,青石質,通體磨光,表面黑色,殘長13.8、寬9.4、厚0.94厘米。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其上陰刻篆體,朱書,現存29字:

…萬歲壹紀……作民父母,清……退,佞人姦軌,誅……延壽,長壯不老,累……封壇泰山,新室昌… 。

根據「封壇泰山」和「新室昌」刻文,此為王莽擬封泰山的玉牒。 古代帝王封禪泰山屬國家大事,漢代使用玉牒始於武帝時。封禪所用玉牒實際非「玉」而是石。如《後漢書·祭祀志》記載光武封泰山說:「遂使泰山郡及魯趣石工,宜取完青石,無必五色,時以印工不能刻玉牒,欲用丹漆書之,會求得能刻玉者,遂書。」因此,桂宮四號建築遺址所出「玉牒」,實為青石所刻,是以石代玉,刻字後又加硃紅色而成。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漢時期唯一的玉牒。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作者:劉雲輝 劉思哲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8年3月刊《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富有傳奇色彩的漢語——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鑒賞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趣談歷史」現代足球爆笑囧史,給世界盃加點料
詩風詞韻 池上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