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日大暑,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到了!

明日大暑,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到了!

GIF

大暑

文字整理:張洵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時為「大暑」節氣。「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

「暑」,上日下者。烈日當空,下居者即人或物,意思明了清晰。是以無以躲避的驕陽似火,居高臨下的籠罩。東漢劉熙的訓詁詩書《釋名》解釋這「暑」字,則說暑是煮——大地如一鍋煮開之水,自下而上,開水沸騰,熱如煮物。東漢王粲的《大暑賦》中有這樣一句「患衽席之焚灼」,便是在感慨躺在床上彷彿火燒一般!令人深感「欲避之而無方」。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

一候,腐草為螢,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

二候,土潤溽暑,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

三候,大雨時行,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小暑無雨枵死鼠,大暑無雨枵死牛】意思是,小暑、大暑如果不下雨,預兆接下去會將面臨乾旱,致使莊稼歉收,小至老鼠,大至牛馬都將因缺糧而餓死。

在南方,這個節氣也與颱風有著一定關係。【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小暑東風無焦塗,大暑紅霞天落雨】,這兩句閩南氣候諺語說的是,小暑前後十天如果刮東風,大暑前後早晚如果泛紅霞,都預示著颱風將至。

宋代詩人方回的詩《乙未六月大暑》,描寫的便是這一節氣: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在我須無欲,於斯患不能。又應當閔雨,誰識始藏冰。人力回元造,生生實所憑。

朗讀者

蔡慧,主持人、《閩南話水平測試大綱》副主編。

徵集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音頻製作:張洵 許夢潔 黃曉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及網路

編輯:王望 值班主編:林燕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暑 的精彩文章:

大暑的酷熱,是大自然對人們的考驗
大暑吃「苦」,健脾祛濕養心!

TAG:大暑 |